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 要:紀錄片通過對拍攝對象日常生活與思想情感的真實記錄,展現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紀錄片對于人物的表現并不能僅停留在事物和生活表象的記錄上,而應通過對拍攝對象的跟蹤拍攝與人物采訪,展現人物的日常生活、人物關系、喜怒哀樂、夢想追求,并提煉出其深刻的情感內涵,以達到以情感人的目的,使觀眾從中獲得一種對于他人生活與命運的關注以及對于自身生活的映照與反思,最終獲得情感共鳴與心靈啟迪。本文主要從選題、人物采訪、鏡頭語言、后期剪輯等方面著重探討了紀錄片創作中情感表達的途徑。
關鍵詞:紀錄片;情感表達;情感共鳴;采訪;畫面語言;聲音語言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114-01
一、選題:典型話題下的典型人物
所謂“題好一半文”,在紀錄片的創作中也不例外,選取一個合適的人物對于紀錄片主題的提煉、情節的跌宕起伏、思想內涵的深刻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一部人物紀錄片要具有可視性,要讓觀眾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選取的人物必須具備典型性、故事性以及鮮明的人物個性。
二、創作者、被攝對象、觀眾三者的情感表達關系
基斯洛夫斯基認為,“紀錄片先天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限制。在真實生活中,人們不會讓你拍到他們的眼淚,他們想哭的時候會把門關上。”紀錄片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創作者只有了解人物的內心情感,才能捕捉到人物性格中最動人的一面。
三、用畫面造型傳情達意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藝術家在自己心里喚起曾經一度體驗過的情感,在喚起這種情感以后,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言辭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情感,使別人體驗到這種同樣的感情。”①
而于創作者而言,如何將紀錄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被拍攝對象的情感內涵、以及創作者自身的感性體會與理性思考通過聲畫語言表現出來,是考驗其創作功力的重要方面。創作者在拍攝角度、構圖、景別、色彩、光影、運動鏡頭等畫面造型元素中無一不融入了其主觀情感與理性選擇,通過畫面造型元素進行影像表意,營造一種情緒氛圍,努力更好的把人物的情感以及作品的整體情感表達出來,使之具有更強的可視性、審美性和抒情性,能夠激起觀眾的想象,并產生積極的認同心理。
四、動作的捕捉與細節的抓取
“紀錄片是表現運動中世界的事物變化的,需要創造一個過程,在過程中表現事物的變化。”②紀錄片內容的發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題情感的呈現、都需要通過人物的行為動作來推動。正所謂動作是透視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多棱鏡,動作是人物思想的外化。細節決定成敗。對于生動細節的及時抓取,是塑造人物形象與展現人物情感的關鍵。總結以往的收視體驗,許多當時讓觀眾們內心為之震顫的影視作品,經過時間的洗禮后,具體的故事和情節也許早已模糊,卻總有那么一兩個細節在你腦海中揮之不去,這就是細節的力量。紀錄片是視聽語言的藝術,因此細節包括畫面細節與聲音細節。
五、人物語言:內心獨白式的情感宣泄
在紀錄片的聲音表達中,人物的語言所占比例最大。人物語言既有敘事功能,又有表現功能,通過人物的音容笑貌、動作姿態,展現人物的個性特征。在創作時可運用了人物采訪,有意營造出一個如同“內心獨白”的空間,讓主人公在這個空間里講述自己的內心世界中的情感需求、情感特征、情感歷程。
六、同期音樂的寫實與后期配樂的寫意
音樂是影視作品的“第二語言”。對于紀錄片創作而言,其音樂的運用和作用主要分為同期音樂與后期配樂兩種。其中,同期音樂是指在紀錄片創作過程中,同步記錄下現實生活中的有聲源的音樂。這些同步記錄的音樂能增強影片的現場感和真實感。
對于紀錄片來說,后期配樂的合理使用能烘托氣氛,使人物的情感流露與觀眾的心理節奏相符,傳達人物想說而未說的“言外之意”。雖然畫面的真實記錄往往可以完成記敘生活原生態的使命,但后期音樂的加入可以使敘述的效果與情緒的陡然生色。
七、后期剪輯:結構與重構
常有人言:“好的紀錄片不是拍出來的,而是剪出來的。”相比較劇情片,紀錄片在大多數情況下素材往往是零散的,無明顯邏輯鏈條。紀錄片的結構就是把這些無序的、沒有明顯邏輯的零散素材變成有序的作品,敘事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結構。后期剪輯的過程是一個從結構到重構的轉變。結構是創作者在對素材有了宏觀的了解和組織了邏輯后的一種設計,而重構則是在原有結構基礎上的變形和藝術性再加工。
八、結語
紀錄片創作中對情感表達的重視,印證了藝術創作要貼近生活、關注內心的創作理念。一部能真正打動觀眾的作品,不僅需要創作者不斷提高專業技能,更需要在在長期的生活中注重觀察與體驗,注重情感的提煉和表達,才能讓人物豐滿,有血有肉,才能使紀錄片的情感表達順暢而充分,直擊心靈。
注釋:
①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167-181.
②潘志琪.淺談紀錄片人物內心的記錄和表達——紀錄片《迷墻》創作報告[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06):75-79.
參考文獻:
[1]高鑫,周文.電視專題[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08.
[2]郭勁鋒.感動觀眾:個人生命體驗的公眾分享——紀錄片的情感敘事策略研究[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