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鴻展
福建省泉州市寶山小學
【摘 要】我國教育體系中包含著諸多的美育因素,是美育的重要載體,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文章旨在在美育相關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結合我國現階段學校教學的實際,探討美育在學校教學中進行滲透的重要性,并以此為基礎尋找科學高效開展學校美育的方法。
【關鍵詞】美育 應然 實然 方法
在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下,教師與學生將絕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基本知識的學習之中,造成了人文教育、美育的缺失,學生得不到應有的美育教育,審美能力低下。為了改變這一尷尬局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水平,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必須要重視美育,科學高效地在學校教育之中進行美育的滲透。
一、美育的實然
雖然當代學校教育逐漸開始重視美育,將其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對于美育的認識與解讀仍舊存在不足,在美育的實際開展過程中,存在諸多缺陷與問題。
(一)將美育簡單地理解為審美教育
美育作為一種成熟的教育體系,其運用美學原理對學生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審美知識,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從而達到美化學生心靈,培養其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現階段學校在進行美育的過程中,過多地突出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立美能力的培養,將美育割裂開來,造成美育效果的下降。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絕大多數學校將審美教育僅僅局限于美術、音樂課堂,將藝術課程作為美育的唯一途徑,忽視了其他文化課程對于美育的重大意義,導致美育的效果不佳,影響了美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積極意義的發揮。
(二)對于美育的概念性認識程度依舊不足,將其置于德育與智育的從屬地位
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美育,希望借助美育的力量來提升學生價值,促進學生道德水平與智力水平的提高。但是現階段很多學校在進行美育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我國美育的良好傳統,將美育作為學生智育與德育培養的途徑與手段,將德育與美育混為一談。雖然美育與德育之間有共同之處,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美育與智育、德育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美育著重于對學生行為與道德的引導,尤其是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而不是像德育與智育那樣,對學生進行直接的要求。
二、美育的應然
(一)美育是現代教育的應有之意
學校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在進行美育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無論是學校教育的教材構成、教學內涵還是教學模式,都存在很多美的因素。優美的語言、充滿人文氣息的意境、飽滿的課程設置實際都是進行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版的學校教育教材更加注重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弘揚,將人倫情感引入到教材之中,從小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同時也將富有時代氣息的文化元素引入進來,增強了學校教育課程的時代感。詩歌、兒歌等多種文學體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很好地彌補了其他課程在美育方面的不足,有助于美育在學生中的推廣與深入。因此,在當代學校教育中積極有效地開展美育有著十分重大的實現意義。
(二)美育是審美與立美的結合
對學校教育教學進行審美滲透極為必要。學校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促進學生德、智、美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制的起始點,通過對學生心理特點的有效分析,結合相應的課程安排與教材設計,將知識傳授與審美能力培養完美地結合起來,以達到美育的目的。同時,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有效開展,能夠在學生心中逐漸樹立起立美的意識,幫助學生逐漸掌握美的規律,從而使得學生將符合社會價值規律的真善美融入內心世界,在相關規律的指導下,創作出更加美好的事物,陶冶學生的個人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立美精神,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既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目的,也是教學改革的首要目標。
(三)美育是德育與智育的集中展現
學校開展美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只有將美好的情感與社會道德結合起來,才能將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美育正是通過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為學生的德育奠定了堅定的感情基礎。美育能夠提高學生的智育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有更強烈的意愿去探尋新事物,學習新知識,極大地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美育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從而促進社會整體創新能力的提高。美育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例如,通過學習體育課程,學生可以逐步認識到體育是人類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從而能夠加強對形體美的認知,感受美好的生活。在體育課程中開展美育,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與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科學高效地開展美育的方法與途徑
在學校教育中科學高效地開展美育,需要每一位教師充分認識到學校教育中滲透美育的優勢,并在相關教育原則的指導下,從多個方面、多個層次,采用多種手段來開展,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一)將美育滲透于學生的學習環境中
教室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是進行美育的物質基礎。教師可以通過教室的板報、墻壁的合理設計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激發起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熱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例如,在識字課程中,可以將美育滲透于學生的認字、識字活動中。漢字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載體,能夠折射出我國優秀的文化。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逐漸讓學生了解、體會漢字的結構之美、形體與氣質之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水平,促進學校教育的發展。
(二)將美育滲透于音樂、體育學習的過程中
教師要學會運用先進的媒體,將音樂教材中美的內容充分展示出來,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音樂之中所包含的線條與色彩,引導學生逐漸感受美好的事物。優美的音樂是美育中審美因素的集中體現。學生通過賞析優美的旋律與歌詞,能夠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引發情感共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為了保證美育這一理念在課堂上的科學高效應用,每一位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思維。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體育教學中,要想使美育理念在課堂中得到踐行,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來豐富體育活動。可以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與家庭體育活動。在課外活動中采取多樣化的體育鍛煉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在課余時間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保證審美教育在體育課堂的深入實踐。為了保證體育教學質量,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教師要與家長聯合起來,讓家長在假期與孩子一起參加戶外活動,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培養孩子的體育意識,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幼梅,王裕亮.改進美育教學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論基礎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09):3-6.
[2]劉海奮,劉鑫.當前學校教育中強化美育認知與實踐的意義[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9(05):25-26.
[3]劉雪亮.語文教學中貫穿美育教育的思考[J].祖國(建設版),2014(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