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宇
摘 要:中國工筆人物畫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繪畫形式之一,其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而色彩則是工筆人物畫中重要的構成元素,是畫面最直接的視覺感受,能夠帶給觀眾以情感的共鳴。藝術雖然源于生活,但卻不是對生活的簡單重現,藝術更是表達自我與情感的一種方式,而工筆人物畫中的色彩就是繪畫者表達自我的一種重要媒介,繪畫中的色彩不同于自然界中色彩的單純重現,更多的是被畫者賦予了人的情感意識和個人精神,使觀者產生聯想記憶,從而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
關鍵詞:工筆人物;色彩;情感
中圖分類號:J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023-01
一、傳統繪畫中的色彩表現
在唐宋之前,工筆人物畫占據中國畫壇的主流地位,如今我們仍可以在敦煌壁畫中體會其遺風,由于受到長期氧化作用,原來五彩斑斕的繪畫氣勢已經不復存在。
現在保留的作品顏色一般以土色為主,加之石青、石綠、褐色等色彩,褐色的運用則是為突出其他顏色的鮮艷亮。由于當時顏料制作水平受時代限制,色彩運用相對而言不夠豐富,這一時期的作品有限的高純度色彩純度凸顯了壁畫的裝飾性風格,從而形成了絢麗多彩,厚重奔放的特點。
唐宋時期工筆人物畫發展到巔峰時期,其區別于壁畫,此時畫作多是卷軸畫,唐宋時期社會高度發展,在文化上比較包容開放,經濟政治務必強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畫家大都追求“華貴中見淳樸、厚重中見明快、達到薄而不飄、厚而不濁、重而不膩、濃而不艷、艷而不俗、色重而氣清”的設色理念。
我們所熟知,唐代人物畫多畫仕女,其素材多取自宮廷貴婦侍女。描繪了有閑情逸致的宮廷生活。在造型上準求端莊華貴,體態豐腴。用色上多以胭脂、朱砂、赭石、石青、石綠等鮮艷色為主,整個畫面既體現了宮廷生活的富麗堂皇又表現了活潑明快的生活情趣,從而體現出輝煌燦爛,雄渾壯闊的藝術特點。
二、現代工筆人物畫的色彩表現
伴隨時代發展,人的審美趣味也不斷變化發展,為了表現充滿活力的現代社會,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現代工筆畫家不斷嘗試追求新穎,而這種追求不僅僅體現在造型上,更在色彩上不斷創新,繪畫色彩形式上簡約、裝飾的繪畫風格。新繪畫材料的不斷創新也為工筆畫家的創作提供了新的創作空間并加速了繪畫作品不斷推陳出新。
談到現在工筆人物畫,其中一部分傾向于追求寫實,而另一部分在追求畫面效果時,減弱現實色彩,更傾向于追求裝飾性審美。
色彩寫實作品在用色上對繪畫對象的膚色、服飾、背景進行高度重視。若談及此中最具代表性的現代工筆人物畫莫過于何家英先生了。
何先生的工筆人物畫造型嚴謹,通過細膩的筆法、柔美的色調來重現女性的美。在其代表性作品《秋冥》中,枯草離離,飄灑的黃葉,和作為背景的藍色天空。畫中女子略有愁絲的面孔,仿佛正在思考什么,是觀者都被其情緒吸引著,畫中人穿著素雅的寬松毛衣與白裙子交相輝映,畫家對光線的把握都通過線條的柔軟粗細表現出來。這幅畫構圖嚴謹細致,對人物的刻畫更是精細入微,素雅的白色更是襯托出女孩的優雅純凈。畫中的表情似有迷茫,藍色調的運用帶給人以寧靜卻又夾雜著憂愁。女孩是在回憶往事,還是懷想未來的時光呢?又或者受到秋的蕭瑟氣氛的影響只是在傷秋?在畫家筆下女孩的單純,素雅,善良都躍然紙上,無處不彰顯著青春之美。令看畫的人都不禁想凝神屏氣,生怕驚醒這個正在冥思的少女。
何家英老師最善于描繪人物的情緒,他筆下的人物都是鮮活的,他善于給看畫者留下遐想的余地,同時也讓觀者被畫中人物的情緒吸引并讓畫中人與觀者直面而產生心靈的對話,這便是何家英老師的工筆人物畫的寫實性帶給我們的獨特體驗。
三、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無止境,而中國的傳統繪畫更是我們民族的驕傲。由此傳承。發揚、創新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中國畫的色彩寄居客觀事物以主觀的情感體現的體系,其中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通過對中國工筆人物畫色彩運用的表達研究,有利于當代工筆人物畫家或學習者在保持自己民族個性的基礎上,借古開今,洋為中用,拓展色彩的表現方式,以更加豐富而且具有個性的色彩語言來傳達繪畫者內心的情感和表現豐富多彩的時代風貌。
參考文獻:
[1]史弘義.中國畫論研究[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2003.
[2]李廣元.東方色彩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3.
[3]姜澄清.中國色彩論[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
[4]王文娟.墨韻色章:中國畫色彩的美學探源[M].北京:中央翻譯出版社,2006.
[5]牛克成.色彩的中國繪畫——中國繪畫樣式與風格歷史的展開[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