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祎+康蕊+龔楚童

摘 要:近幾年,中韓雙方水產貿易持續增長。中韓自貿區將山東省威海市和韓國仁川自由經濟區作為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這對威海市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提高威海市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刻不容緩。
本文在概述威海市水產品對外貿易現狀的基礎上,運用TC指數測度威海市水產品的競爭力水平并利用SPSS分析影響其市場競爭力的因素,預測中韓自貿區政策對威海市水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影響,并提出提升威海市水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合理建議。
關鍵詞:中韓自貿區;威海市水產品;市場競爭力
一、威海市水產品對外貿易現狀
1.水產進出口額:持續增長
近年來,為促進威海市水產行業的健康發展,威海市把水產品對外貿易作為推進漁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積極克服世界經濟下滑等多重不利影響,使水產品貿易保持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
2.出口市場結構:逐步優化
威海市水產品的主要出口國集中在日本、韓國和美國。為規避風險,威海市開展水產品對外市場多元化的戰略,積極開拓拉美、東北亞以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市場結構逐步優化。
3.出口水產結構:日趨合理
雖威海市在出口方面仍以鮮活及初級加工水產品為主,但精深加工比重也在增加,出口水產結構日趨合理,對外出口逐漸向內涵型集約化方向發展。
二、威海市水產品市場競爭力指數分析--TC指數
TC即競爭優勢指數,是指一地區某產業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其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取值為[-1,1]。其計算公式為:
指數越接近1競爭力越大,用此計算2010-2014年威海市水產品競爭優勢指數如下:
根據上表,可知2010年-2014年威海市水產品的TC指數保持在0.65附近,進出口量穩步增長,出口大于進口,保持貿易順差,具有較明顯的競爭力。
三、影響威海市水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因素
在對威海市的水產品公司進行訪談調查后,對影響威海市水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因素進行了SPSS數據分析,在眾多因素中總結出了主要影響因素,并將其劃分為優勢因素和劣勢因素。
1.優勢因素
(1)水產種類繁多
威海是冷暖水交界帶,具有冷水型、暖水型和廣溫型生物,水產種類繁多,海蜇、魷魚、墨魚、章魚、海參、牡蠣、活蛤等使威海市水產品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能夠更好的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2)政府政策扶持
近幾年的“以陸促海、以海帶陸、海陸統籌”的政策有了顯著的成果,威海市政府致力于遠洋漁業的發展,推進“海上糧倉”建設;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租用海事衛星,對所有捕撈漁船進行實時監控,隨時了解在外作業漁民的情況,使得遠洋漁業產值年均增長迅速提高。
(3)價格優勢明顯
目前,威海市水產品以初級加工產品為主,水產品數量多成本低,相對于水產品以精深加工為主、勞動力缺乏的國家來說,在國內外市場中有相對低的價格,價格優勢明顯。
2.劣勢因素
(1)出口市場集中,出口條件提高
近幾年威海市主要的水產品出口國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和美國,對其擁有很大的依賴性。
雖然一些國家對某些水產品種類實行零關稅,但卻存在通過制定相關規定來實施“綠色壁壘”的現象,如2016年韓國官方將對來自威海市部分水產品實施精密檢查。
(2)初級加工為主,產品附加值低
威海市大多數水產企業仍主要以初級加工產品為主,附加值較低,以低價出口。這就使得雖然威海市每年水產品出口量在逐年增加,但經濟效益卻沒有出口量增加的快,長期下去就會存在廠商之間的惡性循環競爭的現象。
(3)宣傳力度較弱,知名度不高
目前威海市沒有一個系統的平臺或機制,大部分水產公司為個體經營,沒有積極通過提高技術、優化結構等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只是被動等待顧客發現自己的公司從而獲取經濟利益,這將對銷售產生消極影響。
四、中韓自貿區的設立對威海市水產品的影響
2015年6月1日,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簽署,并進入實施階段。這對威海市來說既是機遇亦是挑戰。在此背景下,威海市水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1.中韓自貿區的建立對優勢因素的影響
(1)對政府政策的影響
政府通過必要的政策傾斜完善水產品行業發展規劃,強化產業集聚。2015年威海市港航“十二五”工作任務與目標中,建造了中韓海上“高速公路”。海洋與漁業、監管部門加強對水產項目審批立項,開通了鮮活水產品“綠色通道”。
(2)對產品價格的影響
中韓自貿區的建立也使更多的韓國水產品“走進來”,這將使水產品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應提高產品質量,在國際市場上以質取勝,水產價格會相應提高。
2.中韓自貿區的建立對劣勢因素的影響
(1)對出口市場的影響
威海市作為經濟示范區將會為“一帶一路”沿線自貿區提供樣本,一定程度上激勵中俄遠東、中日、中韓朝等貿易的發展。中韓自貿區的建立密切了威海與韓國的關系,從而會波及威海市水產品的穩定性。
(2)對水產加工精度及附加值的影響
中韓自貿協定在關稅等方面做出的優惠政策,將降低企業對外出口的成本,加大企業間的競爭。在這種背景下,一些水產品可以通過提高加工精度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市場利益,優化威海市水產品的產業結構。
(3)對水產知名度的影響
中韓自貿區的設立會對威海市水產品知名度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2015年末,俄羅斯聯邦獸醫與植物衛生監督局網站公布了威海市新增對俄水產品注冊企業26家。至此,威海市對俄水產品約占全國總數的13%,該舉措將提高威海市水產在俄羅斯的知名度。
五、威海市水產品發展對策
1.開拓新興市場,實現水產市場多元化
威海市在與韓國合作的同時,應積極尋找其他國外市場,建立多邊貿易伙伴關系,以避免個別市場波動對水產品的出口產生巨大影響。
2.推動水產精深加工,提高水產品附加值
調整水產結構,形成產業規模,提高水產附加值。提高深加工的比重,促進水產由外延粗放型到內涵精加工型發展,使威海市成為國際型的加工基地,最終在國際市場上立足。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水產企業應提高品牌意識,借助中韓自貿區的設立來增加龍頭企業的數量,使威海市水產業做大做強,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品牌。
參考文獻:
[1]何晶,楊林.山東省海水養殖業轉型升級的財政政策取向[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04).
[2]宋虎.山東省水產品出口貿易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