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洪
家住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的謝云峰(出生于1908年5月)和謝韓氏(出生于1909年3月)自2011年起,連續多年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中國十大百歲夫妻”的稱號。如今兩位老人依然健在。謝云峰眼窩深邃,矍鑠的目光透露出性格的樸實和善良;謝韓氏則顯得溫柔體貼。說起養生秘訣,謝云峰笑著話:“動靜雙養方能長命百歲。”
謝老爺子是沈丘縣老城鎮前古營村人,自幼家貧,但天資聰穎。11歲入私塾,不到兩年,就把四書五經背了個滾瓜爛熟。16歲被人請去當了私塾先生,一干就是十多年。以后,又被界首市牲口行聘為賬房先生,練就了雙手打算盤的絕活。新中國成立后,謝云峰回到家鄉組建的農業高級生產合作社當了會計。老伴謝韓氏亦出身貧苦,13歲時被送到謝云峰家當童養媳。兩人在風風雨雨中攜手走過了90多年。
老先生還喜歡書法,他擅長模仿啟功的字,最拿手的,是寫“壽”“虎”和《朱子家訓》《滕王閣序》等名篇長卷。再加上老兩口是百歲夫妻,很多人辦婚事時都要求字、求對聯,以圖吉利,對此,老爺子也樂此不疲。他認為廣交朋友也是一種快樂:“我的字是不值錢的,我也不是賣藝的,我不賣字,我只希望愛好者得到欣賞和快樂。”
年過期頤的謝老爺子思維極為敏捷。老人曾為大家背朱伯廬的《治家格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語速極快,且朗朗上口。
提起養生,老人認為“動靜雙養方能長命百歲”。所謂動養,指的是運動。老爺子9歲時就開始練習八卦拳,至上世紀80年代初,還學會了鶴翔樁氣功。兩位老人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早晨到操場去“練功”。老人說:練上一陣鶴翔樁、五禽戲,會感到渾身舒服,精神旺盛。“我能堅持金雞獨立十分鐘,兩腿不抖心不慌,還常常與年輕人比試呢。”老人不無得意地說。
他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堅持步行4公里,到縣里老年活動中心與朋友一起喝茶聊天、切磋書法和詩詞技藝,其實這對于老人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鍛煉?
所謂靜養,指的是書法。老爺子是縣書法協會、縣詩歌協會會員,有不少作品曾在雜志上發表并獲獎。老人說,從11歲上私塾起,一直到現在,他每天堅持練習書法2個小時。他認為自己能活到這么大的歲數,與練習書法是分不開的。因為“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需揮臂運腕,立腳凝神,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說明揮毫作書是一種心靜體動、動靜結合的活動,既陶冶情操,又有益于長壽。”
當然,兩位老人的高壽不僅僅是因為“動靜雙養”,知足常樂的心理和積德行善也是他們高壽的主要原因。老兩口生活的小屋面積約10平方米,光線也不佳,室內的每件家具都很陳舊,隱隱透露出歲月的滄桑。謝老說:“屋子雖小,但住得舒坦。這里每天能聽到附近學生們的讀書聲,我聽了心里舒服。”老兩口知足常樂、無欲無求的心態由此可見。老人的女兒說:父親喜歡積德行善,他的一輩子幫了很多人,即使自己家里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他仍義無反顧地去支援別人。老人的左鄰右舍也說:“好心終有好報。他們的高壽是用積德行善換來的。”
兩位老人對飲食并不挑剔,小輩們做什么飯菜,他們都愛吃,認為“日滿則盈,月滿則虧,頓頓大魚大肉,不如青菜豆腐更健康”。他們也有固定的食物,那就是早晚各一個雞蛋,除此之外,沒有特殊的要求。
二老的生活也非常規律,每晚9時以前睡覺,夏天早上6時起床,哪怕寒冬臘月,起床時間也很少超過8點。
“人的健康長壽和快樂與否關鍵在于自己。堅持運動,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不暴食暴飲,保持生活規律,這些既是身體健康的前提,也是延長生命的根本因素。”謝云峰老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