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峰
摘 要: 本文以西京學院控制工程領域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為例,對民辦院校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工程碩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進行分析,探索民辦院校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闡述利用校內實踐基地、校企聯合培養基地、依托科研合作平臺等手段,探索民辦院校工程碩士實踐能力培養的舉措。
關鍵詞:民辦院校 實踐能力 工程碩士 校企聯合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182-02
2011年10月,國務院學位辦批準西京學院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建設單位,使西京學院成為全國首批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5所民辦高校之一。西京學院在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緊緊圍繞以實踐能力為核心,采取以下措施。
一、全力打造好以能力為核心的工程碩士校企合作培養實踐創新平臺[1]
西京學院為了滿足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工程碩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需要,強化民辦院校工程碩士研究生能力培養的需要,探索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工程碩士校企合作培養創新平臺的建設。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工程碩士校企合作培養創新平臺由課程實驗教學平臺、校內實踐創新平臺、校外實踐創新平臺三個子平臺組成。
第一個平臺通過優化、改造、整合通用課程實驗室組成課程實驗教學平臺;以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
第二個平臺通過新建無人機創新實驗室、研究生實驗室以及校內企業、兄弟院校實驗室作為校內實踐創新平臺;為研究生的畢業設計、課外科研、競賽立項和自主開展創新研究型項目提供支撐。
第三個平臺通過校企聯合,努力打造校外實習企業所組成的校外實踐創新平臺;作為研究生的實習、實踐基地,共享設備資源和信息資源,為拓展學生的能力搭建一個延伸性強的支撐平臺;促進了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提升;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的企業實踐實習,了解企業的需求,尋找科研創新的突破口,學生在實踐實習中培養創新意識,尋找創新課題,作為競賽、畢業設計、研究生創新基金、研究生畢業論文的主題。
二、構建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
1.現有的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工程碩士發展經歷了30多年的,由于受到學術碩士培養模式的影響,我國工程碩士一直沒有真正形成與工程碩士定位匹配的培養模式,也就是以實踐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培養模式。為此,圍繞工程碩士培養定位,來構建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培養模式是解決工程碩士培養問題的關鍵。
2.構成工程碩士的實踐能力的要素
實踐能力一般被人們理解為動手能力或者知識的應用能力,在理論界則一直有不同的界定,美國學者斯騰伯格(1983)首次給出了一個專業性的理解,認為實踐能力是一種心理行為,人的社會行為是心理行為的外化。我國學者傅維利綜合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認為實踐能力是“保證個體順利運用已有知識、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所必須具備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2],這一定義得到了眾多學者的認同。本文針對工程碩士,對其實踐能力構成要素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工程碩士實踐能力主要包括一般實踐能力、專項實踐能力、情境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組成。
工程碩士的一般實踐能力包含了身體能力、智力能力和心理能力,主要是個人的一些基本能力,這是構成個人實踐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基礎,工程碩士需要具有從事職業工作的正常的身體、智力和心理,也是我們進行具體實踐活動的基礎。工程碩士在就讀時的大量具體應用類知識所帶來的能力就屬于此類能力,它包括了專業知識的獲取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情境實踐能力是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也是實踐能力的重要構成要素,鑒于此,工程碩士的情境實踐能力可根據問題解決的流程分為識別能力、分析能力、溝通協調能力、領導能力、總結能力,這些能力可以幫助個體完成問題的整個解決流程。情境實踐能力是區別工程碩士學生質量的關鍵要素,同時也是比較難培養的一種核心軟實力[3],創新創業能力是指工程碩士畢業后,在工作中如何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
這四項具體能力各具不同特點,一般實踐能力是一種基礎性能力,這類能力在成年后就會較為固定,對于工程碩士而言,該能力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沒另外三項大,但它是另外三項能力得以發揮的基礎和前提。專項實踐能力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的專門能力,這類問題是固化的,解決路徑也相對固化,該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不斷練習在強化的基礎上得到培養。情境實踐能力則是一種綜合能力,通常是解決復雜綜合性問題需要的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是現階段我國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的能力,我們需要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這種恩能管理,為他們的就業打下基礎。這類能力的培養較難,對屬于成熟個體的工程碩士而言,這一能力是衡量其綜合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職業人士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4]。
三、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實踐
西京學院重視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包括校內實驗基地和企業實習基地,創建了“專業方向實驗室、科研創新實驗室、工程研究院、校外實踐基地、網絡信息資源”等資源平臺,并在實踐教學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投入460萬元建設了29個專業實驗室,其中專門為研究生新建了特種電源、數據采集與分析、GPS/INS應用等5個實驗室。
2.建有西京學院研究生科研實驗平臺---工程研究院。
3.建立了校外企業實習基地,與20多個實習企業建立掛牌校企合作關系,與閻良國家航空基地簽有人才培養服務協議。
4.專業綜合實驗專題:開設7個模塊的專業綜合實驗專題,這些專題綜合了控制工程、測試技術、傳感器工程學、機電傳動控制等相關課程內容,訓練了研究生綜合駕馭知識并運用于實踐的能力。
5.立體實踐教學體系: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創建了由課程實驗、專綜實驗、企業實習、各類競賽、科研創新組成的“立體實踐教學體系”,并將研究生的科研創新列入教學計劃,在學分制教學中占35%。
6.所有工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需經選題、開題、中期檢查、盲審,預答辯、答辯的程序化過程。除上述過程均有企業專家參加外,還特別把好選題來源于工程應用這道關、落實好雙導師制以及校內導師進企業和企業導師進校園的合作方式。
四、結論
工程士的培養在我國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具有重大意義,實踐能力的培養則是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內容。西京學院控制工程領域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按應用領域培養設置專業方向、按職業需求設置課程、有明確工程應用職業背景、通過工學結合、項目綁定和校企雙導師制進行培養以及任務與課題源于工程或生產項目等方面,均已完成立項書的主要內容,取得了很好效果,已經畢業的2012級、2013級工程碩士研究生全部就業,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工程碩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初步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徐福蔭,黃慕雄等.創建“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促進教育技術學專業實踐創新人才培養[J].專業建設與教師培訓, 2008,(10).
[2]傅維利,劉磊.實踐能力:含義、結構及培養對策[J].教育科學,2005,(2).
[3]吳志華.論學生實踐能力發展[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4]黃銳.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