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詠梅
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摘 要】《經濟學說史》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之一,存在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困境。文章提出在《經濟學說史》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參與課程實施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經濟學說史》 學生參與課程實施 問題 方式
一、《經濟學說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經濟學說史》是經濟學專業必修的專業核心課,主要講述西方經濟學說產生、發展和不斷演變的歷史過程。通過學習該課程,學生可以增強經濟學理論功底,提高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為學好其他經濟學課程奠定基礎。
由于《經濟學說史》的教學內容跨越時代長久,內容龐雜,不僅有經濟學各方面理論和方法,還有時代背景,與哲學、政治、歷史、社會、文化及自然科學等其他學科相關聯,信息量豐富,理論性強。這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精心篩選,構架一個脈絡清晰完整的經濟學說發展過程。
同時,由于大部分學生對歷史類課程普遍缺乏興趣,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學習主動性不強。而且《經濟學說史》中不同時期的經濟學說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同一個概念會有不同定義和解釋,學生會感覺枯燥且容易混淆,產生畏難心理,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由于在《經濟學說史》教學中存在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情況,因此,有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盡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二、《經濟學說史》教學中學生參與課程實施的方式
大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資料搜集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參與《經濟學說史》課程實施。
首先,學生可以在課前搜集相關資料,增強學習興趣,加深對課程內容的了解。學生通過閱讀經濟學家的傳記,搜集經濟學家的生平逸事,了解經濟學家生活的時代背景,一方面可以感受經濟學家的真實和親近,另一方面可以據此分析經濟學家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為了什么目的,用了什么方法,提出什么樣的經濟思想,這些經濟理論反映了怎樣的歷史事實和經濟現象……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經濟學說的理解,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生還可以通過閱讀經濟學原著,加深對經濟學說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學生通過閱讀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理解亞當·斯密的理論體系,并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有一個初步認識。
其次,在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部分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通過課堂講授,將自己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系統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使學生對經濟學說產生的時代背景和各派的理論有更深的理解。比如在《李嘉圖體系的解體》一章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派進行辯論。學生在辯論時,必然會對19世紀20至30年代的時代背景有一個充分了解,也會對李嘉圖理論及其缺陷有一個充分認識。
再次,對個別研究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對相關理論進行梳理,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比如通過對利息理論的梳理,可以從古希臘的柏拉圖開始,到達德利·諾斯、亞當·斯密、西尼爾、馬克思、龐巴維克……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利息概念的理解,掌握了利息理論的來龍去脈,而且能從中學習到正確的經濟學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三、《經濟學說史》教學中學生參與課程實施中注意的事項
通過參與課程實施,學生不僅增強了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了《經濟學說史》這門課程的內容,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但是,學生參與課程實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第一,對于參與的學生要制定恰當的激勵機制。比如在考核方式上,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對于參與程度較高、完成情況較好的學生給予充分的激勵,以鼓勵學生參與課程實施,發揮其探索和創新精神。
第二,在學生參與課程實施之前,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比如,課前給學生列出需要收集的資料,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收集資料;課堂講授要指導學生備課,把握重點和難點;梳理相關理論,則需要對學生的研究方法進行指導。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參與課程實施是很困難的事情,從而主動參與課程實施。
第三,要考慮學生的能力不同,參與教學實施的程度有所不同。比如,收集資料和閱讀原著,要求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教授或辯論,要求部分學生參與;在研究方面,要求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且對《經濟學說史》相關內容有強烈興趣的學生參與。
第四,注意不能偏離教學大綱。在參與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生一般會按照自己的興趣收集資料和進行課堂講授,這就可能導致內容不夠完善和系統,也有可能由于學生能力不及,達不到所要求的廣度和深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握課程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在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范圍內參與課程實施;對于沒有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教師應該及時補充說明。
綜上所述,在教師的努力和學生的配合下,《經濟學說史》這門課程一定能夠更好地起到鞏固經濟學基礎的作用,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歷史的鮮活生命和經濟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宋濤.《經濟學說史》教學改革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89-92.
[2]王旭升.《經濟學說史》教學中的若干問題[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5):261-262.
[3]史錦梅.《經濟學說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1(33):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