蔣豐
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前來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日本自民黨干事長二階俊博。二階俊博向習近平轉交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飽含熱情”的親筆信。坦率而言,日本派出高層代表團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已屬意外,這次又帶來安倍晉三親筆信,更系不尋常之舉。這究竟是安倍晉三“腦筋急轉彎”?還是另有其他因素驅動?它對中日關系近期走向會帶來什么影響?
首先,日本此次“反?!敝e,應該是日美外交博弈下的一種結果。2012年12月安倍晉三“梅開二度”再次成為日本首相以后,對華政策基本上是以“憂慮”“戒備”的話語表現,推動“圍堵”+“施壓”的行動落實。
在白宮更換主人后,安倍晉三也試圖以此影響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但是,由于特朗普在與安倍晉三聯合會見記者時大談對中國的良好印象,特別是一家三代在美國招待習近平主席后,日本自民黨高層內部認為,美國有可能像當年中日邦交正?;澳菢釉俑恪霸巾斖饨弧?。即美國已經與中國有了新的“密約”,日本如果不及時與中國調整關系,很有可能在中美日三角框架關系中被邊緣化。因此,日本這次的系列行為,與其說是安倍晉三主動調整中日關系,不如說是在中美關系良性發展背景下的一種被動選擇。
其次,日本此次“反?!毙袨?,是對未來日本經濟發展路徑的一次再選擇。自從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并且推出與之配套的亞投行后,日本政府基本上采取的是質疑、嘲諷以及批評的態度。但是,“一帶一路”的實施以及亞投行成員國的大幅增加,并沒有因為日本政府的這種態度而受到影響。相反,許多日本企業批評政府目光短淺,認識不到這其中存在的巨大商機。
據日方預測,2016年到2030年,“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建設需求在26萬億美元左右。日本企業擔心政府如果判斷失誤,就會導致企業坐失良機。與此同時,日本自民黨近日有60多名國會議員組成“學習會”,公開表示“已經聽到了財政破綻的腳步聲”,媒體將此稱為“反安倍經濟學”的動向。所有這些,讓安倍晉三不得不重新評估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為了日本經濟未來的發展,不得不進行調整。
再次,日本此次“反?!毙袨?,是安倍政府調整中日關系的一種嘗試。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以來,對華關系重在對抗、競爭。盡管中日高層在不同場合多次見面,但由于“政治互信”的缺乏,導致雙方達成的一些共識難以落實。如今,在中日邦交正?;?5周年以及明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之際,安倍政府開始認識到對抗不應是唯一的選擇,競爭中也應該有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中日關系如今不可能因為一次高層代表團的訪問就獲得“破冰式”改變。日本對中國“一帶一路”的態度在今后一段時間里,仍會是“觀望”和“疑慮”多于“合作”與“協調”。日本參與其中的承諾也有“翻盤”的可能。但是,所有這些在客觀上會推動中日關系向良性運作的方面發展?!?/p>
(作者是《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
環球時報201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