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羅新婭
近年來,唐河縣農技推廣部門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規范一批、著力提升一批”的思路,通過強化宣傳發動、培育示范典型、加大指導服務、完善政策引導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健康快速發展。
1 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工作開展情況
1.1 唐河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唐河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止目前,全縣已注冊登記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437個,合作社社員已發展到8099人。其中,發展種植業專業合作社302個。擁有國家級示范社6家,省級示范社7家,市級示范社23家,縣級示范社23家。
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1.1 組建方式多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建方式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一是大戶創辦型。二是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領辦型。三是村集體組織牽頭型。四是企業帶動型。
1.1.2 合作空間開放化。農民專業合作社打破了農村行政區域的局限,從而實現了地區間資源的優化配置。
1.1.3 技術服務專業化。成立較早、發展較為規范的合作社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初步形成了標準化生產、專業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的經營體系。
1.2 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形式做法
——強化扶持,推動發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的農業項目優先給予扶持,支持合作社在基地建設、新技術應用等方面更好地發揮示范作用。
——加強宣傳,引導發展。農技推廣部門開展專題調研,召開學習貫徹座談會,通過懸掛橫幅、張貼法律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開展有獎問答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形成關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良好氛圍。
——培育典型,帶動發展。重點抓好“四個一”的落實:一是建立一套內部管理制度,強化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合作社內部規范化管理;二是健全一個權力機構,社內重大事項由社員大會或代表大會討論決定;三是健全一個財務審核監督機制,由監事會負責實施對合作社發生的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事項進行逐項審查;四是設置一個社務公務欄,及時公布合作社重要事項,按季公開財務收支明細情況,接受社員監督。
——深化服務,促進發展。農技推廣部門積極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市場、技術等信息服務,指導合作社完善章程、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運作機制,使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步走上規范化發展軌道。
1.3 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取得的成效和啟示
1.3.1 主要成效:
——完善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服務網絡,解決了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加快了土地流轉,帶動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化發展,提高了農業科技運用水平。通過新型農民職業培育,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意識、創新意識和品牌意識,使農業科技運用水平得到較大提高。
——示范引導,技術指導,輻射帶動,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產增收成效顯著。
1.3.2 主要啟示:
——政策引導,組織領導是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保障。
——項目扶持,資金投入是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舉措。
——科技注入,示范帶動是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手段。
2 當前農技推廣部門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相關扶持政策和主要技術需求問題。相關扶持政策:一是改進財政直補方式,扶持資金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二是健全農業風險機制,支持新型主體參加農業保險;三是支持新型農業主體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平臺服務水平;四是制訂相關配套措施,為新型農業主體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主要技術需求:一是農業生產信息化技術;二是農業經營信息化技術;三是農業管理信息化技術;四是農業信息服務技術。
2.2 當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規模偏小,經營化程度低。實質性的運行規模小,經營化程度低,有其名無其實;個別合作社其生產方式仍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個體農民家庭,經營上也是各自為政,合作社名存實亡。
——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合作組織發展不規范,管理機制不健全,內部運行機制不夠完善,工作的隨意性較大。
——組織化程度低,綜合服務能力不強。具體表現在:1、銷售網絡不健全。2、社經營領域拓展空間狹窄,品牌建設步伐緩慢。3、社因周轉資金困難、公積金積累不足。這些都影響和制約著合作社的長遠發展。
2.3 農技推廣部門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2.3.1 農技推廣條件有待提高。從事農業生產一線技術服務,由于交通不便,待遇低,吃苦受累等,往往限制了農技人員的個性發揮。
2.3.2 農技推廣手段亟待改善。要以“講給農民聽”,轉變為“做給農民看”,從“只講不做”轉變為“邊進邊做”,采取“四個一”模式推進科技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2.3.3 農技人員知識結構單一,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低。在實際操作中,突顯出農技人員知識儲備不夠,專業不專,與新階段農業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缺乏系統的學習和培訓,主動更新意識不強。
2.3.4 推廣經費嚴重不足。農民集資經費無法滿足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
3 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對策建議
3.1 農技推廣部門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建議
3.1.1 加強宣傳引導,提高社會各界創辦領辦合作社的積極性。從上到下形成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共識和社會氛圍,鼓勵更多的經營大戶、農村能人、基層農村干部創辦領辦專業合作社,主動挑起帶領農民共同富裕的擔子。
3.1.2 抓政策落實,扶持合作社快速發展。制定并落實符合有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設立合作社發展專項資金;對示范社實行信貸優惠政策,降低貸款利率,簡化信貸手續;積極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
3.1.3 抓典型示范,增強合作社帶動能力。實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做到數量與質量并重,發展與規范同步,從而達到整體推進、全面提高的目的。
3.1.4 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對運營規范、發展潛力大、開拓能力強的合作社,建議財政部門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現金進行獎勵,對經營混亂、連年虧損的合作社予以注銷。
3.2 新常態下農技推廣體系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工作重點、思路和對策
3.2.1 工作重點:著重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圍繞主導產業,服務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等。
3.2.2 工作思路:一是發揮專業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的“雁頭帶領”作用,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隊伍建設;二是整合培訓資源,強化培訓力量,擴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受訓面;三是加強信息宣傳引導,構建農技推廣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體系;四是實施農技人員繼續教育制度,促進知識更新、技術更新。
3.2.3 主要對策: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服務,統籌“科教推”資源配置使農技推廣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經營相結合;二是用網絡信息構建縣、鄉、村農技推廣服務新型經營主體平臺。三是用城鄉一化化理念促進傳統農技推廣向現代農技推廣轉變,使新型經營主體鞏固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唐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