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
摘 要: 基層文化站是政府部門設置在基層位置的文化服務結構,是具有基層特性的關聯性文化產業,它不僅要服務于基層人民,更要以教育為依托,大力開展相應宣傳工作,因此該基站是存在于人民群眾內部的服務發展型單位,在實際工作中,基層文化站不僅要肩負起傳遞知識的重要使命,更要從人民需求方向出發,開展相應有效的服務工作,因此基層文化站是與文化交流及發展相對應的基站形式,其發展運行與人民文化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本文就從基層文化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數字化管理及網絡化建設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基層文化站 數字化管理 網絡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376-01
文化站不僅是以組織文化活動為主體的活動機構,更是傳遞文化內涵的重要途徑。基層文化站是群眾文化建設的核心力量,它是連接政府與基層人民之間的重要橋梁,同時這也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基礎平臺,因此,基層文化站的工作效率及能效發揮,能夠直接影響社會安定發展進程。在經濟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化由于強大的應用優勢而被廣泛應用于各大領域,如今群眾對信息的獲取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將網絡化與數字化融入現代基層文化站的建設工作中。
一、基層文化站的發展現狀
1.服務形式呈單調性特點
在社會化進程不斷深化的時代背景下,經濟發展速度隨之上升,相對的人民生活質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改善,這就使得人們將生活關注點放在了精神文化這一知識層面上,但是文化服務產業的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不僅服務形式陳舊長期得不到更新發展,其服務主體更是缺少變化優勢,這就使得文化活動的類型呈現出單一化特點,人民群眾在面對日復一日的文化活動時,參與興趣會逐漸弱化,如果不將此問題進行改善,會直接導致文化活動的吸引力消失殆盡,因此,只有不斷結合時代發展潮流,對文化活動進行創新性調整,才能促使其活動結構與人民需求相符合。
從當前形勢來看,專業優勢較為顯著的文化站會在能力范圍內開展一些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并以演出等形式吸引群眾,與此同時,這類文化站還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各種類型的專業競賽,邀請各個領域的專家到文化站傳授文化,開解人生,在站內有空閑時間時,他們還會為群眾播放電影,對在崗的工作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反之,部分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的文化站的日常文化活動形式就會過于單一,更為嚴重的還會出現常年閉站、死氣沉沉的不良現象,這就使得站內的工作人員感受不到他們存在于站內的任何意義。
2.發展速度緩慢
在當今社會,信息化遍布于全球各大領域的應用范疇中,而網絡化及數字化的高效應用也就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其發展與應用也就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傳播文化還是滿足人民日常生活所需,其應用優勢都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網絡具有高速傳播及信息共享等優勢作用,所以該技術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共同體了。現今社會,不僅人們的交流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就連消費、繳費領域也被重新賦予了網絡化的應用標簽,這對文化服務形式作出了高標準的更新要求。雖然在相關領域中人們已經能夠從思想上認定文化站優化轉變的必然性及重要性,并且政策也逐漸向這一領域作出了引領,但是目前的文化站建設水平仍舊處于滯后階段,數字化管理目標難以深化。
3.信息難以共享、利用效率低
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過程中,人們的生活及工作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人們交流起來更加便利、快捷,人們的消費方式也隨之做出了調整及改變,這就使得其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在信息化發展的同時,其應用及服務功能也日趨完善。基層文化站是處于基層內部的文化交流及共享渠道,它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并不受經濟效益所影響,是一項系統性的公益工程,因此,這就需要對信息作出公開性及透明化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基層文化站文化運行形式的純潔性及合理性。而當今社會的應用網絡并不是封閉的,它能夠快速實現信息之間的交流共享,因此網絡平臺也可以說是信息互換平臺。只有信息能夠共享,才能促使文化得以傳播及發展,但是基層文化站卻沒有達到這一信息分享標準,過于閉塞的文化信息,將會使得站體發展受到滯后影響。
二、基層文化站數字化管理及網絡化建設的優化途徑
1.凸顯基層文化站的公益性特點
文化交流群體多種多樣,就拿群藝館與文化站進行對比研究就可以發現,群藝館雖然也是組織文化活動的文化交流性場合,但是其發展核心在組織安排活動、培養文藝人才的事業性單位,雖然該單位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也會為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提供平臺及服務,但是其項目重點僅僅是停留在組織活動上。而文化站則不同,文化站是傳遞文化知識的優化路徑,它不僅要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更要肩負起文化傳播的重要職責,因此文化站的服務類型相對較多,是具有綜合應用優勢的文化性事業單位及文化產業基地,因此,在基層文化站的建設環節,應當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對其本質進行深挖,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文化站的公益屬性。
2.提高便利性
公共文化是服務于人民群眾的文化形式,這就需要在實現公開性的基礎上,提高其便利優勢。眾所周知,公益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先決條件,同時這也是高效完成服務項目的重要指標,高質量的服務工作,能夠更加凸顯文化站的發展力量,而均等實際上就是服務的關鍵點,在這一層面上實現均等服務的根本途徑就是便利性。在應用數字化技術后,就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便利,這不僅能夠縮短中間環節的弱化時間,更能為文化服務提供便利及基礎性保障平臺,從而從根本上提高文化傳播速度,為人民群眾提供更為高效的信息服務。相對的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相對增加,不僅可以不受時間及地點限制,在線服務更是優化了公共服務模式,將文化站建設成為更加符合現代化應用標準的文化產業。
3.開展在線培訓工作
這是數字化文化站服務的重要內容。數字化文化站可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如電腦操作、智能手機使用、數碼相機攝影培訓等,還可按照接收程度和年齡段,開設網絡課程和視頻教學,并通過授課老師開設的博客或 QQ群在線進行輔導,增加有效互動。例如在2016年紅塔區舉辦的元旦美術書法展覽中,我文化站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利用數字化設備對活動進行記錄,通過網絡傳播,令活動舉辦更加順利。進而說明數字化與網絡化的管理和建設對基層文化站具有積極作用。
4.提供在線展覽服務
可開設網上演播廳播送各類專題文化活動;開辦網上展覽廳,展示各種藝術門類的優秀作品,以及文化站的歷史資料、階段成果等,讓社會公眾在欣賞的同時增進了解,真正融入其中;出版關于文化站內部情況和資料的電子讀物,擴大宣傳的途徑,讓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數字文化站,從而有效地實現信息交流和溝通。例如在我文化站中,可建立數字化平臺,將文化站的文化活動開展、文化隊伍建設與培養綜合與一體進行管理,才能使文化站長遠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網絡技術及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其應用功能不斷完善,相對的二者的應用效果也日益凸顯,在基層文化站的發展建設過程中,應用環節存在的問題逐漸擴大化,這就使得文化站的發展呈現出了相對滯后的弊端性特點,因此,為了使文化站更加具有服務優勢,提高其發展實力,基層文化站應當從自身實際情況入手,對站內發展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將數字化及網絡化技術不斷融入站內建設領域,為推動文化事業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憲權.淺析安廣鎮文化站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建設[J].參花,2016(23).
[2]鄧書基.基層黨建工作信息網絡化效能研究[J].中國科技縱橫,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