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曉進
摘要:目的:研究MR動態增強掃描聯合彌散加權成像應用于乳腺良惡性病變中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84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的乳腺良惡性病變患者進行研究,以隨機為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實施MR動態增強掃描,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結合彌散加權成像診斷。觀察診斷符合情況、MR動態增強掃描圖像。結果:觀察組乳腺良性病變的診斷符合概率高于對照組,P<0.05;乳腺良性、惡性病變時間增強型曲線數據分布數據差異大,P<0.05。結論:MR動態增強掃描結合彌散加權成像技術診斷乳腺良惡性病變準確性較高。
關鍵詞:MR動態增強掃描;彌散加權成像;乳腺良惡性病變
中圖分類號:R445.2;R737.9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7.02.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MR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 combined with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Methods: 84 cas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R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with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To observe the diagnostic compliance, MR dynamic enhanced scan images. Results: The diagnostic probability of breast benign le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ata of time-enhanced curve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P<0.05. Conclusion: MR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 combined with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was more accurate for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Key Words: MR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乳腺良惡性病變發病概率逐年增高,準確診斷對于疾病防治意義重大[1]。本文旨在研究MR動態增強掃描聯合彌散加權成像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應用價值,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將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的84例乳腺良惡性病變患者進行研究,以隨機為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
對照組中28例為良性病變,14例為惡性病變,年齡34-59歲,平均(44.89±3.27)歲。
觀察組中27例為良性病變,15例為惡性病變,年齡33-60歲,平均(45.16±3.54)歲。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值大于0.05,兩者可以比較。
1.2 方法
予以對照組MR動態增強掃描,使用PHILIPS1.5T核磁共振掃描儀常規掃描,對患者乳房進行冠狀位、矢狀位以及橫斷位的掃描,T1WI回波時間為500毫秒,重復時間為10毫秒,層厚為4毫米,層間距為1毫米,層數為24,以340×271為矩陣參數,掃描91秒;T2WI回波時間、重復時間、層厚、層間距、層數及矩陣參數分別為2963毫秒、60秒、4毫米、1毫米、272×219,掃描100秒。之后實施動態增強掃描,采取快速小角度,用以激發三維成像,將釓噴酸葡胺注射液使用高壓注射器注入于受檢者手背靜脈,速率為每秒兩毫升,以0.2mmol/kg為注射劑量,在掃描至四十秒時注入造影劑,掃描七次,回波時間為6.4毫秒,重復時間為3毫秒,層厚為4毫米,矩陣為256×256。
在上述基礎上,觀察組實施彌散加權成像,在病灶中心層面選取三個位置,計算平均值,層厚為六毫米,層間距為一毫米,回波時間/重復時間為2000/52.6毫秒,矩陣為128×128,視野為32×32厘米,激發次數為4次,b值取800s/mm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診斷符合情況,并分析乳腺癌良、惡性病變患者的MR動態增強掃描診斷圖像。
1.4 統計學處理
對診斷數據進行處理,使用SPSS20.0軟件,均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如果兩組間P<0.05,則表示其對比有差異。
2 結果
2.1 診斷符合情況對比
對照組乳腺良性病變診斷符合概率為64.28%(18例),乳腺惡性病變數據為92.86%(13例);觀察組乳腺惡性、良性病變數據分別為93.33%、92.59%。
兩組乳腺惡性病變數據差異不大,P>0.05;觀察組乳腺良性病變數據高于對照組,P<0.05。
2.2 MR動態增強掃描圖像對比
55例乳腺良性病變患者中時間增強型曲線為Ⅰ型的有61.82%(34例),Ⅱ型有30.91%(17例),Ⅲ型有7.27%(4例);29例乳腺惡性病變患者時間增強型曲線顯示3例為Ⅰ型(10.34%),9例為Ⅱ型(31.04%),17例為Ⅲ型(58.62%)。
乳腺良性病變數據分布在Ⅰ型、Ⅱ型的概率較高,乳腺惡性病變為Ⅱ型、Ⅲ型的概率較高,差異較大,P<0.05。
3 討論
乳腺良惡性病變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2],誘發因素較多,早發現、早治療能夠明顯改善預后效果。
MRI不僅空間分辨率較好,其對軟組織的分辨率也較佳,能夠對乳腺形態學特征進行觀察[3],對于病變周圍的變化也能夠精確表現出來。在信號強化程度方面,病變組織與正常腺體差異較大 ,可通過動態增強掃描對血供特點進行更好的觀察。但在操作過程中,無法同時滿足較高的時間以及空間分辨率。
彌散加權成像能夠對水分子的活動度進行檢測,且不會受到血流灌注及呼吸的影響,對于病變形態及擴散情況能夠更好的觀察。但其結果會受組織間質成分、結構、細胞密度、水腫、囊變、出血等因素影響,不適合獨立診斷。
本文結果中觀察組乳腺良性病變的診斷符合概率高于對照組,P<0.05;乳腺良性、惡性病變時間增強型曲線數據分布數據差異大,P<0.05。
綜上,MR動態增強掃描結合彌散加權成像應用于乳腺良惡性病變中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姚艷琴.MR動態增強掃描聯合彌散加權成像對乳腺良惡性[1]病變的診斷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33):150-151.
[2]胡玉貴.聯合MR動態增強掃描、彌散加權成像在乳腺良惡[1]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22):44-45.
[3]王思奇,蔣燕妮,王德杭等.3.0TMR彌散加權成像定量分[1]析表觀彌散系數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J].江蘇醫藥,[1]2011,37(17):2049-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