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媛媛
【摘 要】對于教師來說,教學思維不僅是對教學的一種理性認識,同時還是在教學當中進行行為控制的內在機制。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師高中英語教學思維優化的價值,然后對當前教師的教學思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給出了如何有效地進行教學思維的優化方法。
【關鍵詞】教學思維 教學評價 高中英語
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廢除僵固不化的教學思維。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其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但是由于我國高中英語教育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當前的教育形式很難做到知識、技能、思維同步發展。衡量新課改成功的關鍵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及學生的學習方式能夠得到改變,利用教學思維的改變來對傳統教學課堂進行改革,教師要使教學能夠從重知識傳授轉變為重能力培養。教學思維的優化有利于教師專業的發展,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搭建個人思維發展的平臺。本文所開展的研究對高中英語教學來說意義重大。
一、高中英語教師教學思維對教學的價值
教學理論是非常復雜的,需要以教學思維充當中介,然后根據學科的特點進行學科信息的篩選和綜合。
(一)教學思維優化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推動力
實際上教書育人的過程還是教師的育己過程,而育人和育己進行交叉的過程就是教學思維優化的過程。高中生在認知水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能力。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應該注重育人及學生主動參與性。而在教學當中教師如何進行分析、比較、抽象、綜合、系統化和具體化歸納的過程就是英語教學思維的一種最顯著的形式,也就說教學能力是其外在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教學行為體現出來。
(二)教學思維優化搭建了學生個性思維發展平臺
學生的學習思維會伴隨著對知識內化、加工和對問題的研究過程。這時候教學思維就會成為影響學生個人思維的關鍵因素。高中英語教學思維是通過教師課堂上的教學行為來體現的,而學生的思維過程則具有明顯的隱蔽性,而且最后學生的思維會內化成為學生開展學習的策略。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不僅要做到對學生知識、技能方面的把關,還需要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培養,若知識變成了死知識,學生的思維就會僵化,會嚴重地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當前教師的教學思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封閉性的教學思維導致教學準備不夠充分
教學準備是高中英語教學的第一步,只有教學準備工作做得好才能夠讓教師按照既定的教學方向開展教學活動。但是當前很多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思維是不夠嚴密的,在思想上未認識到教學思維對于英語教學活動的作用,雖然在準備階段做到了對教學目標、教學主體、教學材料、學生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但仍舊存在教師教學思維無法和時代接軌,具有嚴重的封閉性,最后導致教學準備不充分的問題。
(二)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思維導致了啞巴教學的出現
在英語語法教學當中,由于受到高考壓力等的影響,教師的教學始終是灌輸式的,語法教學也同樣被強制性地灌輸到聽力、口語、單詞及閱讀教學當中。而教師的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就使英語語法教學和英語語境與文化相脫離,使課堂成為教師自己的舞臺,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灌輸的知識。教師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思維使教師教學變成了機械操作,學生的學習也變成了機械的練習,而學生也無法將英語學習應用到實際當中,英語教學變成了啞巴教學。
(三)教師習慣性思維導致了教學評價無法發現教學的不足
習慣性的教學思維主要表現在評價方式存在依賴性,評價目的存在功利性。這樣就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診斷和發現問題,無法反思自身教學思維上的不足,沒有辦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追本溯源,也就無法保證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思維的優化措施
教育改革需要以教學理念改革為基礎。高中英語教師教學思維是實現教育改革的第一步,新課改重視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在課堂和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那么作為實施教學的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思維進行更新,從思想上認識到傳統教學的弊端,認識到素質教育對于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一)通過反思性教學思維實現對教師教學思維的優化
作為高中英語教師首先要做到就是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其次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能否和課程標準相匹配有所認識,最后教師還需要在教學當中不斷地培養自身的反思性思維,從而不斷地對教學進行探索。在高中英語教學當中教師的科研能力對于自身教學能力的提高有關鍵的作用。那么教師在不斷的理論學習和思考當中就能夠使英語教學理論得到升華。而對教師的反思性思維的培養不應該僅僅從當前的教學出發,而是應該帶著問題去從教學環節中思考。教師的反思性思維培養就是要通過對隱性和常態問題進行批判性思索,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二)通過生成性的教學思維促進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的優化
教師確定的教學內容應該是以順利實現教學目標為基礎的。在生成性的教學思維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培養給予足夠的關注,還需要注重態度、情感及價值觀這些隱性的教學內容。例如在高中英語教材第一冊Earthauake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當中,教師首先要進行語法、詞匯、語篇的講解和分析,然后教師就會感受到學生對地震這種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毀滅性災難。教師此時應該在這種教學情境下進行自救等知識的補充,并引導學生認識到災后重建、災難面前團結的重要性。這種生成性的情感就會和該課程的知識做到很好的結合,既吸引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也保證了學生的參與度。
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按照教學設計嚴格地開展教學。英語教學基本上是按部就班進行的,而預設性的教學思維則會將教師作為主體,從教的角度去看待英語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對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參與進行了完全的否定,也是一種對教學本質及規律的否定。生成性的教學思維則認為教學中教師應該有彈性地進行差異教學和集體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教學的創生。筆者認為將預設性的教學思維和生成性教學思維相結合,能夠使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更好地進行創造性學習。例如當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了超出教師所預設的問題時,教師是無法根據在課程準備所預設的答案進行回答,那么教師在此時不應該使用“和本節課無關”的理由來回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創生性提問,而應該根據學生所發出的疑問判斷是在課堂上進行回答,還是在課后進行補充性回答,這也就保留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主動權,也使其主體價值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四、總結
英語作為一種世界性語言,學習的價值是為了更好提升人才的競爭力。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最深,而面對當前高中英語教學要突破封閉性的教學思維、灌輸性的教學思維及習慣性的教學思維,其核心就是對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思維進行優化。具體的應該通過反思性教學思維實現對教師教學思維的優化,通過生成性的教學思維促進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的優化,使教師的教學思維和當前的新課程改革理念、教學方式改革等實現接軌。
【參考文獻】
[1]羅祖兵.從“預成”到“生成”教學思維方式的必然選擇[J].課程.教材.教法,2008(2):21.
[2]袁穎慈.教學思維的“言語化”思維探析[J].貴州教育科學學報(社會科學),2008(11):5.
[3]應淑琴.論中學英語教學思維的轉變一從灌輸式到結構系統教學[J].新課程,2011:27.
[4]李森,石健壯.預設性與生成性:教學思維的二重基本屬性[J].當代教師教育,20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