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守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業的生產方式也從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農機化也從生產環節向整個過程進行。農機的發展領域不斷擴大,發展模式開始向多元化發展。過去農機化重視效益和速度,如今向質量和持續性發展轉變。農機化生產已經在我國農業中廣泛應用,必須促進農機化生產的標準化建設,為農機化生產提供保障。本文對其進行討論,希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農機標準化; 建設;農機化生產; 作用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根本。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高科技機械設備應用于農業生產中,促進了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和規模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近幾年來,我國各地區基本實現了農業生產機械化,然而就總體來看,我國農機化生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因此必須加強農機標準化建設。
一、農機化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農機作業水平以及機械水平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現實需求。部分大田作物機械化水平還處在初級階段,各地區、各作物之間的農機作業水平差異顯著。另外我國農村人口大量進城,農業對機械化增強了依賴,然而我國農業生產中農機數量明顯偏少且存在較多的質量老化問題,這就對我國農機化水平的提高帶來了影響。另外,我國在農機化生產中還存在較多的突出問題。第一是農機化發展較快,但是設施條件和作業環境還非常落后,就整體上來看,還存在發展不協調的現實情況。第二,雖然裝備在數量上快速增長,但是農機配套率較低,很多農機根本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第三,我國農機科研部門較為薄弱,很多科研院校因為現狀問題,科研經費極大程度縮減,對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帶來了影響。
二、我國農機標準化的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斷擴大,各國關稅也大幅度降低,很多傳統的非關稅壁壘也進一步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技術性壁壘,技術性壁壘能夠達到貿易保護的目的,是一種合法手段,主要由技術標準、技術法規以及合格評定程序構成。我國很多出口企業受到他國技術壁壘的限制,而國際上的市場競爭不再是過去的針對價格、質量和品牌的競爭,而是采用的標準競爭。雖然我國已經認識到標準競爭的重要性,但是針對農機方面還少有人認識到這一點。部分人連標準化的概念都不清楚,因此,對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對農機化發展的認識迫在眉睫。
在農機現代化中,農機標準化是一個重要的標志。農機標準化就是將農機產品從生產、銷售乃至維護階段都設置一個科學有效的標準,經過嚴格的檢查和規范化操作從而保證農機標準化全面實施。要想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就必須做好農機標準化這一基礎工作,制定好標準并充分貫徹。我國目前現行的農機標準有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這些標準建立的最終目的是保證農機產品能夠大眾化和市場化,由市場來決定其標準的實施。但是我國目前農機標準化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部分農機企業缺乏品牌意識、生產規模不大以及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在市場中假冒偽劣的農機產品還存在著較大比例,給正規農機企業乃至農機使用者帶來重要威脅。我國雖然針對農機假冒偽劣行為加強了查處力度,但是因為行業的處罰標準以及管理標準相對缺乏,導致在處罰過程中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給操作帶來了困難。所以我國必須加大的農機標準化知識的普及力度,從而充分提高農機使用者的標準化意識。
三、農機標準化建設對于農機化生產發展的作用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局勢下,標準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各國都致力于將自身標準作為國際標準,將技術擴展到國際上。在目前的全球經濟競爭中技術標準已經是重要部分。標準化之所以能夠提升農機企業市場競爭力,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企業標準化的程度能夠影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將該技術作為自身企業標準,再利用標準化活動,將自身企業標準應用為國家標準,甚至是國際標準,從而充分占據國內或者國際的市場。2.企業標準能夠真實反映企業的競爭實力,在目前,計算企業的價值不在于其存在多少有形資產、其廠房有多大規模,而在于該企業的核心技術以及標準化程度。在目前市場經濟形勢下,標準貿易屬性能擴大標準作用的范圍,能為市場經濟和貿易仲裁提供依據。因為對于先進技術來說,標準具有適應性,能夠充分發揮標準技術導向作用,來對市場取向以及資金流動方向進行引導,對經濟結構調整目標十分有利。因此,標志是對落后技術、產品和裝備進行淘汰的重要手段,能夠有效的應用新興技術對傳統農業加以改造,實現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并調節好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性。
四、如何促進農機標準化建設
1.加大農機化的發展,農機化能夠反作用推進農機標準化建設。我國頒布實施的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徹底消除了我國目前農機化工作無章可循和無法可依的現實情況,農機標準化生產的任務也日益困難。標準化工作應該確定明確的目標,標準體系應該保證結構合理、科學先進、配套適用。加強農機服務,按類別加強指導,要從根本上來提高農機標準化工作的效果。要逐步推進對企業標準化基礎的強化工作,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宣傳和培訓來提高適應工作要求的標準化人員數量,促進農機化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要提升我國全民的標準化意識,以充分適應我國標準化管理體制改革現狀。
2.農機化在發展過程中,標準化工作人員要充分適應目前形勢的需求,從而樹立服務理念,堅守服務于企業、服務于地方、服務于社會的宗旨,明確服務的切入點,為我國農機企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條件。不僅如此,還要樹立協調理念,有效發揮社會各方力量的作用,從而擴大標準化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度。
3.各社會力量要極大支持力度。首先是政府,要形成制度,針對農機標準化建設表現優異的企業和個人進行獎勵,將其作為農機生產部門評價指標的重要內容。減免稅收,保證農機生產部門加強對質量的重視,農機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督,對于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堅決避免流入市場。其次是農民,要防止為了節省成本而選購未達到標準的農機,落實安全理念,為標準化農機的生產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五、結語
農機標準化建設能夠促進農機化生產的發展,提高農機生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農村用戶提供優質量的產品,加大我國農業的發展水平,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繆小兵,張平.淺析農機標準化建設與農機化發展的關系[J].江蘇農機化,2013,(5):31-32.
[2]曹曉春,趙全慧.農機標準化作業的動因及作用[J].農機化研究,2008,(1):252.
[3]王國占.提升科技水平,推進農機化向更高層次邁進[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3,(5):1-3,28.
[4]王春海,李國民,具本弘等.農機田間作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研究[J].農機化研究,2008,(7):244-246.
[5]李安寧.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要牢牢把握四個著力點[J].中國農機化,2012,(5):3-5.
[6]馮舟.開展農機標準化工作促進墾區農機化又好又快發展[J].現代化農業,2010,(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