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
【摘 要】音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現(xiàn)在,我國各級學校都開設了音樂教育課程。民族音樂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形成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文化內蘊和卓越的人文智慧,在高中音樂教育實踐中,將民族音樂引入其中,將能極大地提升高中學生的音樂審美鑒賞能力及人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音樂;民族音樂;音樂教育
高中音樂教育是高中階段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進行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徑。高中音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傳承民族音樂,以充分發(fā)揮音樂對學生的塑化和教育導向功能,促進音樂育人教育目的順利達成,是高中音樂教師和教育研究人士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課題。
1、民族音樂的特點
我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形成于各族勞動人民生產實踐中,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生產。民族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說唱音樂和民間戲曲音樂等幾種。盡管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區(qū)、體裁、品種、流派而各具特色,但無一例外地,其都擁有音樂的線條、和諧和意境等風格特征。民族音樂的思維方式是線狀的,以表現(xiàn)曲調為主,屬單音音樂體系,其旋律直接生成于詩、詞、曲聲韻的音響色彩,孕育于豐富的各地聲調、腔調、聲腔及方言音韻,多彩優(yōu)婉,會通于書法、繪畫、雕塑,舞蹈等藝術線條,通過樂音的線性表情顯現(xiàn),在音樂中常運用音量的控制,樂句的伸縮、樂段的轉換、音色的變化等來表現(xiàn)各種不同的情感與意境。圓融和諧是民族音樂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始終保持著天地之性情以及自然地域特點之神性,運用變奏、啟承轉合、再現(xiàn)等手法來表現(xiàn)音樂的緩神陳敘、忍耐、和美。在民族音樂中,無論是創(chuàng)作、演唱、演奏、還是欣賞,只有在經過“悟道”而對本質的把握后,才能達到意境美的最高境界。
2、高中音樂教學中傳承民族音樂的策略
(1)將課堂教學作為民族音樂傳承的主渠道。高中音樂課堂是傳承和傳播民族音樂的主要平臺。高中音樂教師一定要擔負起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使命,培養(yǎng)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愛好,積極引導學生弘揚民族音樂,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例如,在教學多姿多彩的民歌這一單元時,筆者設計完成了以下教學內容:草原贊歌-內蒙古長調民歌欣賞;雪域天音-藏族民歌欣賞;黃土地的回響-信天游賞析;多情的山歌-西南少數民族民間歌曲鑒賞;鄉(xiāng)音鄉(xiāng)情-江南吳歌欣賞。通過教學,學生體驗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結晶-長調,神奇的發(fā)聲法-呼麥,感受到民間音樂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我國的民族音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獲得了廣泛的贊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的評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關注。在介紹編鐘這一樂器時,筆者讓學生觀看了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曾侯乙編鐘這期節(jié)目片段,使學生了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曾侯乙編鐘的燦爛歷史,知道這件地下埋藏兩千多年的樂器能演奏現(xiàn)在任何一首歌曲。在民族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隨著學生對傳統(tǒng)音樂文化認識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民族意識也會不斷增強,對傳統(tǒng)音樂文化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2)在校園藝術實踐活動中融入民族音樂。
第一,由學校出面,定期邀請知名院校專家學者舉辦民族音樂學術講座。音樂是一門聽覺和視覺相結合的藝術,是通過人的感官使欣賞者得到強烈的震撼,使學生體驗音樂的美和藝術情操。在聽講座的同時,學生能夠和知名教師充分互動,在這種輕松愉悅的學術氛圍中,不僅開闊了視野,而且提高了理論知識與歌唱技巧。例如,為普及傳統(tǒng)戲曲文化,讓學生耳聞目睹戲曲的表演藝術,可以邀請戲曲專家多次來校現(xiàn)場講解示范越劇、京劇的著名唱段。專家的精彩的講解與表演,將會縮短學生與傳統(tǒng)戲曲的距離,增進其對傳統(tǒng)戲曲的喜愛。
第二,積極開展互聯(lián)網藝術實踐。網上的音樂實踐交流學習活動,不僅是學生藝術實踐的大課堂,也是藝術實踐的大舞臺。通過網絡可以接觸到很多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人才,他們利用音樂博客,把自己的音樂作品利用微博進行交流,隨時隨地記載自己的音樂體會,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創(chuàng)建自己的QQ、微信和音樂微博、博客等,通過網上音樂講座等視頻,來為學生架起學習、了解和熱愛民族音樂的橋梁。
第三,采風活動是一項有意義的藝術實踐活動,它不僅對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搶救保護文化遺產等方面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也是我們國家音樂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需要。采風活動能夠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對民間音樂的熱愛,也是學生走出校門、深入民間、了解當地風俗文化的重要途徑。在采風過程中,把收集好的大量民間音樂素材進行整理、編排,并進行實踐匯報演出和經驗座談總結。通過這樣的采風活動能夠增強演唱者對生活的感知和理解,同時也會加強其對演唱作品的情感表達。
(3)利用校園音響系統(tǒng)傳播民族音樂。校園廣播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途徑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宣傳。精心選擇有關音樂并提供音響資料,請主持節(jié)目的學生在編播中適當解說,如江南八大名曲;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中國民歌集成等CD。另外,在實踐中,為了提高收聽率,還可以把演奏水平較好且具有一定表現(xiàn)力的同學,將自己的“代表作”進行現(xiàn)場錄播,反響效果也非常理想。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音樂教學實踐中,音樂教師應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加強對民族音樂的傳承,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高中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和熱愛,提高他們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情感,使之在潛移默化、熏陶漸染中,獲得良好的愛國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增強音樂美育的功能與效果。
【參考文獻】
[1]鹿培培. 高中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教學深化分析[J]. 藝術科技,2016,(11):391.
[2]王惠莉. 高中民族音樂鑒賞教學實踐與探索[J]. 黃河之聲,2016,(01):32.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qū)上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