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出山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發展以及“一帶一路”等戰略的推進,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不斷提高,對外經濟貿易往來越發頻繁,更多的中國企業希望打通國際市場通道,由此各中小銀行也不斷謀求擴展國際業務,幫助自己的客戶參與到國際貿易的浪潮之中,而中小銀行走出去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日益嚴峻的國際反洗錢形勢,不同與國有銀行和各大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建立好了較為完善的反洗錢監控名單篩查系統和體系,許多中小銀行在監控名單篩查體系尚不完善,甚至有的還沒有建立篩查系統,僅依靠于人工進行篩查,大大加重了反洗錢的風險。因此,如何建立反洗錢監控名單篩查體系,用好篩查系統,提高反洗錢的有效性,變“被動防御”為“主動出擊”,是各中小銀行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銀行 反洗錢 監控 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1(a)-028-02
1 當前中小銀行在反洗錢監控名單篩查方面亟需解決的問題
(1)監控體系不完善,風險判定全靠“拍腦袋”。許多中小銀行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反洗錢監控名單篩查體系,有的受條件所限,沒有建立篩查系統,對反洗錢存疑業務實行“一刀切”;有的只是簡單的利用篩查系統核查,發現關鍵字就全盤否決業務;有的在篩查系統發現可疑情況需進一步人工判斷的時候,無從著手,也沒有相應的部門內部、部際、全行反洗錢領導組的協商制度和操作授權流程,風險判定沒有理論和制度的支撐。
(2)監控名單種類單一,關注面窄,信息來源不廣泛。許多中小銀行往往單純依靠篩查系統內含的部分制裁名單來進行監控,忽視了政治風險人物、負面新聞等其他信息,缺乏對國際上正在發生的反洗錢監管政策變化的關注,實際上在反洗錢實務中,需要關注、篩查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交易對手、對手銀行、國別、港口、船舶、貨物、政要、國外監管機構處罰等,這就要求銀行在反洗錢工作中能夠全面及時了解這些信息,尤其是關系到政治風險人物、軍民兩用物資、多個物流泊船港口等難以判斷的信息,更需銀行操作人員擴大關注面,注重多渠道、多方面獲取信息。
(3)篩查流程、制度不健全,檢查檔案保管不力。在許多中小銀行,監控名單篩查出來的結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用全局性的反洗錢眼光進行看待,遇到被篩查出來的可疑數據只是由操作人員簡單的選擇“通過”或“不通過”,沒有形成經辦—授權的操作流程,也沒有設立初審—復審,甚至部門間、全行合規協商的審批制度,檢查結果沒有書面記錄,收集的資料、審批意見和依據沒有形成檔案進行制度化管理。
(4)篩查體系中各環節相互隔離、缺乏聯動。由于篩查體系尚不完善,篩查工作管理較為粗放,中小銀行在篩查體系的前中后各環節中的工作互相孤立,系統建立時沒有考慮到使用時的實際情況,不能給使用人員很好的技術和理論支撐,沒有形成后期完善的機制;系統使用時沒有考慮到回溯、復檢的需要,沒有留下完整的檔案;回看總結時沒有將總結的經驗及時應用到前兩個環節,各環節缺乏聯動,不能很好地促進整個系統的完善。
2 完善反洗錢篩查體系的建議
長期以來,監控名單篩查被看作一個單一的科技系統,發揮的作用相對簡單,而以系統為中心,建立一個事前、事中、事后的操作和流程閉環,則能夠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并且前中后三個環節相互促進、相互完善,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反洗錢生態圈。所謂事前,即是建立監控名單篩查系統,并且不斷完善監控名單數據源,做到篩查時有據可依;所謂事中,即是當篩查系統篩查出可疑數據時,形成一套嚴謹的排查機制和完善的操作流程,將系統誤判的數據甄別出來,讓真正的反洗錢行為無處可逃,同時將排查的所有動作進行備案待查;所謂事后,即是及時回溯,一方面在黑名單更新時對前期數據進行回溯查看,另一方面通過回看整個操作流程,總結經驗和不足,推動整個生態系統的完善。
2.1 篩查有據
(1)將國際反洗錢制裁、禁運及重點關注等名單內嵌于銀行業務系統內,做到監控單監控貫穿整個業務流程。所謂反洗錢制裁、禁運和重點關注名單包括聯合國安理會發布的制裁名單、中國公安發布的涉恐及涉嫌其他犯罪活動的名單以及其他國家或組織發布的制裁和禁運名單、外國政要名單等,這部分數據來源廣、數據量大,需要整合到銀行的系統中,通過科技手段對重要信息和關鍵字段進行篩查、匹配,一旦達到預先設置的命中率,則自動觸發黑名單警報,同時形成經辦、授權的系統內流程機制,將黑名單監控、分析、甄別、授權通過攔截融入貫穿到業務流程中,不孤立于業務,不剝離于流程。
(2)建立銀行內部高風險國家和地區名單,劃分風險等級。根據聯合國安理會及各國、組織等制裁名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風險提示等相關信息和國內外洗錢形勢,建立針對本銀行的高風險國家和地區名單,并對名單上的國家和地區進行風險等級劃分,設置風險紅線,便于銀行在遇到涉及國外的業務時能夠直觀快速地知曉業務風險性。
(3)搜集整理國際國內反洗錢信息,依據自身要求,建立自定義監控名單。及時搜集和整理國內外反洗錢信息,緊跟監管機構的要求和提示,了解其他國家的反洗錢重點關注的發展方向,結合行內政策規定,建立自定義監控名單,手工維護更新需試試業務監控的人員和交易的名單,提高反洗錢監控的主動性和與本行的切合度。
2.2 排查有方
(1)對于監控名單篩查系統篩查出來的可疑數據比對制裁和關注名單的詳情,進行進一步甄別。一般而言,每個銀行會對篩查系統抓取的信息和關鍵字匹配度設置預警線,例如70%~90%的命中率即觸發警報,那么警報就需要人工進行進一步甄別和排查,根據觸發警報的對應監控名單數據來源,查看相應的詳細監控名單信息,包括名稱、國別、具體制裁項目等,在了解制裁合規政策后鄰國判斷,屬于誤報的則依據內部流程授權通過,確屬制裁的,則及時攔截并上報。
(2)對于缺乏客戶詳細資料而影響判斷的,要求客戶及時提供相應資料。針對因缺乏本行客戶或者境外客戶的詳細資料,如國籍、身份證件及號碼、營業范圍、職業等,或者采用中文拼音、中文商用電碼(電報碼)傳送信息,而難以分辨、判斷的,要求客戶及時提供相應資料,配合銀行進行反洗錢盡職調查。同時,可向相應的境外銀行發送反洗錢調查問卷,針對客戶或者業務要求其提供詳細信息和資料。
(3)建立完善的、協同的排查協商制度,加強部際、全行的聯動。由于反洗錢的復雜性和隱蔽性,篩查系統篩查出來的可疑數據一個人往往難以判斷,如果沒有建立起集思廣益的協商制度,那么排查工作很難做到行之有效,風險判定也是“無根之木”,因此銀行內部必須建立起一套從部門內部到有關部門間協商再到由合規部門牽頭的反洗錢協商小組這樣的協商機制,確定協商小組成員,劃清各層級的排查權限,做到層級分明,全行聯動。
(4)依靠銀行自身難以決斷的,向監管機構或者專業反洗錢機構尋求進一步方案。遇到銀行依靠自身掌握的信息和手段難以決斷的,可向監管機構進行報告,尋求更進一步的信息和指導;對于需要得到更多的信息數據、了解更多方案時,可向專業反洗錢機構尋求更多信息和建議。
2.3 操作留痕
(1)篩查系統一旦觸發可疑情況,系統則全流程記錄接下來的每一步操作。一旦篩查系統觸發警報,生成監控名單排查流程,那么流程的每一步操作都應記錄在案,并且能夠查詢,一方面確保了流程的完整性,防范了操作風險;另一方面方便發生案件時,及時了解當時情況,責任落實到人。
(2)建立監控名單可疑數據排查審批流程和操作授權流程。每一筆黑名單預警事件,無論是誤報排除還是風險攔截,則需要通過審批流程,并取得最終授權,方可進行操作。經辦人員提交審批流程時,必須詳細寫明當前交易、可疑點、排查依據和排查結果以及最終操作意見,如有必要,則提供更詳細的依據和資料,由授權人進行復核和進一步判斷,最終形成操作方案。
(3)對每一筆可疑排查資料留底備查。對每一次監控名單排查行為,無論最終意見是授權通過還是攔截,都應保留當時的審批意見和資料,形成排查檔案、嚴格保管、留底備查。
2.4 及時回溯
(1)及時回溯過往交易。根據《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保管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6)第3號)的要求,金融機構應當確保涉恐名單的及時更新,且更新后應立即開展回溯性調查,這就要求銀行及時回溯過往交易。
(2)定期回看監控名單篩查系統使用情況,結合國內外反洗錢的形勢變化,完善篩查體系。除開監管制定的回溯動作外,當銀行發現國內外反洗錢形勢發生變化,或出現新的洗錢行為,或自身自定義監控名單發生變化時,應當及時回溯,并定期回看監控名單篩查系統的使用情況,檢查系統的有效性,依據過往情況對系統和流程進行更新,從而推動事前、事中環節的完善,形成三大環節的閉環,促進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
2.5 應急處理
反洗錢監控名單篩查體系離不開篩查系統的支持,而且目前中小銀行對系統的依賴性也比較強,那么一旦系統發生出錯或突發通訊故障或更新數據庫不當等問題,那么就會對全行的篩查工作造成巨大的影響和嚴重的后果。因此銀行必須做好相關情況的應急預案,在系統出錯時,迅速向本行的合規部門、反洗錢部門報告相關情況,一方面積極聯系本行的IT部門進行檢修,另一方面向篩查系統提供商要求提供即時的例如網頁在線查詢的幫助,或直接到聯合國網站、OFAC官網、歐盟網站等下載最新的制裁名單應急使用,待系統恢復后,在第一時間回溯查詢從問題發生之時起已經做的業務,并留存相關的查詢痕跡和說明。
參考文獻
[1] 王麗麗.中國銀行反洗錢監控流程優化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
[2] 彭韶兵,周婧.銀行業反洗錢內部控制效率評價指數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3(01).
[3] 全紅坡,丁寧.中資銀行駐美機構反洗錢困境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7(02).
[4] 劉澤華.完善我國金融機構反洗錢制度研究——兼評人民銀行新近頒布的反洗錢“一規兩法”[J].國際金融研究,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