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涵
摘 要: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能夠使經濟格局保持平衡,它屬于一種空間組織方式,最早被用于消除區域間的經濟懸殊,后多被用于協調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現階段,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相關理論與實踐不匹配,區域經濟多級增長機制尚未完善。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它主要是指同一個區域經濟體的不同增長極之間的相互聯系,并促進了該區域的經濟增長。本文主要對區域經濟多極增長進行介紹,進一步分析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特征,以及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相關理論,從而剖析區域經濟增長極的演變過程。
關鍵詞:區域經濟 多極增長 機制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b)-124-02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現象十分普遍,它的主要作用范圍為區域之間及區域內部。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能夠不斷的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區域之間的經濟交流,協調區域之間的發展。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也逐漸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轉變傳統的區域經濟空間格局,以促進各區域間的經濟均衡。區域經濟空間格局的改變帶來了一系列挑戰,而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的形成能夠應付這些問題,不斷平衡區域空間格局,以保證各區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1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概述
1.1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概念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是西方國家進行空間布局的首選,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主要作用為平衡區域間的經濟增長,有利于實現經濟一體化。對于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來說,它既是一種戰略,又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區域經濟現象。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基礎為多中心城市區域,但二者存在著本質的差異,主要在于區域經濟多極增長中包括增長極等相關概念,對這些概念進行理解和剖析,能夠為構建合理的經濟區域布局提供依據。區域經濟多極增長即使在同一地區范圍內,也存在著多種增長極,各個增長極之間相互聯系,能夠協調各個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區域經濟多極增長具有一定的界限,對其進行界定,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合理、快速發展。
1.2 增長極
增長極是區域經濟增長中最重要的概念,它也經歷了一定的發展,逐漸由抽象經濟空間向地理空間過渡。增長極是一個應用較為普遍的概念,但是它的理論研究較少。對于經濟增長來說,它隨著時間、地區的不同而存在本質的差異,且經濟增長的強度也不盡相同,經濟增長首先出現在增長極和增長點上,通過一定的方法影響一定區域的經濟。增長極主要針對于經濟空間,它在經濟空間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增長極及其附屬的腹地是區域經濟空間的基礎,增長極理論發展與我國的區域經濟增長息息相關,但增長極具有一定的限制,如果超出其承受范圍,將會影響區域的經濟發展。增長極主要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分別是經濟主體和區位,這兩個因素互相作用,且與增長極具有一定的聯系。
1.3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空間性和時間性
對于經濟區域來說,空間尺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空間尺度能夠反映某個地區的經濟學特性,不同層次的區域空間與不同的原理相適應,即是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下,同一基本原理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區域經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它被應用于多個空間尺度。不同空間尺度的增長極不同,有的尺度空間具有多個增長極,也有的尺度空間的區域經濟呈單極增長。空間尺度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先決條件:既相互依存又具有獨立性。不同區域之間具有本質的差異,且同一區域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一般來說,地區內部的差異小于區域之間的差異。此外,區域經濟多極增長也會受到時間因素的影響,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經濟增長程度不同,空間尺度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經濟現象實際是一種隨時間演變的現象,同一空間尺度下的經濟區域會隨著時間的遷移發生變化,對時間緯度進行探究,能夠充分掌握各種因素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區域經濟增長機制。
2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特征
2.1 空間動態性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具有一定的空間動態性,它受到經濟主體的影響。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是對經濟區域進行改變,這種空間格局的演變形式是經濟主體與區位相互作用的結果,經濟主體的能力直接與區域經濟的范圍相關,且二者呈正相關,經濟主體的能力越大,區域經濟的活動范圍也相對較廣,反之亦然。此外,區域經濟多極增長也受到時間的影響,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經濟主體的能力相對增強,從而經濟的活動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空間格局演化主要過程是經濟主體對區位進行選擇,當某一區位被選中后,由于科技水平的提升,經濟主體的生產方式、活動范圍都隨之變化,因而區位的活動范圍也不斷增加,產生的結果為多區位分布,此時,新的區域經濟格局便形成了。在空間格局的演變過程中,經濟主體的能力、區位與經濟主體的相互作用是關鍵。
2.2 空間依賴性
區域經濟增長呈現一定的空間依賴性,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現象在不同的空間范圍內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相關研究表明,大空間的多極增長可以與小空間的多極增長并存,從這個角度出發,表明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會受到空間變化的影響。所謂空間依賴性,即是如果空間范圍發生改變,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會改變原有的增長模式。上文提到了增長極的概念,說明了空間范圍與區位的關系,空間范圍不同,區位的特性也有所差異,區域經濟增長與增長極和區位之間的聯系即表現為一定的空間依賴性。
2.3 時空交錯性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是一種組織協調經濟區域平衡發展的經濟現象,它除了受到空間范圍的影響,也與時間緯度息息相關。區域經濟多極增長與傳統的區域經濟增長具有本質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區域經濟多極增長除了重視經濟總量的增長之外,還關注不同時間階段下的經濟主體與區位間的相互作用。此外,時間與空間是影響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重要因素,它們彼此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同一空間尺度下,不同時間階段的區域經濟多極增長呈現出的增長程度不同,其區域經濟的格局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受到影響。時空的交互性是影響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關鍵性因素,在實際過程中,應該對其加強重視。
2.4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內涵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是指在一個經濟區域范圍內,多個增長極同時存在,且具有較大的差異,并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系達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目的。從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概念出發,可以得知它受到不同經濟階段的影響,也是不同增長極相互協調、推動的結果。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是一種良性的區域經濟發展現象,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有利于促進各個區域間的經濟交流,從而保證各個地區的可持續性發展。
2.5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相關概念對比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多中心城市區域、世界經濟多極化是三個聯系緊密的概念,但三者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多中心城市區域也是空間組織形式的一種,它與經濟多極增長最本質的區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研究對象存在差異,多中心城市區域主要以城市為研究對象,而區域經濟多極增長則更加側重于增長極的研究。第二,空間尺度存在差異,前者主要針對城市區域,而后者的主要空間范圍為一個經濟區域,經濟區域包括城市區域。第三,時間緯度不同。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時間節點為人類誕生;而多中心城市區域則以城市發展為依據。此外,世界經濟多極化在這三個方面也與區域經濟多極增長存在差異。
3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相關理論
3.1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均衡理論
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均衡理論旨在探究經濟區域空間的發展動向,并在這個過程中探究各個影響因素對其的作用。空間均衡思想是一種重要的經濟學思想,它包括宏觀、微觀兩個方面,主要可分為三個階段:區域分工,主要是利用各個地區的優勢實現區域經濟的最大化;區位選擇,通過區位選擇能夠確保經濟主體在一定經濟區域中實現均衡發展;新經濟地理條件也是均衡理論的重點。目前,我國各個經濟區域的差距逐漸增大,研究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均衡問題刻不容緩。
3.2 空間格局演變理論
空間格局的演變是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的重點,空間格局演變的基礎為區位與經濟主體的相互作用。區域經濟的最優化的空間格局有利于協調各區域間的均衡發展,通過空間格局演變理論,能夠充分掌握空間格局的演變過程,以便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
3.3 區位的二元選擇模式
區位的二元選擇模式彌補了傳統的一元區位選擇模式的不足,在二元選擇模式中,經濟主體與區位的地位相同,二者互相促進、互相作用。通過區位的二元選擇模式,能夠追溯到更遠的時間緯度,也有利于實現均質與非均質的統一。在不同的經濟條件下,經濟主體的能力存在差異,區位選擇也不盡相同,利用區位的二元選擇模式,能夠引導區域經濟布局的演變,有利于聯系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達到經濟效益最優化、經濟布局合理化的目標。
4 結語
綜上所述,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能夠縮小區域間的貧富差距,有利于國家進行經濟的統籌規劃。采用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一方面能夠合理規劃布局經濟區空間,另一方面,有利于實現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本文主要對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概念進行了深究,提出了理論研究對于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形成的重要性,且將經濟區域的空間布局作為核心,從而不斷探究、創新,以完善區域經濟多極增長機制。
參考文獻
[1] 賈善銘,覃成林.區域經濟多極增長的概念界定與辨析[J].蘭州學刊,2015(5).
[2] 郭先登.關于大國區域經濟發展空間新格局理論與實踐的思考[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5(1).
[3] 郭先登.大國區域經濟發展空間新格局城市規模結構的思考[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