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道文
“自信,不一定能贏;不自信,一定不會贏。”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自信是一個人做好本職工作、建功立業的基石。由此,我們就可以充分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的重要性。
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關鍵是教師要尊重學生,沒有尊重便沒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才能點燃學生的自信之火,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一個不尊重學生、歧視學生的教師,要做到這一點,簡直是不可思議的,特別是對那些相對落后的學生。國外教育研究表明,人在精神放松、心情愉快的情況下,他的視覺、味覺、聽覺格外靈活,他的思想非常活躍,也就能有很多奇思妙想。如果是在那種緊張的狀況下思想凝固了,則缺少主動性,沒有創造性。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常懷慈母之心,善待每一位學生,精心培育并呵護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創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把學生培養成為充滿自信、百折不撓的具有時代特征和未來需要的一代新人。本著這一原則,在教學實踐中,我特別注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自我形象
和學生第一次見面,自己必須做到衣著得體,舉止大方,神情端莊,態度和善,使學生見了有親近感,對老師不畏懼,奠定學生在老師面前自信的基礎。同時,與學生交談時,注意言辭懇切,出語溫和,不沖動,不隨便給學生下定語,不當面給學生難堪。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特長
特長展示是培養學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為此,結合學校開展的特長教育活動,我要求學生人人必須精于一門技能,并經常在班內開展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時,通過班內競爭和選拔,參加學校的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和自信心。
三、允許學生犯錯
無論是在平日的活動中,還是在課堂教學中,我都大膽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實踐自己的行動,“說錯”“做錯”不是錯,只有通過錯后的糾錯,才能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缺點,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堅決不能拿“寬是害,嚴是愛”這樣一條標準來衡量。教育的目的不是阻止學生犯任何錯誤,而是幫助學生不斷健康成長。我們老師學校決不能一廂情愿地認為學生不該犯這樣的錯誤,不該違反那樣的紀律,且不說我們認為的錯誤是否是真的錯誤,我們制定的校規、班紀是否合理,僅就不允許學生犯錯誤這一想法就有待于商榷。其實學生每犯一次錯誤、改正一次錯誤,就會成長一步,學生的每一步成長都需要這樣那樣的錯誤來奠基的。
四、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不善于提問題,不敢提問題,這是不自信的表現。牛頓曾講過:“沒有大膽的猜想,便沒有偉大的發現。”為此,我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入手,讓學生在學習和班務活動中,多動腦筋,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使學生逐步養成了愛問、善問的習慣,培養了學生對問題的識別能力。
五、使學生個個都有“閃光點”
我的根本指導思想就是做到每一個小學生在期末都能拿到獎狀,讓每個孩子都捧著獎狀回家過年,一改評“三好”為評“十佳”,每個學生都可以提出申請,都可以獲獎;即使找不到合適的獎勵,學生還可以提出自己的優點來申請獲獎。運用這種方式讓每個孩子都能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增強自信心與自尊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善于用榜樣的力量去激發人的斗志,牽引出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學生陳××偏好數學,我就抓住他的這一優點大力表揚,讓他立志在年級段拿數學第一的好成績,但也鼓勵他更應該把文科抓上來,最終他的數學一直很優秀,文科也有很大的進步。對于后進生,則抓后進生的典型,學生劉×幾次在班里都在后五名之內,但他的生物很不錯,我就抓住他的這個優點大力予以表揚,并且常常鼓勵他:現在的落后是暫時的,現在落后不等于長期落后,只要自己肯把學習當回事,肯定會進步很快。現在他的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六、為學生尋找解除煩惱的辦法
受“知心姐姐”欄目的啟發,我在學生中大力倡導“快樂人生三句話”,并讓學生在平日中做到這三句話。第一句:面對人生,要微笑著說:“太好了!”讓孩子們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生活、去學習,用樂觀代替悲觀。第二句:面對困難,要敢于說:“我不怕!”讓孩子認識自己、發現自己、信任自己、用自信代替自卑。第三句:與人相處,要學會為別人著想,要主動說:“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讓孩子在幫助弱者中體現個人的價值,體味付出的快樂,用熱情代替冷漠。
七、開展“我能行”教育
北京有個光明小學開展了“我能行”活動:相信我能行,才能我能行;大家說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這里也行,我在那里也行;不但自己行,幫助別人行;今天我不行,明天一定行;爭取全面行,創造才能行。受光明小學“我能行”教育的啟發,我在班級工作中始終貫徹這一思想,讓學困生做到我能行,讓優生做到“幫助他人行”,并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行”。
總之,把握主體,注重方法,循循善誘,持之以恒,做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有心人,就一定會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