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鳳梅
關鍵詞:學生;質疑
有人曾這樣評價我們的教育:“在中國,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得沒問題,作為成功。而在美國,卻是將沒有問題的學生教得有問題,甚至連教師也難以回答,作為成功。”言下之意,似乎中國學校教育的課堂教學歷來只搞滿堂灌,從不重視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品質,顯然這是一種偏見。但是,這種偏見也足以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傳承的以課本為唯一的知識源,以教師為唯一的知識傳授者,以課堂為唯一的獲取知識的場所,這種以“三唯一”和“三中心”的理念構建起來的課堂教學是教師最容易駕馭的,然而,這種教育理念始終處于封閉狀態之中,始終由教師牽制著學生的思路,不僅仰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其信息量也相對小,因此是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也不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為了培養學生創新的質疑能力以及個性化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也收到了一些實效。
一、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為了培養學生質疑的主動性,我在教學中,為學生質疑提供了較充分的時間,注重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發現問題。在預習課文時,我照例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自由地、充分地質疑,沒有數量的限制,更無形式的要求。根據學生認知水平低等客觀困難,我敢于放開手腳,率先把課堂還給學生,認認真真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讓學生自己來解決問題。這樣的探索,對教師來說,大大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因為這樣,教學就不能按部就班地照著固定的教案實驗。這意味著教師必須循著學生的思路,讓教學處于相對開放的狀態之中。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雙方互動的學習過程,唯有這樣,才能一步步地實現教學目標,也唯此,學生才能逐步學會學習。
二、對學生的提問正確應對
教師要有針對學生提問正確應對的方法。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與課文內容無關的問題,為節省教學時間,對這類問題,教師一般用婉轉的語言告之學生,因為與上課內容無關,建議在課外幫助他解決;第二類,不在要害、關鍵處,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處理這類問題,教師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請同學幫助解答; 第三類,是那些跟課文關系密切的,能打開學生思路的問題,對待這類問題,教師要著重對學生加以鼓勵,甚至可以把問題公布出來,讓全班同學一起討論,作為學習的重點。許多成功的教學實例都表明,這類問題的作用很大,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實踐表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會對學生的質疑問難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學生通過一個階段的訓練,會逐漸領悟,哪些問題是關鍵的,是可以解決課文難點的好問題,可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長此以往,他們提問的質量也會越來越高,這樣既節省了教學的時間,又提高了學生的質疑水平。
在教學時,有的教師讓學生對課文進行質疑,但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卻并不真正重視,仍舊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有的則在課堂教學結束前走過場地請學生提提問題,而后草草了事,不認真解決; 還有些更把要提的問題透露給學生,通過學生的嘴巴把問題說出來。這些形式主義的做法,對于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毫無積極作用。因此,
我認為只要老師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有科學的認識,學生“提問”一定會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蔚然成風,提出的問題才有分量和價值。也才能培養學生創新的質疑能力以及個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