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權+吉爾此沙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主要是指利用電腦、投影等多種現代化媒體,重新整合教育資源,以實現高效教學。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利用多種教育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各個學科的新課程標準中,都明確指出了要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而彝族作為歷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彝族地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展開有效的教學活動尤為重要。下面,對現代技術教育手段在彝族地區教學中的作用及使用策略展開研究與討論。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彝族地區;有效教學;使用策略
現代信息技術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彝族地區也不例外。然而,隨著各種外來文化的不斷侵入,很多彝族地區的學生接受著外來文化的教育,反而忽視了彝族地區本身傳統文化的傳承。這就使很多學生只知英語,不知彝語;只知日韓動畫,只學英語字母,卻不知彝族的傳統象形文字等。在彝族地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除了能夠很好地讓彝族地區的學生了解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能夠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接受高質的基本義務教育,從而使其在學習中更加積極。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彝族地區的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突破時空限制,整合多種教育資源
彝族地區的學生主要生活在我國的云南、四川、貴州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分,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點。這就決定了他們會受到地域、時空的限制,對于教材中的部分事物了解不清。尤其是數學、語文這兩門學科具有基礎性的特點,交互性很強,這就需要彝族地區的學生必須要突破時空限制,擴寬自己的認知渠道,而現代信息技術便可以滿足這一要求。網絡整合的是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各種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圖文并茂,且聲像俱全的各種教育資料,能夠深入現代社會的各個角落。因此,彝族地區的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絡上查找相關資料,從而獲取最新、最全的信息。這樣一來,彝族地區的教學便可以突破時空限制,使學生接受全面、優質的義務教育。
2.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習難度
彝族地區的課堂存在方式過于單一、課堂過于封閉的問題,教師將教學局限在課堂與教材上,總是按部就班地傳授各個知識點,然后學生被動聽講、記筆記、做練習,這種“填鴨式”的教育局限了學生的視野,也讓學生養成了一種思維惰性,使其過于習慣依賴教師的傳授。而學生在學習語文、數學兩門學科時,會遇到不同的學習難題,那么,如何幫助他們突破這些教學難點,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化繁為簡,便是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現代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圖畫、動畫、文字、影像等多種生動的教學資源,只要教師善加利用,便可以彌補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單調、抽象的不足之處,使學生直觀地學習相關知識,降低知識的學習難度,從而突破教學難題。
3.加深情感體驗,激發學生興趣
素質教育強調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中過于重視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強調要綜合促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取向,使其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并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生動、形象的感性資料,讓學生綜合調動自己的多方感官,使學生通過分析、概括事物的表象完成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從而使他們對相關知識的認知更加深刻。在這個過程中,彝族地區的學生會享受進步的快感與喜悅,在學習中有著強烈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現代信息技術為彝族地區的課堂增加了新的生機,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實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信息技術作為最先進的教學手段,能夠大大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除此之外,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能夠為全體學生構建整體的教學環境,還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個性、認知、審美等顯著差異,設計出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活動,從而在彝族地區的課堂上實現共性與個性的統一發展。較為突出的便是微課、翻轉課堂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主要是通過視頻讓學生進行自學,然后將疑難知識點總結并記錄下來,在課堂之上與教師、學生進行探討,最后再在課下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利用教學視頻等網絡資源進行復習。這就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也能使其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強化與鞏固所學知識。
二、在彝族地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策略
1.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科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要想真正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作用,就必須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這也是在彝族地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保證。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接受信息技術的再教育,聆聽并汲取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設計出更加符合本班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活動。
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中的“圖形的變換”一課中,筆者準備利用Flash動畫來演示平移、對稱、旋轉等圖形變換方式。但是,我對于Flash動畫了解不深,于是,我請教本校一位優秀的、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數學教師,在他的幫助下,設計出圖形變換的動畫課件。在課堂上播放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對這種方式感到十分新奇。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學習熱情都十分高漲,在探索圖形的軸對稱相關信息時,效率很高。
2.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情境教學法是現代教育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強調教師通過深入分析與鉆研教材,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現代信息技術能夠綜合利用圖文聲像等多方信息,迅速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之中。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再現知識的發生場景,使彝族地區的學生在具體的、形象的、生動的情境中加深情感體驗。
在《安塞鑼鼓》一課中,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安塞鑼鼓的演奏視頻,使學生在視頻的引導下,進入特定情境。大部分學生在觀看安塞鑼鼓的視頻時,都感到十分振奮,他們對于作者所描繪的安塞鑼鼓的表演的“勁”的理解也更有體會。在學生觀看結束之后,我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小組朗讀與交流。每個學生負責不同段落的朗讀,學生在讀到“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的時候,語氣是越來越“狠”的;在讀到“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的時候,語氣中蘊含著雄渾和強盛的氣勢。學生在情境的帶領下,對于安塞鑼鼓所蘊含的蓬勃、希望、沖破阻礙的強烈情感等有著十分深刻的理解。
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的時候,我也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很多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為原型的生活事物,有學生的課桌、學校的教學樓等。學生在看到這些事物的時候,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心。不僅如此,這堂課還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中都蘊含著數學概念,從而提高了他們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實現“先學后教”,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想實現高效教學,教師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化被動為主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先學后教”,使整個課堂都圍繞著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進行針對性教學,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還能夠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但是,教師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信息容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適度,避免學生在課堂上缺乏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如,在《中國石拱橋》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查找我國著名的石拱橋——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圖片以及相關資料。同時,學生還需要根據課文進行預習。預習結束之后,我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交流信息。有的學生說:“趙州橋是隋朝的李春設計并建造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代石拱橋,這也代表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偉大智慧。”有的學生說:“趙州橋是我國的重點文物之一,為防止損壞,不允許車輛通行。”有的學生說:“盧溝橋上面的獅子,每個形狀都不一樣,形態也各有不同,十分新奇。”有的學生說:“盧溝橋是我國抗日戰爭的起點。”等。在學生充分了解了這些石拱橋的特征之后,在課堂上,我也利用多媒體展示了盧溝橋以及趙州橋的照片,讓學生進一步觀察這些石拱橋的特點。之后,我便讓學生將他們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在調查的時候,我發現中國的石拱橋有很多,而且也十分精美,但是為什么作者會選擇趙州橋與盧溝橋為例子呢?”也有學生提問:“盧溝橋與趙州橋的共同點很多,為什么作者要選兩個例子呢?”等。針對這些問題,我都讓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并配有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不僅如此,我還經常將課件、教學視頻等分享到班級的通訊平臺上,學生可以在課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學習計劃,隨時隨地選擇不同的課件進行復習。這就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導下獲得進步與發展,實現個性化教學。
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我國彝族地區的教育領域也呈現出了“互聯網+”的教育局面,教師必須要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使彝族地區的課堂呈現高效、高質的狀態。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為合理、科學地利用信息技術做好充足的準備;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其主動學習;教師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先學后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孫羅明.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簡單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3).
[2]王成平.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在彝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探討[J],畢節學院學報,2010(9).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