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晴予
摘要:公共自行車租賃是一項惠民工程,成都市也是我國公共自行車租賃的試點城市之一,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發現,公共自行車租賃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比如,自行車的損壞問題、各個站點之間的調度協調問題、盈利模式單一等等,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進一步發展,也難以實現了該項工程設立的初衷,本文以此為出發點,通過分析成都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現狀,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幾項完善對策,希望對該項工程的逐步完善提供借鑒。關鍵詞:公共自行車;租賃;成都市;完善
公共自行車的出現是符合當今時代倡導的低碳、高效生活方式的,因此近幾年不斷地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凡事都有雙面性,成都市作為試點城市之一,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逐步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該項工程應有功能的發揮,本文就以為為研究點,希望對完善成都市公共交通系統有所裨益。
一、成都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現狀
成都市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于2011年開始運行,人們對于該項工程的滿意程度比較高,就目前而言,成都市在運行模式上分為金牛區和高新區兩種。金牛區是指由企業作為主管部門,政府給予適當補貼的運營模式;高新區則交由公交公司管理和控制。成都市公共自行車的使用群體多以高中生、大學生以及公司職員為主,出行距離比較短,用時也比較短。據統計,高新區目前啟用站點高達40個,投入使用的公共自行車大概有1500輛,金牛區、都江堰、溫江等地共投放了上萬輛公共自行車。成都市的公共自行車投放地點為公交站牌附近以及地鐵口附近。此外,市民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可以辦理租車卡,金牛區實行全程免費,但是高新區則只是免費一小時。
二、成都市公共自行車租賃存在的問題
(1)存在自行車人為損壞現象
自成都市推出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以來,市民對此比較認可,滿意度也比較高,因此成都市陸續增設服務站點,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公共自行車的使用率已經高達75%,但是有使用就必定有損壞,但是經調查,除了必要的自然磨損之外,還發現了不少的人為損壞現象,比如,公共自行車車座被小刀刮傷、車座丟失、自行車被私自上鎖。這些認為損壞無疑增加了公共自行車運行的成本,也必然會影響其他公民的使用。
(2)各站點間的調度存在時空上的差異,盈利模式缺乏多樣性
成都市人口比較多,因此公共自行車在運行過程中的流動性也比較大,這就導致了該系統各個站點之間的調度不能有效統一。比如,有些租賃點會在某個特殊的時間出現車輛急劇減少的現象,導致很多用戶的用車需求不能被滿足,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再有,某些租賃點會在某個時刻自行車數量急劇增加,到時很多用戶沒有地方歸還車輛。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商場、超市、公園等場所。
成都市在運行模式上分為金牛區和高新區兩種。金牛區是指由企業作為主管部門,政府給予適當補貼的運營模式;高新區則交由公交公司管理和控制。這兩種模式雖然可以有效地確保資金的充足,但是在運行方面的主動性則比較弱,這就導致了主管單位缺乏“斗志”,不能及時進行自我調整,提升自我競爭力。
(3)公共自行車租賃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
關于公共自行車租賃,目前成都市只有一套試行辦法和一份用戶租賃合同。以上兩份文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成都市自行車的借貸和使用,但試行辦法只有短短的13條,而實質性的規定只有3條。其中關于租車人年齡的規定,雖然在條文上有明確規定,但執行起來卻存在很多現實問題。例如父母為不滿16歲的子女辦理城市自行車IC卡該如何處理和規避,以及自行車損壞丟失的賠償標準和細則均未涉及。
三、完善公共自行車租賃的建議
(1)培養使用者的公德意識,樹立保護環境的理念
公共自行車的維護主要還是靠使用者的自覺性,因此培養使用者的公德意識是最根本的問題,通過教育引導、文化熏陶、多種形式的宣傳來提升人們的精神需求,將高尚的公德意識融入人們的日常行為之中,同時要向人們貫穿綠色生活、低碳消費、保護環境、提升環保意識等的理念。讓人們意識到,公共自行車的出現是實現方便、快捷、環保于一體出行方式,既解決了人們自身的便利問題,同時也是有效保護人們生存的環境。
(2)優化服務網點布局,創新營運管理模式
目前成都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網點以公交車站附近以及各個城市主干道路口為主,當時經過運行發現,以后的站點可以深入到市民出行的起始點位置,比如各個大學的門口、小區門口等,對于早高峰、晚高峰的問題,可以考慮設立一些流動的服務站點。此外,還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分布,將小區停車棚或者街邊的某些建筑物設為公共自行車的服務站點。
運營管理模式決定了該項工程的未來發展,因此,成都市可以考慮多種運營管理模式,比如,考慮將使用者、公司管理、政府補貼三者融合的運營模式,這樣既可以調動使用者的積極性,培養其主人翁意識,同時還可以有效創收,同時確保政府部門對其的監管只能。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法律法規
就目前成都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的現狀,增加自行車數量、增設自行車停放服務點非常急迫,但是相對應的配套設施也需要不斷完善。比如,非機動車行駛車道隨著機動車輛的增加而變得日益緊張,但是非機動車車道是保證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運行的必要基礎設施之一,因此在未來增設非機動車行駛車道或者增設專用的公共自行車車道是必然的一種發展趨勢。同時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也十分必要,成都市可以根據目前的運行狀況,出臺針對性的公共自行車租賃規則,用強制性的法律制度來約束使用者的行為,推動公共自行車租賃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記者 海燕.北京公共自行車租賃點仍顯不足[N].中國商報,2013- 08- 06 010.
[2]李黎輝,陳華,孫小麗.武漢市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布局規劃[J]. 城市交通,2009,04: 39 -44.
[3]李康.國內外城市公共自行車建設比較研究[J].現代城市,2012,03: 34- 37.
[4]郭敏輝,鐘明.上海市公共自行車系統規劃與實踐[J].城市交通,2009,04: 45-50.
[5]李康.杭州市公共自行車系統運行情況研究及對策分析[D].湘潭大學,
[6]何博,盧青.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運營模式淺析[J].交通企業管理,2012(4):50.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