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明

【摘要】通過實驗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從音樂節奏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設計、操作及效果等幾方面作了實踐上的探索,按體育課的結構,播放不同性質的音樂。以此豐富和完善當前的體育課教學枯燥氛圍,為目前學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與改革提供了較好的建議和可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音樂節奏;體育課;效果;初探
一、前言
《體育教學大綱》中新增加韻律活動的內容,已成為體育教師所關注的課題。本文試圖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圍繞如何用音樂提高體育課效果這一課題。所做的探索實踐及取得的成果作一論述。
二、研究對象
一個班級的五十名學生,其中部分學生是參加市級田徑比賽的男女運動員。從三年級開始至五年級已經跟蹤觀察三年。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方法采用:實驗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
手段:按體育課的結構,播放不同性質的音樂。
四、研究方法和步驟
根據國內外體育教學中運用音樂的有關文獻和音樂固有的特征,結合三年體育教學中的跟蹤觀察,按我國一般采用的體育教學四部分結構簡述如下:
1.開始部分: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情緒,教師精心選擇簡單易懂,喜聞樂見的音樂旋律,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促使思維互動的定向性。
2.準備部分:提高學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激勵學生機體活動。
教師選擇節奏明快、舒展和諧、振奮精神的音樂旋律,刺激學生的神經系統和運動器官適應教師既定活動節奏,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準備階段的任務,為達到基本部分的活動要求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基本部分:激勵學生意志,增強信心,促使機體進入活動高潮。
教師選用有號召力的歌頌英雄、愛國主義主題的歌曲或器樂作品,激勵學生的意志,增強信心。以雄壯的樂曲為聲導,使學生適應基本部分大運動量的訓練,把機體活動推向高潮。
4.結束部分:引導放松機體,恢復平靜狀態。
教師選用抒情、緩慢、放松、柔和的樂曲,邊放音樂,學生做整理活動和呼吸練習。從而使大腦的活動中樞從過度緊張往往是單一的緊張狀態中松弛下來。同時又使肌肉從緊張狀態得到放松,恢復平靜。這一部分的音樂還可以錄制大自然中天然音響的磁帶,使用起來效果更佳。例如:綠樹濃蔭的樹葉簌簌聲、黃鸝八哥的鳴叫聲、雨打芭蕉的滴答聲、山澗泉水的潺潺聲……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關于用音樂節奏配合上體育課的實驗,對五十名受試者心理狀態和活動效果的報告:
經過第一階段調查結果表明,體育課運用音樂配合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二十天后又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其中三十名受試者問卷調查。
從上列量表的數據顯示:使用節奏音樂改進體育課的方法,已對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完成練習的質量、自我感覺以及其他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活動產生了明顯的良好影響。
大部分學生,他們在音樂伴奏下自動地完成各種練習協調動作更容易,完成的速度加快了,推遲疲勞現象的出現,渴望較大強度的活動。通過韻律活動,使人感到精神抖擻,情緒高昂,工作學習能力有所提高。
在交談中許多受試者認為,基本部分的鼓動音樂的審美價值,在于能夠激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反應和共同的感受,開始領悟音樂作品中的英雄形象,領悟他們意志堅強的英勇行為和榜樣。據受試者反應,音樂作品中值得仿效的英雄在這個時刻已經成為個人實踐活動中的理想化身,激起體育感受和學習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使人心曠神怡,獲得美的感染和藝術的享受。
學生還普遍反應,在上過運用音樂的體育課后,聽過的樂曲余音未了,使他們在以后的課堂討論或實際操作中情緒飽滿,并能比較迅速和順利地解決各種學習或生活問題。在某項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想起適于情況的音樂伴奏,結果便會工作得更愉快,更輕松。顯然這是由于運用了合適的音樂出現的情感遷移,產生了遞后效應。
六、結論
本文對運用音樂提高體育課的效果得出以下結論:
1.用節奏音樂上體育課打破了過去單一的呆板的、成人化的、公式化的教學方式。引起了兒童濃厚的興趣,振奮了學生的精神,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提高了體育課的效果。
2.用節奏音樂上體育課,有利于穩定情緒,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并提高了“體鍛達標率”。
3.用節奏感音樂上體育課,能陶冶學生情操,抒發情感,使學生受到健康美,形態美的教育。
4.用節奏音樂上體育課,具有一定的魅力,提高了課堂出勤率。改善了課堂紀律,課進行得更有組織,更生動,效果更好。
用節奏音樂上好體育課這一實驗課題,經過我們三年來的探索實踐,調查研究和章節經驗,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還有很多規律性的問題需要去進一步探索,使這一課題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馬寶國;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與應用研究[D];《現代商貿工業》;2016,37(11):169-170
[2]王顏;談利用音樂促進初中體育教學[D];《中學教學參考》;2016(18):83-83
[3]葉國森;音樂,體育課之潤滑劑[D];《文理導航》;2015(6):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