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豪
【摘要】現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象越來越顯著,“養老金虧空”問題也愈演愈烈。因此,人們普遍認為適當延長退休年齡,可以緩解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增加當下的勞動力供給,緩解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壓力,另一方面,就業形勢也十分嚴峻,對于是否延遲退休,本文主要內容分三部分:延遲我國退休年齡的必然性分析、國外延遲退休經驗對我國的啟示、關于實施延遲退休的建議。
【關鍵詞】延遲退休,就業壓力,社會保障,養老金
一、延遲我國退休年齡的問題和挑戰
1、養老和就業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在某種程度上會使年輕人造成壓力
很多時候,任何一種決策或者是改革不會也不可能顧及的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這種經濟或者是社會決策都會以犧牲另一種決策的成果為代價,延遲退休雖然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緩解我國的養老壓力,但是與此同時卻得付出就業的機會成本。
2、延遲退休會逐漸地加重弱勢群體的生存壓力
對于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一部分弱勢群體,比如說從事體力勞動的低收入群體、下崗失業人員等,這部分人群普遍反對延遲退休政策。對于那些從事著體力勞動和低收入勞動群體來說,他們工作負擔較重,壓力很大,但是由于他們的工作技能或者技術有限,只能從事那些低收入低福利高付出的勞動,再加上扣除社保基金和個人所得稅,已經剩余不多。而且這些剩余的收入還需要承受個人和整個家庭的生活開支,壓力將會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3、延遲退休會阻礙到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的擴大
當前我國的養老制度所覆蓋的范圍還不大,需要做更近一步的拓展和擴大。在國際上做比較,一個相對較為發達的養老體系中,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應該能到達百分之八十以上,但對于我國來說現在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只能達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即使在北京、上海這些一線特大城市,也只能勉強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因此,如果開始實行延遲退休的政策,一定會導致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面遭受到很大的沖擊。因為延遲退休就意味著養老保險繳費人群和總額的增加,而與此同時享受的時間卻在減少,所以將會導致許多之前未被社會保障覆蓋的人群拒絕參保或者直接導致參保的積極性不高。
二、國外延遲退休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第一,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齡不應該相差太大或者保持一致。從聯合國對166個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的統計數據可得出,其中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國家的男女退休年齡是一致的,就算是在那些男女法定退休年齡有差別的國家中,其中的差別也是非常小的,而且處于不斷地縮小差距的過程中,趨于一致。
第二,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去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上世紀末,美國政府打算用20年的時間進行漸進式的延遲退休政策。其中具體的措施表現在通過每年延長退休時間幾個月,這樣一方面能讓美國民眾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調整和適應,另一方面也減小了改革的阻力,最終成為削減延遲退休政策的消極影響的最佳措施。
第三,實行柔和的彈性退休制度。瑞典在上個世紀中葉就已經開始將具有彈性的法定退休政策實行起來,隨即在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推行和實施。柔和的彈性退休制度的實施可以通過部分延遲或者是漸進式的緩慢延遲來緩解延遲退休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
第四,立足于本國的基本國情。各個國家和地區在實行延遲退休政策的過程之中,均要立足于本國的實際國情,從依據影響到退休年齡的各種因素在本國的實際發展狀況對勞動力在市場的退休方式、退休收入和退休年齡進行合理的調。
二、 關于實施延遲退休的建議
1、在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選擇時機上,盡量地避開市場上的就業壓力高力高峰
就業形勢和養老之間存在較大的博弈。失業和養老這一對永恒的話題,構成了我國未來近幾十年的經濟發展的內在化的相互制約的利害關系。因此,從政策的制定者來講,務必應該選擇最佳的時機,盡量避開就業壓力的高峰階段。
2、可以采取試點的方式,從而逐漸地向全國各地區推廣
比如說是采取“小步漸進”的方式去延遲法定退休的年齡,推行延遲退休政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謹慎行之。采取先試點、“小步漸進”的方式較合適,“采取‘小步漸進的方式,每3年延遲1歲”的做法,也許會為我國推遲退休政策的實行積累寶貴的經驗。
3、 不應該采取“一刀切”的生硬方式,應該采用具有彈性的退休制度
那么就目前來說,“一刀切”地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依然面臨著很多嚴峻的社會問題。我國應采用彈性退休制度,在退休方式、退休年齡上靈活化。在政府制定退休年齡指導性政策前提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根據自身發展的狀況,如不同的工種、崗位和受教育年限等,適當尊重個人意愿,企業與職工協商確定退休年齡。
三、 結論
延遲退休年齡是根據我國實際國情做出的必然選擇,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延遲退休年齡的時機和方法上作出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而不是一味的糾結要不要將退休年齡延長。無論是國內需求還是國際趨勢,延遲退休年齡顯然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退休年齡的延遲既是改善現行退休制度弊端的一味良藥,又是緩解當下危機,防患于未然的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1]柴蘭蒂.關于推遲退休年齡的可行性分析[j].經濟生活.
[2]孫佳佳,吳錚. 個人退休決策的影響因素研究[J]. 湖北社會科學,2009( 5) .
[3]庚莉萍.彈性退休制度值得期待[J]. 中國工人,2009( 5) .
[4]劉萬. 延遲退休一定有損退休利益嗎? [J]. 經濟評論,2013,( 4) .
[5] 張雄.退休年齡對勞動參與率的影響[J].西北人口,2009(30).
[6] 張明.中國養老社會保險基金敏感性實證研究[J].社會保障制度(人大復印資料),2002(4).
[7] 樊明等.退休行為與退休政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8] 姜向群,陳艷.對我國當前推遲退休年齡之說的質疑[J].人口研究,2004(5).
[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