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兆霞
1 商河縣玉米生產發展現狀
商河縣境屬黃河沖擊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灌溉便利。全縣擁有耕地110余萬畝,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140萬畝左右,其中玉米播種面積80萬畝左右,是典型以農業為主的糧食生產大縣。結合同期國家農業政策、科技進步、科技投入情況,從我縣近30年玉米生產可以看出:玉米單產的增加,地力基礎和科技投入是玉米高產的基礎、優良品種是玉米高產的關鍵、栽培管理措施是玉米高產的技術保障、氣候條件是玉米高產的保護傘。玉米種植面積的穩定受國家農業政、種植效益、機械化水平及栽培制度影響。
商河縣玉米生產1978~1985年開始引進并推廣魯原單1號、魯原單4號、煙單2號等單交種,單產有了大幅度提高,1985~1992年緊湊型玉米雜交種開始大面積推廣,掖單2號、掖單4號等高產穩產品種作為我縣的主導品種為我縣玉米生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92~2008年掖單12號、掖單13號、魯原單14號、農大108、鄭單958、洵單20、登海9號、先玉335等一大批耐密性強、抗倒伏、增產潛力大的品種均曾作為我縣的玉米主導品種大面積推廣,2008年以后隨著玉米高產創建項目的開展,品種更新換代加快、品種布局趨于合理,逐漸形成了以鄭單958、浚單20、先玉335為主,搭配種植魯單818、登海605等耐密、抗倒、高產品種的品種布局,實現了玉米單產的穩步提高,這充分表明優良玉米新品種的應用是玉米單產增加的技術核心、技術關鍵。
2008年開始,商河縣開始實施玉米高產創建項目,主攻十畝高產攻關田,建立百畝高產示范方、萬畝示范片,十萬畝示范帶動田,重點做好“一增四改”、適當晚收、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走小面積高產攻關與大面積高產開發相結合的路子,充分挖掘玉米增產潛力。通過近4年的努力,目前我縣高產、耐密、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應用率達到100%;種植密度合理,一般大田4500~5500株/畝;專業化合作組織逐漸壯大、病蟲草害綜合防治面積達到90%以上;適當晚收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機械收獲面積達到90%以上,技術措施到位率95%以上。管理措施到位率的提高為我縣玉米單產提高提供了技術保障,高產地塊不斷涌現,2009年玉皇廟雙龍店十畝高產攻關田經省市專家組實打驗收,畝產達到1007.89公斤,創濟南市玉米單產最高紀錄。
2 商河縣玉米生產存在的問題
1992年以前,玉米雜交種經營市場尚未放開,基本沿用“四化一供”銷售體系,全縣主推品種3~4個,種子質量高、品種布局合理,為我縣玉米單產快速提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3年以后種子經營市場逐漸放開,小商小販開始介入種子經營,種子市場管理不規范,魚龍混雜,品種多、亂、雜現象突出,種子投訴案件屢有發生,制約了玉米生產。2004年種子法出臺以后,種子市場管理趨于規范,但我縣市場銷售品種達幾十個,種子經營業戶的趨利行為對主導品種的推廣產生了不利影響,限制了玉米生產潛力的發揮。2008年實施玉米高產創建項目后,通過高產攻關示范、主推品種展示、新品種對比,利用技術培訓、定期觀摩等形式,搞好主推品種的推廣,目前我縣逐漸形成了以鄭單958、浚單20、先玉335為主,搭配種植超試一號、金海5號、魯單818、登海605等耐密、抗倒、高產品種的品種布局。
近幾年化肥價格居高不下,柴油價格一路攀升,勞動力價格上升,機械作業價格上升,而我國玉米收購價格遠低于國際玉米價格,導致玉米種植效益處于相對較低水平。
3 商河縣玉米生產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3.1 加強農資價格管理,規范農資市場秩序
對化肥、種子、農藥等價格要加大專項治理力度,依法查處各種價格違法和假冒偽劣產品坑農害農行為,減少人為因素對玉米生產產生的不利影響,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發揮優良品種內在的增產潛力,提高化肥、農藥的使用效益。
3.2 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提高單產水平
多項研究表明:我國玉米總產量的增加,面積和單產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整體來看,單產上升的貢獻大于種植面積擴大的貢獻,單產能力的增加,是促進我國玉米產量的重要途徑。農業技術部門應以高產創建為抓手,一要搞好玉米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加大對主推品種、主推技術的宣傳推廣力度,提高玉米單產,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二要加強適合本地玉米生產的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充分發揮玉米品種內在的增產潛力;三要積極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預報和防治工作,對農業生產全過程進行技術指導;四要對耕地土壤狀況進行監測,準確了解各地土壤所需鉀、氮、磷等元素及用量,提高農民科學施肥的能力,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3.3 加強玉米種植效益研究,穩定玉米生產面積
農業部門一定要做好玉米種植效益及比較效益研究,簡化栽培措施,節本增效、提高種植效益;做好青貯、高油及優質蛋白等專用飼料玉米和高淀粉、加工型糯玉米等專用加工玉米品種的引種與推廣,擴大種植規模,增加種植效益。通過政策措施加快土地流轉,培育種糧大戶,實現玉米規范化種植和規模化生產,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加大玉米相關產業政策扶持力度,擴大玉米產業發展規模,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提高玉米轉化增值能力,穩定玉米生產。
參考文獻:
[1]商河縣統計年鑒.1980-2010.
[2]翁凌云.我國玉米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
(作者單位:商河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