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明
摘要:脫毒馬鈴薯具有抗病毒感染、產量高、品質好等優點,脫毒馬鈴薯的種植,是目前世界各國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一項重要措施。經試驗、示范,擬定脫毒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供技術人員和農戶參考。
關鍵詞:馬鈴薯;脫毒;高產栽培。
馬鈴薯是糧、菜、飼料及工業原料兼用作物,其營養成分全面而均衡,市場開發潛力很大。脫毒種薯是指馬鈴薯種薯經過一系列技術措施,清除薯塊體內的病毒后,獲得的無病毒或極少有病毒侵染的種薯,它具有早熟、產量高、品質好等優點。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與種薯密切相關。種薯不好,產量和質量就會大打折扣,病毒一旦侵入馬鈴薯植株和塊莖,就會引起馬鈴薯嚴重退化,并產生各種病癥,導致馬鈴薯產量大幅下降。因此,要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生物等技術清除薯塊體內病毒的種薯。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實現大田平均增產30%—50%。
1 良種選擇
根據種植目的不同,選用不同的品種。應選用良種兩代以內的規范生產的脫毒種薯。
2 選地整地
2.1 選地
選三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的地塊,與玉米、小麥輪作。選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團粒結構及排水,保水性能好,有深松基礎的偏酸性地塊。前茬用過綠黃隆、氯嘧磺隆、普施特等長殘效藥劑的地塊禁選。前茬用過4%煙嘧每畝超過100毫升的地塊,須間隔18個月,前茬用過氟磺胺草醚(2.5%)每畝100毫升的地塊要間隔24個月,前茬用過38%莠去津每畝超過350毫升的地塊須間隔24個月。
2.2 整地
馬鈴薯的收獲產品是以地下塊莖為主,為了更好的促進高產,就要為塊莖在地下生長創造有力的土壤環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蓄水、保水能力,協調土壤中水、氣、熱、肥力因素,這為馬鈴薯根系和塊莖、匍匐莖的生長提供了舒適的生長環境。馬鈴薯塊莖播種后產生的根系為須根系,穿透能力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長發育,有強大的根系,可以增強吸收土壤中水分、養分的能力,源源不斷輸入到地上部分,使植株生長健壯,光合能力增強,光合產物增多,為高產提供物質基礎。因此,深耕是馬鈴薯高產的基礎。麥茬伏秋翻深松35~40cm。80~90cm大壟標準化栽培,大壟透光通風,保墑提墑,抗旱防澇、減輕早晚疫病。單產可提高50%,大薯率可提同20%。
3 施肥
現代農業施用腐熟農家肥已成為不可能,所以可采用顆粒有機肥。輕施底肥,重追肥。鉀肥以硫酸鉀為主,播種時公頃用尿素300斤,磷酸二銨150斤,硫酸鉀500斤,6月25日左右,雨季前結合趟地公頃施尿素200斤,磷酸二銨150斤,硫酸鉀300斤,在塊莖形成期,結合防蟲,將尿素0.5%,磷酸二氫鉀0.3%,添加微量元素,葉面追肥2~3次,間隔一周。分期施肥,多施肥,重追肥,苗期控氮水,控制地上徒長,促進地下莖生長。公頃產量在8~10萬斤,施肥量應達到1800斤/公頃。
4 種薯處理
4.1 選種
在選用脫毒種薯的基礎上,選擇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征的健康種薯,嚴格除去畸形有病斑的塊莖,人工播種100~120公斤/畝;機械播種120~150公斤/畝。
4.2 困種催芽
種薯播前20~25天出窖,放在溫度13~15度房間,黑暗處,平鋪2~3層,將種薯逐漸暴露在散射光下,每隔2~3天翻動一次,使種薯充分見光,催紫芽,當芽長至0.5~1cm左右時,即可切塊。避免陽光直射、雨淋霜凍。10天左右即可萌芽。用0.5~1ppm赤霉素或0.1~0.2%高錳酸鉀浸種,或噴霧,可提高催芽效果。
4.3 切塊
切25~40克為宜,采用雙刀高錳酸鉀消毒的方法。
4.4 包衣
用百菌清及微量元素(鉬、硼、銅鋅鎂)拌種,放在通風處1~2天,創傷愈合即可播種。防止播后爛種、殺菌、降低田間發病率。
5 適時播種
5.1播期:當10cm深度地表土層溫度穩定通過10~15攝氏度時,即可播種。我鄉為5月15日。
5.2 播法:采用機械播種,須人工3人,每天播4公頃。
5.3 密度:早熟品種或肥力低的地塊,適當密植。以90cm大壟為標準,株距18~23cm,肥力高的地塊,早熟品種畝保苗4500~4800株,中晚熟品種3800~4300株。肥力低的地塊,早熟品種畝保苗5200~5500株,中晚熟品種4000~4500株。
6 田間管理
6.1 查田補苗:播種時將多余的薯塊密植田頭,用于補苗。
6.2 中耕培土:松土,使結薯層疏松通氣,利于根系生長,出苗前深度8~10cm。中耕10~15天后,進行二次淺中耕。現蕾時,三次中淺耕,同時結合培土。做到壟溝窄壟頂寬,提墑松土。
6.3 化學除草
(1)用72%異丙草胺公頃2500~3000ml+70%嗪草酮400~800克。
(2)苗后早期,株高不超10cm;嗪草酮600~900克+苯達松1500~2500ml+3%精喹2500~3000ml。
(3)苗后早期用25%砜嘧磺隆。
6.4 化學防病蟲
(1)蚜蟲:10%比蟲啉每畝0.02kg或3%啶蟲咪0.015kg噴霧。
(2)瓢蟲: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霧。
(3)晚疫病:多在雨水較多時節和植株花期前后發生。6月25日開始,用25%阿米西達500~800倍噴霧,1.5kg/hm3000倍噴霧,隔7~10天一次,連噴5~6次。
7 收獲保管
收獲前將馬鈴薯打秧,或化學滅秧,并將莖葉清理出地塊。機械收獲,收獲后及時運輸,不能立即入窖,應晾15~20天。防日曬防雨防凍。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