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楠 楊君林 馮守疆 張旭臨


摘要:在甘肅省馬鈴薯主產區研究了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含鋅尿素、聚能網尿素對馬鈴薯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尿素品種在馬鈴薯上的肥效反應為控失尿素 > 腐殖酸尿素 > 聚能網尿素 > 含鋅尿素 > 普通尿素。其中控失尿素一次性施入后馬鈴薯產量為33 611.11 kg/hm2,較不施肥處理增產63.6%;較普通尿素處理增產24.7%,肥料產量貢獻率提高11.9%,新增凈產值30.1%。
關鍵詞:新型尿素;馬鈴薯;應用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1463(2017)07-0054-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07.013
Abstract:The effect of four types urea on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potato is studied in Gansu. The results shows that fertilizer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new typs urea are different,efficiency of controlled urea > efficiency of humic acid urea > efficiency of amino acid urea > efficiency of zinc urea > efficiency of common urea. The yield under the treat of onetime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 urea is 33 611.11 kg/hm2, which increased 63.6% compared with no fertilization. And the yield, contribution rate of fertilizer and economic benefit respectively improved 24.7%, 11.9% and 30.1%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application of common urea.
Key words:New typs ureax;Potato;Application
化肥是糧食增產的物質基礎,對發展中國家糧食的增產作用達50%以上[1 ]。目前中國氮肥用量占全球氮肥用量的36.9%,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國,而中國水稻的當季氮素利用效率為30%~35%,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2 - 3 ]。自2010年以后,中國化肥工業產能過剩,肥料企業競爭激烈,特別是2015年農業部提出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方案后,肥料科學研究的重點課題轉為研發具有較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肥料。就尿素而言,通過添加一些脲酶抑制劑、硝化抑制劑、氨基酸、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改善養分在土壤中的形態,可直接提高肥效和調節植物代謝而間接提高肥效的新型尿素相應而生,如控失尿素、聚能網尿素、腐植酸尿素等。我們于2016年在等養分投入量條件下,研究了控失尿素、聚能網尿素、腐殖酸尿素、含鋅尿素4種新型尿素對馬鈴薯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以期為今后新型尿素的生產及推廣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指示馬鈴薯品種為隴薯3號。供試肥料為普通尿素(含N 46.4%)、控失尿素(含N 43.2%)、聚能網尿素(含N 46.0%)、腐殖酸尿素(含N 46.0%)、含鋅尿素(含N 43.2%、Zn 2%),均由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提供。普通過磷酸鈣(含P2O5 12%)由白銀豐田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硫酸鉀(含K2O 50%)由Tessenderlo Chemie NV/SA 生產,ZnSO4·7H2O(分析純)由上海廣諾化學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甘肅省臨洮縣玉井鎮店子村。海拔 1 998 m,年均氣溫6.3 ℃,晝夜溫差大,無霜期145 d,≥10 ℃有效積溫2 936 ℃,蒸發量1 021 mm。干旱大陸性氣候。土壤為黑壚土,土層較深。0~20 cm耕層土壤含有機質8.5 g/kg、速效氮21.4 mg/kg、速效磷13.5 mg/kg、速效鉀178.3 mg/kg,pH為8.4。地力均勻,前茬作物為柴 胡。
1.3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8個處理,T1(CK)為不施肥,T2(CK1)為普通尿素,T3為控失尿素,T4為聚能網尿素,T5為腐植酸尿素,T6為含鋅尿素,T7為控失尿素一次性施入,T8為普通尿素+等量鋅(與處理T6等量)。小區面積18 m2(3 m×6 m),3次重復。區間起壟,壟寬30 cm,壟高30 cm。馬鈴薯生育期共施N 22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05 kg/hm2,按試驗設計,處理T2、T3、T4、T5、T6、T8 60%氮肥及全部磷、鉀肥于播前結合整地基施,40%氮肥在團棵期追施;T7所有肥料播前結合整地基施。馬鈴薯于2016年4月9日采用平播方式播種,行距60 cm,穴距30 cm,播深20 cm,密度為52 500穴/hm2,團棵期追肥培土,2016年10月3日收獲。其他田間管理按當地大田的高產栽培管理措施進行。收獲時各處理隨機取樣10株統計分枝數、株高、每穴塊莖數、大中薯重等經濟性狀,其中單薯重 < 50 g為小薯,單薯重 > 50 g為大中薯。小區單收計產。
1.4 數據處理
肥料產量貢獻率=(施肥區產量-空白區產量)/施肥量×100%
采用DPS數據處理系統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用SSR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及肥料產量貢獻率
由表1可以看出,與T1(CK)、T2(CK1)相比,施用新型尿素均能提高馬鈴薯產量,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T7、T3、T5、T4、T6、T8、T2(CK1)、T1(CK)。其中處理T7折合產量為33 611.11 kg/hm2,較T1(CK)增產13 069.81 kg/hm2,增產率63.6%;較T2(CK1)增產6 665.27 kg/hm2,增產率24.7%;肥料產量貢獻率最高,為25.1%。處理T3折合產 量為33 372.22 kg/hm2,較T1(CK)增產12 830.92 kg/hm2,增產率62.5%;較T2(CK1)增產6 426.38 kg/hm2,增產率23.8%;肥料產量貢獻率為24.6%。產量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處理T7、T3之間差異不顯著,均與其余處理差異顯著;處理T5、T4均與處理T6、T8差異不顯著,與T2(CK1)、T1(CK)差異顯著;處理T6、T8之間差異不明顯,均與T2(CK1)差異不顯著,與T1(CK)差異顯著;T2(CK1)與T1(CK)差異顯著。
2.2 植株性狀和產量構成因素
由表2可知,與T2(CK1)相比,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經濟性狀及產量構成因素均有一定影響,尤以T7最為顯著,而T6則影響不顯著。處理T7可顯著提高馬鈴薯分枝數、株高、大中薯重、塊莖數及大中薯率,其中分枝數提高0.8個/株、株高增加2.1 cm、塊莖數增加0.4個/穴、大中薯重提高182.2 g/穴、大中薯率提高7.3百分點。T5可顯著提高馬鈴薯分枝數、株高、大中薯重、大中薯率,其中分枝數提高0.5個/株、株高增加1.9 cm、大中薯重提高71.1 g/穴、大中薯率提高4.8百分點。T4可顯著提高馬鈴薯分枝數、大中薯重、塊莖數及大中薯率,其中分枝數提高0.6個/株、塊莖數增加0.3個/穴、大中薯重提高80.1 g/穴、大中薯率提高0.6%。
2.3 經濟效益
由表3可知,不同尿素處理的產投比以處理T3、T7最高,均為5.7;其次為T4,為5.0。新增產值以T7最高,為33 297.0元/hm2,較T2(CK1)新增產值776.4元/hm2,增幅53.8%;較T2(CK1) 新增產值514.2元/hm2,增幅30.1%。處理T3、T5、T4、T6、T8凈產值分別為33 010.5、27 757.5、 27 691.5、27 051.0、26 056.5元/hm2,分別較T2(CK1)新增29.0%、8.5%、8.2%、5.7%、1.8%。
3 小結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新型尿素在試區氣候和土壤條件下均能顯著提高馬鈴薯產量。不同尿素品種在馬鈴薯上的肥效反應由大到小依次為控失尿素、腐殖酸尿素、聚能網尿素、含鋅尿素、普通尿素,且控失尿素一次性施肥處理下馬鈴薯產量、肥料產量貢獻率及新增凈產值最高。該處理下馬鈴薯產量33 611.11 kg/hm2,較不施肥處理增產13 069.81 kg/hm2,增產率63.6%;較普通尿素處理增產6 665.27 kg/hm2,增產率24.7%,肥料產量貢獻率提高11.9%,新增凈產值30.1%。
大量研究表明,控失尿素、腐殖酸尿素等新型尿素均能顯著提高作物產量[4 - 5 ]。孫克剛等[6 ]研究了控失尿素在夏玉米上的應用效果,發現控失尿素追施處理比習慣施肥處理增產13.7%;劉曙光等研究控失尿素對水稻產量和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控失尿素可有效提高平方米有效穗數、每穗著粒數和結實率,較對照提高水稻產量4.4%[7 ]。中科院所屬的5個生態試驗站和4個省、市級農科院(所)對8種作物進行的試驗結果表明,腐植酸尿素肥效比普通尿素長30~35 d,氮素利用率比普通尿素平均提高l0.4%,增產幾率為97.4%,與等氮量尿素相比平均增產糧食7.5%,棉花13.3%,油菜8.0%。與等質量普通尿素相比,不僅能顯著增產,而且還可節省尿素用量15%~25%。連續使用腐植酸尿素后,土壤有機質比使用尿素高,土壤容重比使用尿素低,能培肥土壤,增強農業發展后勁[8 ]。
參考文獻:
[1] 李慶逵,朱兆良,于天仁. 中國農業持續發展中的肥料問題[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 張福鎖,王激清,張衛峰,等. 中國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現狀與提高途徑[J]. 土壤學報,2008,45(5):915-924.
[3] 趙秉強,張福鎖,廖宗文,等. 我國新型肥料發展戰略研究[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4,10(5):536-545.
[4] 趙 強. 不同肥料處理對旱區玉米的影響[J]. 甘肅農業科技,2016(4):49-52.
[5] 楊新強,包興國,楊文玉,等. 緩釋包衣尿素對保護性耕作玉米的影響[J]. 甘肅農業科技,2014(10):23-25.
[6] 孫克剛,郭躍升,李玉順,等. 控失尿素在夏玉米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 磷肥與復肥,2015,30(1):51-52.
[7] 劉曙光,齊林鎖. 心連心控失尿素在水稻上應用效果[J]. 現代化農業,2016(4):52.
[8] 江家銘. 新型尿素產品的研制開發與應用概況[J]. 氮肥技術,2012,33(3):32-37.
(本文責編:陳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