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來寶
甘肅省隴西縣雪山初級中學
【摘 要】當前英語課堂教學普遍低效,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要想改變這一局面,教師就要明確教學目標,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授課,給學生足夠的自學和展示空間,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為構建英語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英語課堂 低效 原因 對策
英語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國際語言。英語教學,任重道遠。英語首先是一種語言,語言的魅力在于它使用的有效性和價值性。對于農村英語教學而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決定著它在生活中的實用性。然而,面對農村英語教學低迷的現狀,我們不得不深思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是否有欠妥之處,或是我們的課前準備和課后管理是否出現了差錯。下面結合我的英語教學經歷,就農村當前英語課堂低效的原因及對策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英語課堂低效的原因
造成課堂低效的原因是較為復雜的。就英語課堂而言,造成低效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課前預習目標不明確
對于農村學校來說,90%多的學生是留守兒童。由于缺乏課后跟蹤管理,加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課后作業只能是敷衍了事,新課預習目標不明確,預習過程走馬觀花,缺乏重難點知識的挖掘和自我拓展。由于對新課沒有一個大體的知識框架,學生只能在課堂上盲目跟從,知識掌握得很粗糙,跟不上教學進度,課后不得不花大量時間來彌補,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二)教師課堂準備不足,多媒體教學泛濫
教師不潛心研讀教材,課前不進行精心的教學準備。備課不備教材,不備學生,不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來備課,盲目地隨大流;不管適用不適用,在網上下載一些課件,上課充當放映員。學生看得眼觀繚亂,教師教得輕松自如,課后一問,一無所獲。
(三)缺少反復的嘗試性和實踐性操作
英語是一種語言,它與聽、說、寫、練密不可分。有的課堂只注重說,卻少了學生識記的環節;有的課堂強化了寫,卻少了學生說英語帶來的快樂。同時,課堂上缺少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多了教師滔滔不絕的“填鴨式”傳授知識。教師不能夠適時地大膽地放開學生,讓他們去嘗試性和實踐性地學習,只是將學生牢牢地拴在手里,生怕學生出問題,越是這樣,學生的問題反而越來越多。
(四)教師以講為主,沒有給學生思考和鞏固的空間
大多數教師上課時總是不放心學生,生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浪費時間,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自學,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課堂上教師講得滔滔不絕,學生聽得枯燥乏味。教師感覺自己講得非常扎實,但一對學生進行考查,發現學生收獲甚少,甚至有的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五)課堂上缺少學生完整的自學體系
常言道:“一個優秀的老師不是自己在課堂上講得有多好,而關鍵的是課堂上如何教學生去學。”是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有些教師生怕學生出問題,課堂上不放開學生,將學生死死地攥在手中,許多問題提出來后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自學的空間,自己感覺給學生講得很多很深,面面俱到,哪怕一點點知識點也不放過。一旦提問,學生卻搖頭晃腦。實際上,這種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成了接受知識的機器,而不是在知識的海洋中成長的快樂天使。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對學英語感到厭倦而乏味。
(六)教師沒有給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
英語課堂上,教師沒有給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足夠時間和空間。教師生怕浪費講解的時間而不創設情境,不讓學生進行口語交流,使學生無法體驗到英語交流的快樂。課堂上,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卻置若罔聞,教師沒有給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課后學生也不主動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學的英語成了死的語言,沒有一點實用性。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魅力在于表達。只有表達才能體現人的思想感情,只有表達才能承載語言的歷史使命。
二、改變英語課堂低效的對策
(一)讓學生明確課前預習目標
針對農村學生的現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對學生進行分組。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只布置單詞和短語的預習任務;對于中等生,在此基礎上布置文本知識的疑難點查找和歸納任務;對于優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礎上再加上文本知識的拓展和延伸總結任務。這樣,才能達到“讓后進生吃飽,優等生吃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使課堂教學變得流暢自如。
(二)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合理、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授課
一堂課,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是否精心備課密不可分。要想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就要精心鉆研教材,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和步驟,保證自己對文本知識的理解、掌握、延伸和拓展達到熟練的程度。同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確定是否用多媒體授課。如果不需要,決不濫用,否則將會畫蛇添足,弄巧成拙。如果需要,則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來制作符合教學的課件。課件要制作得精細,要能夠真正對教學起到輔助作用,讓學生在視覺中獲得額外的知識信息,使學生的知識視野得到拓展和延伸。
(三)課堂訓練題要有層次性和靈活多樣性
同樣的答案,教師預設的問題特點不同,學生獲得答案的難易和時差也不同。英語課堂上,適時適當的聽力訓練決不能少。教師設計的聽力訓練題要遵循由易到難的順序,讓學困生也能收獲成功的喜悅;設計的難題對優等生也是一種能力提升的檢測。筆試訓練題應根據文本知識的重難點進行設計,設計的題型要靈活,要難易適中,盡可能起到對當堂所學知識進行檢測和鞏固的作用。
(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明代學者陳憲章說:“前輩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達到“兵教兵,兵練兵”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在上述的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那么學生在學習上定會“吃一塹,長一智”,對舊知識熟練掌握,對新知識收獲甚多。久而久之,既培養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趣味性。
(五)加強后進生和邊緣生的課前預習輔導、課后知識鞏固
教師要想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組織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對后進生和邊緣生進行課前預習輔導、課后加強知識的鞏固,為新課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果后進生的課前預習沒有落實,邊緣生的課后鞏固只是空話,只憑幾個優等生要提高課堂自主合作的學習活動效率,效果肯定不佳。因此,教師的課前適當輔導和課后加強管理也是很必要的。
(六)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
賞識教育是成功的教育。舞臺有多大,演員的功底就有多深。有人說,智商再低的孩子也認得他的媽媽。一個基礎再薄弱的學生,只要教師天天去鼓勵他,耐心、細心地去輔導他,他也會漸漸地從無知到有知,從有知到多知。
還記得我教過的一個學生,小學讀了10年,別人都把他看成傻瓜。上了初中后,家長說算了,可他笑嘻嘻地硬跑到學校。既然學生來到了學校,教他就是我的職責。對于勉強會寫名字的他來說,學英語談何容易。但我沒有放棄,別的學生一個星期學會的26個字母,他卻整整學了一個月。但是我天天在鼓勵他:“一天能寫下兩個就很棒。”在我的熱心關懷下,原以為就自然淘汰的他卻特別愛上學英語。他每天比其他的學生來得早,晚上睡得比其他學生遲很多。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由會寫英語字母到會寫英語單詞,由會寫英語單詞到會寫英語句子。一股強大的自信心一直鼓舞著他。經過付出了常人百倍的努力,他堅持念完了初中,上了一所技校,現在成了一名優秀的技術工。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會改變學生的一生。教師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和成長的翅膀,學生就有成就夢想的希望和力量。
(七)無形的課后教育是有形的課堂教育的有力保障
潛移默化的教育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多聽、多練、多說對于學英語來說必不可少。曾記得有一個厭學的學生,上英語課就說頭疼聽不進課,天天抱著一個破收音機聽英文歌曲,自稱是學英語。家長也說孩子老是神經衰弱,讓他來學校就行了。可一到了英語考試,除了他,連平時基礎相當扎實的學生聽力都得不到滿分。我恍然大悟,練對于學英語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教師要加強無形的課后教育,為有形的課堂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多開設課后英語聽、說、講角落,多讓學生看英文電影,讀英語童話故事,開展各種英語演講活動,這些都能給英語課堂帶來無限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