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慶 陸俊武 曹秀霞 張煒



摘要:在固原地區露地條播栽培條件下,對 14個蘇子品種進行了引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生育期100 d左右的蘇子早熟品種有3個,分別是貴州青巖蘇子、黑龍江黑河白蘇子和黑龍江佳木斯蘇子;白粒種子有4個,分別是黑龍江白蘇子、吉林白蘇子、吉林琿春白山鎮白蘇子和黑龍江黑河白蘇子。黑龍江白蘇子折合產量最高,為1 269.65 kg/hm2;天水中梁蘇子的含油率最高,為49.65%。貴州青巖蘇子α-亞麻酸含量最高,為63.80%。經綜合田間評價,篩選出適宜寧夏固原地區種植的蘇子品種為黑龍江白蘇子、寧夏彭陽蘇子、天水中梁蘇子和貴州青巖蘇子。
關鍵詞:油用蘇子;品種;引種試驗;產量;固原地區
中圖分類號:S56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1463(2017)08-0018-05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08.005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of 14 Oil Perilla
Cultivars in Guyuan Region
YANG Chongqing, LU Junwu, CAO Xiuxia, ZHANG Wei
(Guyuan Branch of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Guyuan Ningxia 756000, China)
Abstract:14 samples of perilla cultivars are introduction and comparison test in the cultivation conditions in drilling in Guyuan are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growth period of about 100 days of perilla 3 early maturing cultivars, namely Guizhou Qingyan perilla, Heilongjiang Heihe white perilla and Heilongjiang Jiamusi perilla; There are 4 kinds of white seed which Heilongjiang white perilla, Jilin white perilla, Jilin white Perilla of Hunchunbaishan town and Heilongjiang Heihe white perilla, respectively; the yield of Heilongjiang white perilla is the highest, 1 269.65 kg/hm2; the average oil content of Tianshui Zhongliang perilla is the highest, 49.65%, the alpha linolenic acid of Guizhou Qingyan is the highest, 63.80%.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the field, 4 cultivars of suitable planting oil perilla in Ningxia area of Guyuan are screened out, which Heilongjiang perilla, Pengyang perilla of Ningxia , Zhongliang perilla of Tianshui and Qingyan perilla of Guizhou.
Key words:Oil perilla;Cultivars;Introduction experiment;Yield;Guyuan region
蘇子別名荏、赤蘇、白蘇子,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自花授粉植物,是我國傳統的藥食兼用的重要經濟作物,為衛生部第一批規定的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 60 種作物之一[1 - 2 ]。測試分析表明,蘇油中α-亞麻酸含量高達60%~70%,是人們在已發現油料作物中含量最高的。同時蘇子還含有其他豐富的營養物質和藥效成分,也是食品、藥品、化工、化妝品、香料的加工原料[3 - 6 ]。
蘇子在我國華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以及臺灣省均有野生種和栽培種。甘肅省隴東地區是紫蘇屬植物物種起源中心地,有3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蘇子年種植面積為1.0萬 ~1.3 萬 hm2,是國內蘇子種植面積較大的地區之一。據《寧夏農業志》記載,寧夏在明朝萬歷年間就有蘇子種植,主要分布在中寧縣、靈武市、吳忠市、永寧縣及寧南山區彭陽縣[7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蘇子食藥價值的認識,蘇子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蘇子作為傳統優勢油料作物在寧夏南部山區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蘇子既是寧夏傳統的油料作物,也是清真類食品的重要原料,篩選高產優質的油用蘇子,將推動寧夏蘇子產業發展,使其在發展區域經濟,提高了人們健康水平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于2015年從全國蘇子主產區引進 14個蘇子品種在寧夏固原地區進行了引種比較試驗,現將結果初步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在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頭營科研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區海拔1 694 m,年平均日照時數2 518.2 h,年平均氣溫6.1 ℃,年平均降水量492.2 mm,年蒸發量1 753.2 mm,>10 ℃的活動積溫2 000~2 700 ℃,無霜期152 d,絕對無霜期83 d。
1.2 試驗材料
供試蘇子品種共14個,均由全國蘇子主產區收集,并以收集地命名,分別為黑龍江白蘇子、吉林白蘇子、吉林琿春白山鎮白蘇子、黑龍江黑河白蘇子、寧夏彭陽蘇子、吉林白山蘇子、慶陽合水蘇子、天水中梁蘇子、黑龍江佳木斯蘇子、甘谷渭陽蘇子、山東紫蘇、吉林琿春蘇子、慶陽慶城蘇子、貴州青巖蘇子。以上蘇子品種由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保存并提供。
1.3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順序排列法,每品種為1小區,重復3次,小區面積16.8 m2。采用露地條播栽培方式,于4月25日按行距40 cm條播,播深4 cm。播種后發生土壤板結時及時在出苗前進行破除,出苗后及時間苗定苗,株距保持為40 cm。結合中耕除草追施尿素75 kg/hm2、磷酸二銨105 kg/hm2。苗期有黑絨金龜子為害時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由于2015年發生伏旱,分別在6月28日、7月21日各灌水1次,每次灌水量為1 500 m3/hm2。其余田間管理同常規管理。
1.4 觀測指標及方法
田間觀察記載生育期。在蘇子生理成熟期從各試驗小區中分別隨機選取10 株測定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數、單株總穗數、主穗長度、葉色等。按小區單獨收獲后分別脫粒,經過干燥和清選后稱重,計算折合產量。蘇子的形態特征與生物學特征參考《蘇子品種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 》進行[8 ]。蘇子含油率和α-亞麻酸含量由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
1.5 數據分析
試驗采集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l 2007處理后,用DPS16.5軟件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參試14個蘇子品種中,貴州青巖蘇子、黑龍江黑河白蘇子和黑龍江佳木斯蘇子屬早熟品種,生育期分別為102、104、104 d;吉林琿春白山鎮白蘇子、吉林琿春蘇子和吉林白山蘇子屬中熟品種,生育期均為125 d;黑龍江白蘇子和吉林白蘇子屬中晚熟品種,生育期分別為130、136 d;其余6個蘇子品種均屬晚熟品種,生育期均為148 d。
2.2 農藝性狀
從表2可以看出, 參試14個蘇子品種的平均株高為80.86 cm,其中以甘谷渭陽蘇子最高,為142.35 cm;吉林琿春蘇子最矮,為47.35 cm。品種間變異系數47.32%,即品種間差異較大。參試14個蘇子品種的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數為12.39個,其中以寧夏彭陽蘇子最多,為23.21個;山東紫蘇最少,為5.67個。品種間變異系數41.27%,品種間差異較大。參試14個蘇子品種的平均單株總穗數為61.30個,其中以甘谷渭陽蘇子最多,為99.70個;吉林白蘇子最少,為45.39個。品種間變異系數32.11%,品種間差異較大。參試14個蘇子品種平均主穗長度為14.90 cm,其中以寧夏彭陽蘇子最長,為25.72 cm;山東紫蘇最短,為8.18 cm,品種間變異系數34.32%,品種間差異較大。參試14個蘇子品種中葉色全綠的品種有5個,分別為寧夏彭陽蘇子、慶陽合水蘇子、天水中梁蘇子、甘谷渭陽蘇子、慶陽慶城蘇子,其余9個品種均為葉片正面綠色、背面紫色。參試14個蘇子品種種子粒色為白色的有4個,分別為黑龍江白蘇子、吉林白蘇子、吉林琿春白山鎮白蘇子、黑龍江黑河白蘇子,其余10個品種的種子粒色均為褐色。
2.3 產量性狀及產量
從表3可以看出,參試14個蘇子品種的千粒重平均為4.00 g。其中千粒重最大的是黑龍江白蘇子,為4.86 g;千粒重最小的是山東紫蘇,為3.04 g。品種間變異系數12.69%,品種間差異較小。參試14個蘇子品種單株產量平均為11.51 g,其中單株產量最大的是黑龍江白蘇子,為17.52 g。千粒重最小的是山東紫蘇,為7.02 g,品種間變異系數25.43%,品種間差異較大。參試14個蘇子品種的平均折合產量為910.17 kg/hm2,其中以黑龍江白蘇子折合產量最高, 為1 269.65 kg/hm2;山東紫蘇折合產量最低,為585.72 kg/hm2。品種間變異系數23.18%,品種間差異較大。對折合產量進行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黑龍江白蘇子與其余品種的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吉林琿春白山鎮白蘇子與吉林白蘇子差異達顯著水平,與其余品種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吉林白蘇子與吉林白山蘇子差異不顯著,與其余品種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吉林白山蘇子與其余品種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
2.4 含油率和α-亞麻酸含量
收獲后的種子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參試14個蘇子品種的含油率和α-亞麻酸含量見圖1、圖2。從圖1可以看出,參試14個蘇子品種的平均含油率為39.60%,含油率最高的品種是天水中梁蘇子,為49.64%;含油率最低的品種是吉林琿春蘇子,為34.43%。從圖2可以看出,參試14個蘇子品種的α-亞麻酸平均含量為57.41%,α-亞麻酸含量最高的品種是貴州青巖蘇子,為63.80%;α-亞麻酸含量最低的品種是吉林琿春白山鎮蘇子,為49.30%。
3 結論
在固原地區露地條播栽培條件下,對 14個蘇子品種進行引種比較試驗的結果表明,生育期100 d左右的早熟品種有3個,分別是貴州青巖蘇子、黑龍江黑河白蘇子和黑龍江佳木斯蘇子。白粒種子有4個,分別是黑龍江白蘇子、吉林白蘇子、吉林琿春白山鎮白蘇子和黑龍江黑河白蘇子。黑龍江白蘇子折合產量最高,為1 269.65 kg/hm2。天水中梁蘇子的含油率最高,為49.65%;貴州青巖蘇子α-亞麻酸含量最高,為63.80%。經綜合田間評價,黑龍江白蘇子、寧夏彭陽蘇子、天水中梁蘇子和貴州青巖蘇子適于寧夏固原地區種植。
由于本試驗采用的是露地條播栽培方式,蘇子出苗時間長,出苗率低,部分生育期較長的品種成熟期在10月上旬,容易遇到早霜凍害而不能正常成熟,建議對這些生育期較長而產量和品質性狀較好的品種采用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考慮到露地直播方式用種量大,出苗多,苗期管理需要間苗定苗,工作量較大,建議寧夏固原地區蘇子種植采用覆膜穴播定植的栽培方式。
參考文獻:
[1] 譚美蓮,嚴明芳,汪 磊,等. 國內外紫蘇研究進展概述[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2,34(2):225-231.
[2] 劉大川,王 靜,蘇望懿,等. 紫蘇植物的開發研究[J]. 中國油脂,2001,26(5):7-9.
[3] 韋保耀,黃 麗,泰建文. 紫蘇屬植物的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2005,26(4):274-277.
[4] 于淑玲,張冬亭. 紫蘇的食藥用及其原理[J]. 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3):3047-3048.
[5] 劉月秀,張衛明. 紫蘇屬植物的分類及資源分布[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98,17(3):1-4.
[6] 胥國斌. 紫蘇資源栽培及加工[M].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1-10.
[7] 安維太. 寧夏油料作物[M]. 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14-27.
[8] 嚴興初. 蘇子品種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99.
(本文責編:鄭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