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炳謙
【摘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我國的互聯網終端業務也開始逐漸顯示了多樣化的趨勢。根據國外對通信市場的調查情況來看,全球的移動數據業務的收入可以在一年之間增加一百個點,但是語音業務的收入卻降低了百分之十左右,因此社會各界都需要根據互聯網的發展情況調整自身的業務政策,為社會市場的有效占比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發展提供政策和環境基礎。
【關鍵詞】 互聯網時代 語音業務 發展思考
目前各種互聯網時代的語音軟件和聊天工具已經占據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時間,使用者的聯網習慣也開始實現了從量到質的變化,很多語音軟件從傳統的一對一通話升級為了更多終端同時語音的改革,因此也刺激了運營商針對流量和通話業務的分配創新。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展開互聯網時代下的語音業務思考,以免被數據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被淘汰。
一、互聯網時代下國外語音業務發展情況分析
國際上通信技術發展較為領先的國家也往往是受到互聯網影響較早的國家,在一兩年之前一部分國家就已經受到了語音業務不斷下滑的危機,并且根據市場情況推出了不限量免費語音以及短信的套餐推薦給用戶使用,但是在“免費語音”推行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包括美洲、拉丁美洲、歐洲、亞洲內的將近四十個運營商推行的免費語音套餐實際上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用戶在定制套餐時往往會遇到特別的門檻或者限制,被運營商收取了隱形的語音費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也只是手段和方式不同而已。
1.1韓國:提高語音套餐的整體價格
韓國LGU+公司推出的不限量語音套餐雖然看起來是免費的,但是在和舊套餐進行價格對比時可以發展語音套餐的整體價格被提高,每一個檔次的套餐價格被抬高了百分之十左右,而其中包含的流量卻減少了百分之十五到二十,這為降低用戶流量使用和LTE網絡的壓力提供了渠道。而且語音套餐中對通話時間的規定是有上限的,若是每個月通話超過一千分鐘,被叫超過一千次,該客戶則不能繼續執行語音免費的行為。
1.2美國:語音資費隱形實現價值保留
美國的運營商采取的模式都是數據共享的機制,在這種模式的操作下用戶可以享受到語音短訊無限使用和流量有限使用的套餐內容,但是用戶在增加使用終端的同時需要支付一定的設備接入費用,這就是語音業務使用的隱形收費。并非降低價格也不是兩種業務的等價交換,而是將語音和短信的費用以其他的形式進行體現。終端接入的費用是根據其設備的類型制定,智能手機的價格是四十美元左右,功能電話的費用是三十美元左右,這也是國外運營商在處理互聯網語音業務沖擊的常用方式。
二、互聯網時代下國內語音業務發展情況分析
目前我國的互聯網語音產品也是層出不窮,除了用戶基數龐大的QQ和微信,還有很多新興的語音軟件,讓國內開始了一陣免費語音通話的熱潮。騰訊旗下的語音軟件都可以通過用戶的通訊錄,執行對應的語音和短信功能,雖然會在數據 業務下消耗一些流量,但是在無線網絡下卻相當于免費了,這為運營商的語音業務拓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還有一些虛擬運營商也推出了一定額度免卡和返利的業務模式,可以讓用戶在打電話的同時獲得流量,實現一定程度的業務發展。
國內的傳統運營商也針對互聯網的語音業務進行了業務改革,首先是中國移動選擇和微信等通信產品進行合作,實現融合性質的通信業務機制,將語音通話、短信和聯系人融為一體,以純流量的計費方式將語音業務漸漸向流量業務轉變。但是這樣的業務結構也有其特殊的局限性,雖然定制的號碼就是用戶的ID,但是跨網使用和其他系統的操作模式還沒得到解決。據了解,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家運營商能夠有實力推出完全免費的使用的語音業務套餐,套餐政策的測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涉及到的問題也很廣泛,因此采取免費政策還不適用于我國的國情。
三、互聯網時代下語音業務發展策略的思考
國內運營商首先要明確搶奪客戶的屬性,第一種是高齡的語音用戶,年輕人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高齡的語音用戶更在質量而不方式。第二種是商業領域的企業客戶,此處針對的是語音專線的使用貢獻,場景型語音使用頻率最佳的商企用戶為潛力最大的群體。第三種是短信使用較多的用戶,有關數據顯示,短信的使用情況和語音通話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也是運營商的重點關注范圍。
國內的運營商可適當借鑒國外的業務方式,同時注重對語音用戶的搶奪和防守,針對不同地區使用語音企業的人群習慣,制定不同目標市場所需要的策略。如在面對農村和城市的不同人群時,需要對門檻和資費進行調整,以提高客戶的便利為主,促進語音業務的開展和創新。
結束語:綜上所述,運營商要在互聯網時代語音業務的沖擊下采取適合國家及地區的政策,對用戶的范圍和資費水平進行明確,提高在網絡市場中的生存能力和發展水平。
參 考 文 獻
[1]徐大偉,陳麗玲,劉麗萍,周新榮.移動互聯網時代電信運營商增值業務發展思考[J].郵電設計技術,2016,(05):61-64.
[2]彭卉,韓海潮.互聯網時代語音業務發展思考[J].通信企業管理,2015,(05):40-42.
[3]王海山.移動互聯時代中國電信集成公司業務轉型升級戰略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