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語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在飛快的流逝著,世界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概念書籍的設計是在現代設計的影響下,設計師對傳統書籍設計的另一種思考,另一種表達。概念書籍設計的重點在于對傳統書籍提出質疑,設計者試圖通過一種全新的視角、全新的觀念、全新的設計方法逐漸提升書籍設計的文化品位和審美功能。書作為對世界的另一種解讀、對內心的另一種詮釋,它不應該僅僅是一本書,更可以是一張光盤、一個容器更甚是一件藝術品。文章以材料為主要線索,通過對概念書籍設計的現狀分析,將概念書籍與傳統書籍進行對比,以及對概念書籍設計中材料的選擇與應用進行分析,概述材料在概念書籍設計中的價值體現,并以此為基礎探討概念書籍設計的材料美。
關鍵詞:概念書籍;書籍設計;材料美
一、概念書籍設計的發展現狀及其與傳統書籍設計的界定
(1)概念書籍設計的發展現狀。概念書籍是目前無法實現大批量生產和銷售的異于傳統書籍的特殊文字載體,因此概念書籍在我國設計之初就遇到成本的麻煩。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概念書籍的發展也逐漸成為出版行業及讀者關注的焦點。隨著設計師的不斷努力,我國的概念書得到了很大的進步。這幾年我國不斷舉辦關于概念書的書展活動,極大地推動了概念書在我國的發展。國外概念書籍設計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流行,由于國外書籍設計起步早,概念書的發展也早,國外概念書籍的設計形態大都擺脫了傳統設計模式的限制。設計水平先進,諸如歐美國家、口本和韓國的書籍設計師都十分關注概念書的發展與研究,它們突破原有傳統書籍模式,以一種全新的設計思維和創作手段來表達書籍的造型藝術,書籍材料的運用也豐富多樣。
(2)概念書籍設計與傳統書籍設計的界定。概念書籍設計是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的一部分,是在傳統書籍裝幀設計基礎上,致力于對傳統書籍裝幀設計觀念的突破,是對設計者創新思維的訓練和整合設計理念的培養。①書籍形態的差異。傳統書籍更加注重封面的設計,主要在二維的平面上進行設計,而概念書的出現不僅僅對書籍封面進行大膽創新,并且更加注重書籍內容表現和設計師思維的表達,使書籍設計朝著三維立體的多維方向發展,書籍形態更加新穎。②書籍材料的差異。材料是書籍內容的載體,每一本書籍都必須建立在可選用材料的基礎上。現代書籍設計更加注重材料形態來表現視覺語言、展現書籍整體形態特征和審美價值。傳統書籍大多用紙來制作書籍,而概念書的出現卻大膽突破紙的唯一選擇性,日本設計師原研哉曾說:“今天,紙已經不是媒介的主角。”
二、 概念書籍設計中材料的選擇與應用
(1)材料對概念書籍形態的塑造。①紙質概念書設計 紙作為概念書籍的設計材料,繼承了傳統書籍設計的觀念,它成本低,方便攜帶閱讀,印刷制作效果最佳。如今造紙技術不斷進步,紙張的種類豐富多樣,每種紙張都有其個性美,它們的觸感、味道、自然色澤,翻閱時摩擦產生的聲音,都是獨特的。如果可以將紙張的個性與書籍的風格完美結合,則會為概念書籍設計的表現增添廣闊的空間,為讀者增添更多美的享受。 ②綜合材質概念書設計在概念書籍設計的過程中,材料的選擇與搭配是非常重要的,書籍的形態、色彩與情態表達都可以通過材料敘述出來,而且材料也能影響讀者的視覺感受、觸覺感受和心理情感的變化。這樣,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材料的材料語言,觸摸到不同的質感和肌理,增加了閱讀了樂趣。
(2)概念書籍設計中材料的應用。在概念書籍材料的選擇上,應該從書籍的內涵出發,選擇最合適的材料,做到內容與形式的融合,實用性與功能相統一,才算得上成功的概念書設計。要想做到合理運用材料,要求設計者廣泛了解各種材料,準確合理的選擇最恰當的材料來表現出書籍的主題和內涵。
三、材料在概念書籍設計中的價值體現
(1)材料豐富了書籍色彩呈現的藝術氛圍。在書籍設計中,色彩的視覺元素使書籍具有強烈的識別性,所以選擇合適的色彩尤為重要,材料是色彩的載體,色彩的存在不可能游離于材料而單獨存在,因此選擇材料也將直接關系到書籍的色彩表達。因為概念書籍材料的豐富化,拓展了色彩選擇的可能性,不同特性的材料呈現了不同的書籍色彩,提高了書籍的藝術氛圍。色彩的運用與材料密切相關,提高整體把握性,注重材料與色彩相融合,才能設計出豐富多彩的書籍。
(2)材料強化了書籍肌理感受的藝術效果。每一種材料都有自己的個性、屬性、肌理,伴隨著現代書籍設計的發展,在選擇材料上,材料的自然肌理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肌理可以帶給人不同程度的視覺、觸覺、心里感受。概念書籍設計中合理的運用材料的肌理屬性,把材料本身的質感美體現出來,運用不同材料肌理的組合,將會為書籍的表現增加特殊的藝術效果。
四、結語
概念書籍設計引領未來設計的發展趨勢,材料與概念書籍的創新結合標志著書籍設計不純粹是為文字信息找一個載體,它也跟隨時代發展而創新。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紋理、性質,借助自身蘊含的情感,經過新工藝,新手法的雕琢給書籍增加藝術美感。材料在概念書籍設計中的創新運用要求設計師杜絕材料在書籍設計中的陳詞濫調,創造性運用新工藝新材料,賦予材料新理念,新形式,全新定位概念書籍設計。但是,不可一味追求創新運用材料,一旦材料的特性與書籍本身內容背道而馳的話結果會得不償失。要想游刃有余的用好材料,設計師就要具有材質意識,首先就要了解每一種材料的特性,善于從材料的角度思考,深入研究材料語言,發現材料美,才能最終利用材料美,讓設計思維與材料完美融合,展現完美的書籍形式,為書籍提供更多的情感表達,為書籍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五、參考文獻
[1]楊志剛著《中國禮儀制度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支運亭主編《清代皇宮禮俗》,遼寧民族出版社,2003.
[3]周錫保著《中國古代服飾史》,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
[4] 李理撰《論清初儀仗之制的演變》,《遼寧大學學報》1992.5
作者簡介:張丹萍(1991-),女,聊城大學美術學院15級研究生,專業為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