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瑩晶 林茜 葉宏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國外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從小微企業稅收管理的理論體系、國家對小微企業的管理政策和支持政策等方面進行了綜合闡述,為我國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微企業 稅收優惠政策 國外
中圖分類號:F20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1(a)-089-03
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內諸多學者對財稅政策促進小微企業發展進行了深層次探討。實際上,國外小微企業的發展歷史更長,發育更完善,國內外學者對小微企業的研究成果也比較豐碩。本文對部分發達國家在小型、微型企業的發展現狀概述的基礎上,對其稅收扶持政策及發展機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總結,為國內小微企業的理論研究提供參考。
1 國外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
據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簡稱IFC)2015年度報告統計數據顯示,90%的全球企業都是中小微企業。同時,國際金融公司認為,發展并不斷壯大中小微企業是終結極端貧困、促進共享繁榮的關鍵一步,并且為全球中小企業融資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2014年國際金融公司與全球經營中小微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合作,針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總額達到近2700億美元。在“全球中小企業融資行動”中,國際金融公司為超過40個國家的小微企業提供投資咨詢服務,重視企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包括投資環境改革、提高管理技能及融資渠道和市場拓展等。
為了支持和促進小企業的發展,美國建立了由小企業委員會、小企業會議和小企業管理局(U.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簡稱SBA)三個系統構成的小企業政府管理體系。作為聯邦政府的一個獨立機構,美國小企業管理局(SBA)于1953年成立,其主要目的是幫助、支持和保護小企業的利益,維護自由競爭的企業,以及保持并加強國家的整體經濟。除此之外,美國還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小企業的法律,如1953年出臺的《小企業法》在稅收優惠政策上賦予小企業一定的自主選擇權,避免優惠規定過于剛性教條;1981年通過的《經濟復興稅法(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即ERTA)》針對小微企業相關的資本收益稅稅率下調到20%,個人所得稅降低25%;2001年制定的《經濟增長和減稅法案》計劃在10年內為小微企業減稅70億美元;2010年9月通過的《小企業就業法案》設立了小企業貸款基金和小企業信用議案。
在美國,如果把全職員工的人數作為小微企業的的劃分標準,那么一般情況下,小型企業是擁有少于50名全職員工的企業,微型企業是擁有少于25名全職員工的企業。據美國小企業局(SBA)2015年公布的概要文件顯示,美國一共有2844.3萬家小企業,共有5606.2萬名工作者在小企業工作。并且早在2012年,美國小企業就已經雇傭了超過一半(56,000,000人)的私營勞動力。在美國2012年的所有出口企業中,有97.7%都是小企業,整體貨物的出口價值占全國出口總價值的33%[5]。美國政府為了發展并壯大小微企業,時任總統奧巴馬簽署了多項稅收政策,其目的在于鼓勵小微企業增加對失業人員和退役人員的雇傭比例、為雇員提供衛生保險、鼓勵企業進行科技創新,以便促進企業快速發展[6]。其中,奧巴馬政府為了給小微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采取了簡化稅收減免、投資待遇優惠、獎勵雇員等一系列小微企業支持措施。
在歐盟,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中小企業指導書[7],把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SMEs)當作是歐洲經濟的發動機。指導書里還明確指出中小微型企業是就業崗位的重要提供者,是歐盟企業家精神和創新力的創造者,中小微型企業對促進競爭力和提高就業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在201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小微型企業定義,它代表著歐盟決定改進中小微企業業務環境的重要一步,并且旨在促進創業、投資和經濟增長。歐盟根據雇員人數和營業額或者資產負債表合計數將企業進行了規模劃分,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由于歐洲企業的平均雇員人數不超過六人,所以大部分的企業都只符合中小微型企業的標準。中小微企業的總數占歐洲所有企業的99%。
歐盟在2012年的“歐盟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方案——歐洲中小微企業的主要融資機會概述”[8]指出了現階段歐盟扶持中小微企業的各項措施方案,這些扶持方案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方案是針對不同項目的資助機會,歐盟的各部門特地設計和實施了一系列針對明確目標——環境能源、創新研究和教育培訓的資助方案。第二類方案是有助于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并且促進歐盟內經濟能力和社會凝聚力的結構性基金。第三類方案主要是針對金融工具,大多數的金融工具都是通過國家金融中介機構來發揮間接作用,而且大部分都是由歐洲投資基金管理。第四類方案是關于中小微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主要目的是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得歐盟以外的市場,歐盟在2000年6月通過了《歐洲小企業憲章(European Charter for Small Enterprises)》,并且制定了2001年~2005年扶持中小企業計劃。其中,英國在預算案中提出將進一步削減一般性的資本所得稅計劃。除此之外,英國政府2011年還出臺了《經濟增長計劃》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幫助小微企業融資、鼓勵小微企業出口和鼓勵小微企業自主創新等。
2 國外小微企業稅收管理的理論研究
雖然國外對稅收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也很重視對小微企業發展的研究,但是單獨研究稅收政策對小微企業影響的文獻卻不多,暫時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理論結構。
早期的經濟學家們在考慮稅收原則的過程中,把稅收管理理論當作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對于稅收管理的理論研究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延續。直到20世紀80年代,由于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稅收領域出現了新的問題,才導致新一輪的稅收管理理論研究重新開始。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也由從前的增設新稅種、提高稅率逐漸把研究中心轉移到加強稅收管理、減少稅收漏洞上來。對于稅收管理,從目前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大部分研究文獻集中在三方面:對稅收管理原則的研究,對稅收遵從方面的研究,以及對具體征管問題的研究[1]。在研究對象上,也進一步發展了除大企業以外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管理理論研究。
在西方發達國家,他們始終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嘗試著運用稅收優惠政策來促進國內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并且已經取得了積極作用。美國經濟學家曼塞·G布萊克福德(Mansel G. Blackford)對美國中小企業歷史遺跡發展現狀進行了全面梳理,更深入地研究稅收政策是如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2];約翰·文圖拉(John.Ventura)點出了決定小企業“生死權”的極大要素,分別是企業使用的財稅政策、自身的管理模式、科技更新換代速度、可利用的資金規模以及經驗戰略,而在這些要素當中,財政稅收政策對小企業經營狀況的造成的影響作用最為顯著[3];英國經濟學家拉本德拉.賈(Bundela.Jia)認為政府需要多樣化的、涉及范圍廣的稅收優惠手段扶助中小企業發展。
3 國家對小微企業的管理政策、支持政策研究
為了扶持小微企業的創立和發展,西方發達國家主要是通過減免稅、延期納稅以及加速折舊等各種手段,同時制定了包括小微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人才引進以及資金積累等各個環節的稅收體系制度,因此,西方國家的小微企業呈現出超越我國國內小微企業發展的活力。
3.1 國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概述
3.1.1 降低小微企業稅率
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美國在《經濟復興稅法》中決定實施個人所得稅指數化方案,將涉及到小型、微型企業的個人所得稅稅率下調了25%;截至到2006年底,所得稅的最低級次的稅率已從15%降到10%[9]。另外還規定,年銷售額不足5萬美元的小微企業,所得稅征收率為15%。除了不斷降低小微企業所得稅率外,美國政府還采取了靈活的納稅方式。除此以外,小微企業在納稅方式上還具有自主選擇權,納稅方式可以按照一般的公司繳納公司所得稅,也可以選擇合伙企業納稅方式按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分別為10%、15%、27%、30%、35%和38.5%的超額累進稅率[10]。
從2000年4月起,英國對于年利潤不足一萬英鎊的小微企業給予所得稅10%的稅率優惠。而從2008年開始,加拿大規定小企業的公司所得稅稅率要在以后年度逐步降低,目前已從2008年的19.5%降為15%[11]。法國規定,對資產總額低于20萬法郎的小企業,其稅額不得高過其會計利潤的25%。并且對于從1996年開始的增加自有資本金的中小企業減按19%的稅率征收公司所得稅。自2008年起,德國的小微企業所得稅稅率下降了10%,從25%降至15%,而正常的所得稅稅率最高達50%。
在增值稅方面,英國對年銷售額低于3500英鎊的企業免除增值稅。法國對中小企業實行增值稅免稅或減稅待遇,同時對于以專利等無形資產投資所獲得的利潤增值部分可以推遲5年納稅。德國對于小型手工業企業中的80%免征增值稅;對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的增值稅適用稅率是5%;對月銷售額低于17500歐元的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對東部的小微企業減半征收增值稅。在日本國內提供貨物和勞務的增值稅稅率為5%,出口為零稅率。在韓國的增值稅稅制中對小微企業實行特殊稅率征收,直接導致小微企業的實際稅負相當于一般納稅人的三分之一[11]。
3.1.2 鼓勵投資、創辦小微企業
對于從業人員不滿25人的美國新辦小微企業,可實現費用全額扣除。2009年的《美國恢復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對投資小企業的資本收益給予減稅,以便鼓勵投資于小微企業,如投資者連續五年投資小企業的資本收益稅減少75%[6]。
英國為鼓勵投資者創辦中小企業,英國稅收優惠政策規定,個人對非上市公司一年投資10萬英鎊以下的,可以扣除20%的所得稅,5年后股票賣出時的資本收益所得可免稅[12]。法國對新創辦的小微企業取消公司所得稅附加稅負并且免征前三年的所得稅。韓國對于新創的小微企業實行“免三減二”的稅收優惠政策,意思是自申請營業執照后開始算起,前三年免征所得稅,后兩年減半征收。
3.1.3 鼓勵小微企業創新
美國對于進行科技研發的小型企業制定了特殊的稅收優惠,稅收法典中明確規定研發費用可有企業選擇一次性扣除或作資本化處理,若當年的研發費用超過過去3個納稅年度的年平均費用,允許對超額部分的四分之一實行免稅優惠[10]。同時美國政府規定:科技型小微企業委托大學或科研機構進行基礎性研究,可只根據合同支付研究費用的35%征稅[13]。
英國在鼓勵小微企業創新方面有以下幾點重要措施:首先,為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其次,對于小型高科技企業減免20%的所得稅;最后,年營業額不足2500萬英鎊的中小企業,當它的每年研發投資總額不低于5萬英鎊時,研發支出可以按照150%扣除(一般企業為125%),對于尚未有利潤的中小企業投資研發,還可以申請獲得研發投資24%的現金返還[14]。
法國對新辦的小微企業免3年所得稅,甚至某些地區規定期滿后依舊可享受減半征收的稅收優惠。另外研發投資超過上一年度的,在所得稅方面,可以免征增加投資額的50%[15]。
日本為例鼓勵中小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和使用新技術,對中小企業實驗研究費減少6%的法人稅;對中小企業使用新技術的投資,給予稅額扣除優惠,可扣除額相當于其購置價的7%。
阿根廷政府為了鼓勵新興鄰域的創業,如可再生能源、農牧業科技創新和醫療保健,特地為小微企業創業者提供了約1.37萬美元的啟動資金,該筆資金由國家撥付。
3.2 國外小微企業稅收支持政策
國外的各個國家除了制定稅收政策以外,還采取了若干的配套措施,特別是征管政策,從而完善并營造了良好的商業環境來支持小微企業的成長。
在美國,有專門直屬于中央政府的小型微型企業管理機構,專門負責管理小型微型企業,為它們提供咨詢服務、融資管理、統籌規劃等工作。比如美國的紐約州小企業發展中心平均每年能幫助小企業融資余額500萬美元,此外,還幫當地甚至全國的小企業提供免費咨詢服務。法國專門成立了稅務委托管理中心以便向小企業派遣專業會計人員并幫助小企業建立會計賬目、提供信息咨詢、培訓等服務。而在日本,早已形成了由政府機構、金融機構、行業組織、基金組織和其他社會中介機構共同組成、相互協調、分工合作的服務網絡,以便小企業直接獲取相關的信息技術指導、人才培養和改善建議[14]。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廣泛傳播,大部分的歐洲國家都會通過舉辦研討會、開設培訓課程和訂閱電子郵件的方式,從而快速便捷的告知和解釋有關稅收政策的新變化。美國也開展了“小企業納稅人宣傳教育計劃”,旨在為小企業納稅人講解與小企業有關的稅收知識,如會計處理、納稅申報等。在巴西,有一家公司合營性質的非盈利機構,又稱之為小微企業支持服務站,專門為各地小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稅收金融等服務,主要目的是要幫助小微企業獲得資金、技術和市場,提高自身競爭力并實現可持續發展[16]。
參考文獻
[1] 陳宗貴.基于戰略思維的稅收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
[2] Munsey.G.Blackford. Growth and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United States[M].2000.
[3] John.Ventura. Small business to survive a start and exit strategy[M].1999.
[4] http://www.ifc.org World Bank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Z].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
[5] http://www.sba.gov/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Z].美國聯邦中小企業管理局.
[6] 甘娜,甘行瓊.美國政府支持小微企業的稅收措施[J].稅務研究,2015(4).
[7] http://ec.europa.eu European Commission[Z].歐盟委員會.
[8] http://ec.europa.eu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Union Support Programmes for SMEs: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funding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to European SMEs.
[9] 施曉琳.中小企業稅收支持政策研究——美國中小企業稅收支持政策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江蘇商論,2004(12).
[10] 鄭春美,許玲玲,胡肖夫.國外促進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措施及對中國的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9).
[11] 蔡泳,馬園園.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國際經驗探討[J].會計之友,2014(10).
[12] 安體富,楊金亮.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2(5).
[13] 陳華亭.國外科技稅收優惠政策方式多[N].國際商報,2006.
[14] 謝永清.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5(11).
[15] 趙春宇,鄭興東.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實踐與創新[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2).
[16] 樊穎.借鑒國外先進稅收制度促進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研究[J].時代報告,2014(8).
①基金項目: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基于稅收視角的云南省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YB2015033)。
作者簡介:龔瑩晶(1986-),女,廣東珠海人,助教,管理學碩士,主要從事公司稅務方面的研究;林茜(1978-),女,山東青島人,講師,經濟學碩士,主要從事經濟統計方面的研究;葉宏(1973-),女,云南江川人,教授,管理學碩士,主要從事中小企業的財稅政策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