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白瑜
摘 要:隨著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在國內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各地區電力企業也悄然成立了會計核算中心,其在統一業務、規范核算、財務分析、風險管控、協同監督和會計基礎一體化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會計責任不明確、難以發揮財務與業務前端的協同效應、憑證傳遞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電力企業地區會計集中核算模式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電力 會計集中核算 成效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1(b)-145-02
為適應“三集五大”的財務集約化要求,電力企業積極探索地區會計集中核算模式。所在地區的電力企業會計核算中心成立于2013年9月,隸屬于市公司財務部,主要負責地區內縣供電公司的會計核算、資金支付業務、報表編制,同時參與財務分析、協同監督。
1 基本做法
1.1 人員身份不變
由于市供電局財務部人員緊張,目前會計核算中心的人員都是采用集約方式從各縣公司抽調,且根據各縣公司業務量大小決定抽調人員的數量,每家公司2~4人不等。這些人員都是競爭上崗,來自各個縣公司的骨干,精通各類會計業務,是會計核算中心順利運行的根本保證。
1.2 會計主體不變
在會計主體不變的前提下,各縣公司定期將發生的各項業務原始資料送至核算中心,由會計核算中心按照資金授權審批制度進行資金的支付,并根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進行賬務處理,確保真實、準確地反映各項經濟業務。
2 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2.1 取得的成效
會計核算中心成立至今已有近四年了,其成效也逐漸顯現出來。2.1.1 統一表單、明確附件、規范業務
雖然各縣公司都是嚴格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國網的通用制度進行會計處理,但是對于會計憑證的附件要求卻各不相同。而會計核算中心的成立,最大限度地統一了地區內的各類費用報銷表單和必備附件,適應財務集約化要求,進一步規范業務。
例如差旅費報銷,地區內7家縣公司有7個版本的差旅費報銷匯總單據;有些公司外出只要附相關文件通知即可,有些公司還要求同時附上績效系統的外出審批單;有些公司通過員工自助報銷系統表單添加自動計算公雜費、伙食補貼的公式,避免人工計算的錯誤和省去大量人工復核。而會計核算中心成立后,對于同類業務統一各類報銷表單,統一附件要求,汲取縣公司典型經驗并進行推廣。
在工程項目管理方面,核算中心也是下了大力氣。因工程項目管理一直是電力企業的一個難點,為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工程核算管理,推動工程項目財務標準化建設,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并經廣泛征求意見,對工程核算憑證必備附件及相關表單進行統一規范。
2.1.2 集中處理、相互制衡、核算規范
會計集中核算使會計業務由原來各單位的內部處理變為會計核算中心的集中處理,不同公司的會計人員進行交叉互審,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定期輪換。同一個會計事項在經過縣公司層面初審后,還需要經過會計核算中心核算崗、審核崗、主管三個不同公司的會計人員進行處理。因其不是來自被核算單位,其獨立性能夠得到保證,對經濟業務的職業判斷更具有客觀性,避免原來各單位自行核算時會計人員受主觀因素影響導致無法真實、準確地反映經濟業務實質的可能性。
2.1.3 俯看基層,挖掘數據,實施財務分析
由于整個地區的會計業務都在核算中心處理,因此通過這個平臺能夠接觸到、收集到各個公司的財務數據,能夠從宏觀看到整個地區的各項指標完成情況,也能從微觀上透視各公司的財務情況及其所處的地位。
通過采用比較分析法對不同公司各項關鍵指標(利潤總額、經濟增加值、凈資產收率、資產負債率等)的預算完成情況、同期增減進行分析,并針對指標完成情況與序時進度存在偏差的進行因素分析。
例如利潤總額,反映的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通過挖掘數據,得到哪幾家公司利潤總額完成情況超過預算序時進度,而哪家公司出現虧損。通過與去年同期相比,得出哪些縣公司盈利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利潤總額同比增加多少,利潤主要貢獻來自于哪幾家公司。同時,要對這些公司盈利能力提高主要得益于購電結構變化,還有購銷毛益增減進行分析,具體影響情況,有些因素如購銷毛益增減,還需要進一步考慮是否由于差別躉售電價的傾斜。最后從環比來看地區整體盈利能力趨勢,各縣公司利潤總額環比增速等。
通過一系列的對比分析,能夠反映出企業的發展動態,揭示當期財務狀況和營業情況增減變化,判斷引起變動的主要項目是什么,這種變化的性質是有利還是不利,發現問題并評價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同時也可以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2.1.4 異常預警、風險管控、參與協同監督
為落實國家電網公司依法治企的工作要求,強化財務監督職能,健全內部監督機制,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會計核算中心將日常監督與專項稽核作為風險管控長效機制,參與異常預警與協同監督。
日常監督指的是每月認真總結、通報核算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提出建議并督促整改、層層落實,要求縣公司要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對于共性問題進行統一規范,務必堅持依法從嚴治企,規范財務管理,夯實管理基礎。
專項稽核主要是會計核算中心每年都要針對縣公司資金安全管理、債權債務管理、報銷管理、工程管理、會計基礎工作等各方面開展2~3場專項稽核,及時發現經營管理問題和內部控制薄弱環節,糾正違規行為,促進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2.1.5 有助于實現會計基礎一體化
會計基礎工作是財務管理的基礎,電網企業在經歷過創一流、會計基礎創優后會計基礎工作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會計基礎的一體化又對會計基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安溪、晉江公司的原始憑證粘貼單有計入附件張數,而其他縣公司原始憑證粘貼單都未入附件張數。會計檔案作為會計基礎工作的一部分,附件張數作為原始憑證的必備要素,因各個公司對原始憑證粘貼單是否計入附件張數處理方法不一致,導致同一份憑證附件張數公司不同,附件張數就不同。雖然在會計基礎工作方面大家都沒有錯,但是如果能夠進行統一規范,將有助于推進會計基礎一體化。
通過會計核算中心的統一規范要求,在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檔案管理等方面都有力的推進了會計基礎一體化進程。
2.2 會計集中核算存在的問題
2.2.1 會計責任不明確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核算工作與單位經濟活動相脫節,縣公司領導及會計人員認為會計憑證上的記賬、審核、主管都是核算中心人員,非本公司財務人員,因此本單位不再承擔會計責任,或者以此來減輕本單位的會計責任。而會計核算中心的會計人員認為沒有參與單位的經濟業務活動,對業務的真實性無從掌握,只對縣公司報送的會計憑證附件資料的合法合規性負責。
2.2.2 不利于發揮財務與業務部門的協同效應
企業各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來源于前端業務部門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財務部門以貨幣的形式對其進行記錄,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因此只有充分發揮財務與業務部門的協同效應,充分理解業務的經濟實質,才能準確地反映在財務上。特別是ERP在電力企業的深化應用,財務系統與計劃、營銷、項目等業務系統的集成與應用,更依賴于財務與業務部門的協同。而會計核算中心人員缺乏與業務部門的溝通機制,大都局限于與基層縣公司財務人員的溝通或者信息傳遞,不利于發揮財務與業務部門的協同效應。
2.2.3 憑證傳遞耗費大量精力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各縣公司需要專人派車定期把報銷資料送到核算中心處理,并辦理好交接手續。遇到緊急付款或者月底、年底,有時候每天都要往返核算中心,對于路程較遠的公司來說,通常都要花費至少半天的時間,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存在原始資料丟失的風險。
3 改進措施
3.1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會計法》將單位負責人作為會計責任的主體,明確了單位負責人為單位會計責任主體,因此被核算單位仍應承擔相應會計責任,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對此要求各單位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權責劃分明確、清晰,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
3.2 由核算模式轉為稽核模式
為了充分發揮財務與業務部門的協同效應,深化財務與業務的融合,進一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將會計核算中心轉型為財務稽核中心,下放會計核算、資金支付、報表編制職能,著力于財務稽核,縣公司所有會計業務均需要經過財務稽核中心審核通過方可進行支付入賬,將風險管控關口前移。
3.3 實行憑證電子化
為了避免憑證傳遞耗費大量精力,消除憑證丟失的風險,積極推行業務憑證電子化,打破地理空間的限制,提高憑證傳遞效率,實現信息的共享,為財務稽核中心的遠程在線審核提供支撐。
4 結語
電力企業地區會計集中核算中心的成立是公司經營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變革,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我們應該看到它在風險管控、協同監督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對于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法,一定能夠探索出適合電力企業發展需要的會計集中核算模式。
參考文獻
[1] 李有華,鄭厚清.企業集團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及信息系統研究[C].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2011.
[2] 周志強.會計集中核算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