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維
云南省騰沖市騰越東升完小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一個過程。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以課堂為主要陣地,認真關注短時間內取得的課堂教學質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提高,能夠使學生真正學以致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有效性 影響因素 對策
小學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追求高效課堂是所有的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下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及對策進行簡要闡述。
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概念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授課教師應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之中,以獲取大量的有效知識、信息,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有效性能夠使教師達成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不管課程如何進行改革,課堂教學有效性始終是教師要關注的焦點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課堂教學的方式與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敖虒W中心、質量生命”意識已然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認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提高教學質量,仍然需要以課堂為主要前沿陣地,把握課堂40分鐘,提高教學質量。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越來越受到了廣泛關注、重視。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低下的影響因素
(一)放任形式的教學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課堂教學更注重學生素質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許多小學數學教師會相應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實踐的鍛煉,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但由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差異,導致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過程中還存在盲從傾向,容易造成教學活動趨于形式,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情感、思維,從而造成課堂教學的低效。
(二)教學情境偏離主題
創設教學情境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要求,目的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參與學習。情境教學能夠有效縮短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數學教師會出現創設的情境與教學內容嚴重脫軌的現象,不能合理使用電教設備,只會注重形式地去播放優美的音樂或色彩艷麗的動畫,實質性的教學內容嚴重欠缺。教師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情境中,但缺乏對學生整體的掌控力,就很難再將學生的思想重新拉回到課本知識中。雖然這樣的教學情境使得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躍,但教學的有效性受到嚴重影響。
(三)教師對教學起點把握不準確
新課標明確要求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要以學生現有知識、認知水平為依據選擇教學起點。教師對課堂教學起點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知識、認知的發展方向與水平。合適的教學起點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從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來看,很多教師不能準確地對教學起點進行把握,致使教學方案設置缺乏合理性,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中走了很多彎路,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三、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一)多形式完善課堂教學活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授課教師需銘記“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給學生充足的動手實踐時間,但需要注意避免教學活動變成形式教學。教師需要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進程,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積極引導、糾正學生錯誤的思維意識、學習方向,教會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做到點撥與指導并重。此外,合作教學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對數學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展開集體談論。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運用多種方式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情境創設
合理進行教學情境創設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創設教學情境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強化教學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既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又要推動情境整體作用的充分發揮,科學、合理地指引學生發現、分析與解決數學問題。
2.教學情境需體現時代性。教師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指引、教育學生。當前,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為教學提供了很多新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的教學情境需體現時代性,讓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了解社會,辨別真偽。
3.教學情境設置需以學生實際為基礎。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實驗、討論、競爭、活動、問題等。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需要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及發展規律,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三)準確把握小學數學教學起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需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對要教學的新知識、技能及學生情感、心理方面的實際需求準確把握,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和具體的教學方法。此外,教師還需要客觀地對教材進行分析,明確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把握課堂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實際需要,結合教學經驗及輔助資料對教材進行重組或者補充。教師對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最好有多種備用方案,進行多路徑教學,以應對實際教學中發生的各種突發情況,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小結
綜上所述,具有明確目標認知活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其課堂有效性是廣大教師、學生共同追求的目標。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教師需要著力改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準確把握認知起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創新思維,不斷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君芳.試論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途徑[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7):391.
[2]曹秀麗.淺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9):81,121.
[3]吳建才.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思考與啟示[J].時代教育,2016(14):220.
[4]莊加洋.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J].小學時代(教師),2012(01):18.
[5]葉麗仙.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教學[J].考試周刊,2014(18):70.
[6]劉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5):161-162.
[7]林雪梅.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中華少年,2016(17):171-172.
[8]李春蘭.增強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5(32):57.
[9]郭秀芳.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J].新課程學習,2015(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