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榮
摘要: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本身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只要用心,每一個教師都會發現,英語課程教學資源就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讓每一位老師做一個善于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的有心人。同時還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用自己豐富的知識技能,來吸引學生,讓英語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關鍵詞:教學資源;開發;利用
說到新課程資源開發,很多人都會想到多媒體教學。而在實際教學中,還不是每個地區、每個班級都能使用多媒體。如我所任教的地方是一個普通鄉村中學,盡管學校也配備了幾個電教室。但是由于班級多,提前預約、工作量大,耗時多等因素,不能做到每節課都利用多媒體,投影儀來輔助教學。所以,就需要開發電教設備以外的教學資源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1 合理運用教科書
1.1 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增刪:新目課標教材中,圖文并茂,內容涉及較多,但并非都適用農村地區的學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任務的層次性與所教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處理、刪減,或調整教材設計順序。如:七年級上冊中,我把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ive?和Unit 12 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放在一起上,因為兩個單元中的部分內容緊密相連。而把Unit 11放在最后一單元。還有七年級下冊unit4中:有關職業學習時,首先用最簡單、直接的句型I am a ……,I want to be a/an…….引出書中出現的新單詞,同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家人或周圍鄰居所從事的工作來擴展課本以外關于職業的詞語。farmer、postman 、diver、boss、milkman、policeman 、etc.之后,給學生創造這樣一個情景:二十年后,我們進行一次返校活動,當我們再次相逢時,你會想你的同學介紹:I am …….這樣,才能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經驗出發,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體驗和感悟。
1.2 根據本地的資源和環境,對教學內容進行改動。如學習Where is the post office?一課時,讓學生利用他們很熟悉的學校周圍的環境進行對話練習,并讓學生畫出簡圖。再有,把教室布置成街道、相關的公共場所,讓學生邊走邊說。最后,讓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家的位置所在。這樣使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了語言學習的真實性。
2 合理利用和挖掘教師資源.
我覺得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良好的敎態,始終面帶微笑,讓學生感到教師的親和力。其次,教師要保持一顆童心,了解學生所想所愛,努力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如:利用課余時間和他們交流,或者和他們一起運動、打籃球等,一起分享快樂;再次,要善于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豐富的面部表情,多樣的肢體語言和富有煽動性的教學語言,以及激勵性評價來調控課堂氣氛,感染學生,形成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互動,達到師生心靈的溝通,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如講到時間表達法與自己一天主要活動安排時間我是這樣做的:Everyday I get up at six ,I brush my teeth and wash my face ……一邊這樣演示動作一邊說,然后自然過渡到師生齊說。分別演示,最后達到學生自說自演。教,學,演三者密切配合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印象和理解。
3 合理利用學生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寶貴的課程資源,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說,教學本身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如在教學Planting trees 一課時,為了不使課堂顯得枯燥、無趣,提前給學生布置了材料準備任務。第二天課堂教學時,讓兩名學生幫助我,利用帶來的材料(盆子、小鏟子、泥土、干樹枝、細繩子)演示How to planting trees?并引出了新單詞dig、put、tie、step、water。然后,布置任務分組用自帶的材料邊種 邊演示,還要用英語描述。學生顯得很高興,大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效果甚好。類似這樣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材內容很多,就看你如何去操作、利用了?
4 讓學生參與教學資源的開發.
平時的課堂教學準備多以教師為主,為了創設教學情景,提前忙著畫圖、制作單詞卡、找教學掛圖。但是,卻忽略了教學主體——學生。因為他們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信息。我們要善于把學生已經掌握和能夠發現的信息作為課程資源。如學習了First name 和 last name numbers后,給他們布置實踐活動任務,自己制作校卡,身份證(用英文)。(2)學習了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課指導并幫助他們分組來制作建立班級同學生日卡,學習關于科目(subjects)的單詞后,讓學生自己用英文設計課程表。之后,讓學生把設計好的作品掛在班里,供大家相互學習,指導。有部分學生從材料選擇,圖片色彩,到設計形式都很新穎,具有個性特點。類似的實踐活動還有許多。由此,看出學生的個性化的思維方式,是我們教師想象不到的,所以,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活動,才能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更貼近生活實際和學生的興趣愛好。
5 注意增加背景知識.
根據課文內容增加相關的背景知識,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而且還能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比如課文里涉及手勢的內容,教師可就此介紹一些體態語言的知識,像中國人跺腳表示生氣,而美國人則認為這是不耐煩;中國人指著自己的鼻子表示我,而美國人卻是指著自己的胸膛表示我。如在教學christmas Day 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圣誕節是西方隆重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無論多忙,都會趕回家里團聚,他們買圣誕樹(christmas trees)擺在家里,還給樹掛上五顏六色的彩燈及圣誕禮物(christmas presents),家家戶戶圍坐在一塊,吃圣誕蛋糕(christmas cakes),唱圣誕歌(christmas songs),孩子們喜歡睡覺時在床尾掛一只長襪(stocking),應為他們相信一覺醒來時,圣誕老人(Santa Claus)已經把禮物放在他們的襪子里了!人們還喜歡互相贈送圣誕節卡片(christmas cards),相互拜訪,互相祝福:Merry christmas.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對圣誕節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背景知識的增加,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而且還能加深對課文的了解。
此外,使用實物教學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因為他們看得見、摸得著。不像多媒體,可望而不可及。學習There be 句型時,利用班里的學生以及桌﹑椅﹑門﹑窗等,讓他們描述班里有多少人?多少女生、多少男生?多少桌椅?等。這樣,學生也對方位介詞: in、on、under會正確運用了。學習How much are these parts?一課后,讓學生利用自己身上的服裝來描述其名稱﹑顏色﹑價格等。教學球類名稱詞匯時,從學校體育室借來各種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來獲得幫助學習的目的。不難看出,教學資源就在我們的身邊。
(作者單位:河北省遵化市東新莊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