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蘭珍
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第六小學
【摘 要】情趣教學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功與喜悅的情感體驗,可以使課堂教學充滿激情而更加富有思維深度。打造充滿情趣的課堂已成為數學教師的共識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結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提出了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情趣 數學課堂 活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體現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的理念。那么如何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如何使數學課堂趣味橫生,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數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呢?關鍵是要從學生的情趣出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開啟知識的金鑰匙。因此,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數學課堂趣味性,以吸引學生全員參與,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下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談幾點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的方法與體會。
一、創設情境,以“境”激情
有效的情境是啟迪思維、激發創造的催化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課一開始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況下學習,使他們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引入《猴媽媽分餅》的故事(教師講述故事的同時用多媒體呈現分餅動畫)。
一天,猴媽媽做了三張同樣大小的餅,要分給三只小猴子吃。她先把第一張餅平均切成4份,給了猴大哥其中的一份。猴二哥看見了,嚷著說:“一份太少,我要2份。”于是,猴媽媽把第二張餅平均分成8份,給了猴二哥其中2份。猴三弟更貪,它吵著說:“我要三塊。”于是,猴媽媽把第三張餅平均分成12份,給了猴三弟其中三份。當學生被生動的畫面和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時,我順勢問:“同學們,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嗎?猴媽媽這樣分公平嗎?聰明的猴媽媽是用什么辦法來解決問題,滿足猴子們的要求呢?如果四猴子要4塊,猴媽媽該怎樣分呢?”在問題情境的引領下,全班學生很有興趣地展開了探索。
教學情境的表現形式和創設時機應該是多樣的,可以在開課前創設,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去,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還可以在課中創設或者在整個課堂都貫穿故事情境,使枯燥無味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樂學,愛學。
二、實踐操作,以“動”提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讓學生真正地投入實踐、觀察與反思等活動之中,那么學生必定會興趣盎然,數學教學也會更加精彩。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我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兩個大小完全相同的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基本上能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推導出計算公式: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在此基礎上,我又問:“如果我們手中只有一個梯形,還有其他的辦法來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嗎?”接著又讓學生操作實驗。通過引導,學生想出了以下方法:有的用一個梯形沿底邊上的高剪開,拼成一個長方形來推導;有的用一個梯形沿中位線剪開,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來推導;有的用一個梯形沿對角線剪開,拼成一個三角形來推導……
教師組織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小組合作與交流,將知識點轉化為學生課堂的情趣點,進而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情趣,既打破了他們原有的思維定式,消除了學生的惰性心理,更激發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這樣,學生在主動探究中不僅深刻地掌握了新知,而且還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大大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三、巧設練習,以“練”增趣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要善于根據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趣味性、層次性、開放性、生活性等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課堂練習的巧妙設計,不僅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輕松學數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好玩,教師可以把課堂練習設計成開火車、摘蘋果、闖關游戲、小貓釣魚、找朋友、接力賽等各種趣味性、競賽性的小游戲。
例如,做判斷時,我讓學生當警察,把數學題里的錯誤給糾出來。學生非常感興趣,他們都爭先恐后地當警察破案,并為被評為好警察而感到自豪。又如教學《9加幾》時,我承接前一項訓練內容說:“小朋友玩得正高興,突然天色昏暗,眼看就要下雨了。這時小白兔來了,帶來了很多傘,他的傘可不是賣的,而是送給做對題目的小朋友的。” 學生紛紛搶著做題,為的是得到獎勵的“傘”。這就是很好的故事渲染和激勵,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數學知識。再如教學完《年、月、日》時,我讓學生動手制作年歷;教完《長方形面積》時,我讓學生動手測量身邊的長方形,算出面積……一系列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增強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四、適時評價,以“勵”激趣
教育心理學證明:學習必須獲得信息的反饋,沒有反饋的學習收效甚微,甚至無效;而反饋愈及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愈濃,學習效率就愈高。課堂上,當學生答對時,我就會及時加以肯定和評價,如“你真善于觀察!”“你真會思考!”“你的辦法真多!”等。當學生寫作業時,我手握紅筆走在學生中間巡視,對學生作業及時進行批改,做對的題目及時打“√”,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做錯的題目,及時分析原因并督促其進行訂正。學生的作業有進步或有創造性時,我就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在題目旁邊加以批語提示,如“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的解法真妙!”等。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教師對他的關愛,對他充滿期望,不斷激發學生樂學,同時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之,每一節數學課,只要教師善于思考,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就會充滿情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去思考,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去挖掘其內在的興趣因素,必將使每個環節都能情貫其中,趣寓其中,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徐斌.推敲新課程課堂·數學卷[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
[2]張靜蓮.智慧教師——創造孩子們喜歡的數學課堂[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