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常態”的概念,第一次用科學的論述定義了我國在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經過高速發展期后,進入攻堅期的經濟形勢,為我國新一階段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新常態、新形勢,是對國家宏觀經濟形式的把脈,對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的大型企業有著重大影響,涉及國家政治、經濟、民生等各個方面。對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創業企業的經營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對于商業模式還不成熟的大學生初創企業來說,面對新變化應該如何應對,從哪些方面著手創新,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我們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新常態 創業企業 商業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F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c)-187-02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歷經了30余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隨著經濟發展的深入,我國正進入到經濟增長放緩的新常態。新與舊相對,由“舊”到“新”涉及一系列變化,遍布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各個角落。中國有句古語——“天塌了,有個子高的頂著”,因此面對新變化,大家慣性思維是大企業應該如何辦,很少會關注到小微企業。但此次改革不走尋常路,隨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以極快極廣的速度率先波及到傳統行業和小微企業,小微企業成為了抵御風險的排頭兵,損失最為慘重,甚至出現了不小的倒閉潮。
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處于企業生命周期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就是企業自身的商業模式正在形成、尚未成熟,企業生命力脆弱,抵御風險能力低,這是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的一個弊端。但反之思考,如果我們主動擁抱變化,分析了解變化,做出調整,這恰恰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因此,對于大學生創業企業來講,轉變思路,分析新常態下,對自身影響最直接、最深遠的變化有哪些,根據變化創新商業模式十分必要。
1 新常態對大學生創業企業影響突出的市場變化
1.1 市場需求分化明顯,新中產階級推動需求差異升級
顧客需求是市場形成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企業存在的意義所在,分析新常態帶來的變化,首先就要考慮市場需求的變化。隨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變化巨大,2016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23821元,是1978年的近70倍,溫飽已不再是困擾民生的主要問題。收入水平的提高,帶來了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的變化,傳統一味追求便宜、實用、耐用的同質化需求,不再是決定消費與否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新中產階級群體的高速增長,顧客開始更情愿為高品質、高服務,或具有特殊喜好內涵的差異化產品買單。比如,在同等條件下,選擇同一商品,大比例消費者愿意為自己更中意的顏色、樣式、消費環境等附加產品額外消費上百甚至上千上萬元的支出。可見,新常態下,市場需求分化明顯是一典型變化。
1.2 市場營銷環境巨變,互聯網擊破傳統營銷壁壘
顧客需求、消費特點的變化,帶來了營銷環境的變化。2014年中國進入引動互聯網元年,新技術迅速普及,其擊破了人們傳統獲取信息的方式,廣鋪銷售人員、做硬廣、多布點的舊營銷方式過時。近年來,很大一批著名連鎖企業門店競相關門足以說明問題。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成為了營銷主戰場。消費者對產品的偏好極易受身邊人的影響,因此在互聯網上朋友的推薦、曬圖、口碑成為了影響消費欲望和消費決定的重要因素。這一時期,企業獲取產品品牌知名度、信任度、美譽度的方式和渠道也發生了變化,顧客的忠誠度也變得極度脆弱。哪個品牌占有的流量最多,誰與顧客建立的粘度更緊密,成為了營銷的主要方式。
1.3 “買賣”型客戶關系落伍,客戶關系管理急需改變
互聯網時代,信息不再遙不可及,所謂的商業機密、核心資源揭開神秘面紗,無處可藏。隨著信息獲取量和市場差異化需求的增大,顧客對產品的使用體驗趨向專業化,傳統市場營銷體系里對顧客“非專業購買”屬性等諸多論斷失效。用舊有市場營銷手段建立的客戶關系粘度不再牢靠,經濟高速增長期供不應求的市場場景落幕,新常態下,買方市場才是王道。自進入新常態以來,縱觀那些危機不斷、倒閉的企業,都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與顧客失聯。即使不計成本降價銷售,還是不可避免的進入產品積壓、促銷、積壓的死循環。究其原因,互聯網技術使企業直接服務客戶成為了可能,銷售環節去中間化是不可逆的趨勢。過去,對客戶的銷售、服務都是有中間商來完成,新時期,企業必須親自來完成這一工作。誰能最快與客戶建立直接的服務關系,并及時滿足其需求,誰能占領市場,誰就可以發展。否則,就會被淘汰。
1.4 低價競爭優勢褪色,產品成本不再是定價金字準則
新常態,規模化生產和成本紅利正在消失。中國穩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寶座,并有趕超美國的趨勢,改革開放前及初期,我國曾出現需大于供,有錢買不到東西的景象,時下,這一場景再次出現。但兩者的原因恰恰相反,前者,是由于物質極大匱乏,不能滿足群眾基本生活保障需求造成的。后者,卻是由于供需錯配造成的,是現有企業生產的商品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高需求產生的矛盾,企業倉庫積壓滯銷,顧客有錢卻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怪象頻發。低價也不能挽回顧客,成本不再是決定價格的金字準則,與國內商品積壓相反,國內顧客大量流失海外,不計成本花高價去歐洲買服裝、日本買馬桶、澳洲買奶粉,樂此不疲。
1.5 大企業同樣面臨轉型,創業企業失去對標對象
對于創業企業來說,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對標模仿,這也是大學生創業者最常用的創業方式。但在新常態下,這一屢試不爽的方法突然失效,經濟下行壓力大增,技術更新日新月異,所有的企業都在面對充滿風險的未知未來,即使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時刻將轉型升級放在嘴邊,并落實在行動上。大企業紛紛縮小前進的步伐,變得小心謹慎,生怕步子邁大了,路走歪了,馬化騰更是提出了“小步、試錯”的經營理念。市場的新變化,意味著大學生創業企業的對標榜樣消失,模仿復制就更無從談起。當不再有榜樣在前方帶路,當大家都在摸石頭過河,這也讓所有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創業者有更大的機會超越前人,作為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最佳選擇就是聽從內心,走自己的路。
2 對大學生創業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建議
2.1 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強新技術下的科學管理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我國自古流傳的一句名言,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提到新時期黨的建設問題時引用了這句話,同樣的道理用在大學生創業企業管理上也恰如其分。應對不確定的變化,增強抵御風險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身變得強大。當前,大學生創業普遍重視技術流或資源流,往往缺乏甚至不在意企業內部管理,結果遇到機會時,自身管理跟不上成為軟肋,竹籃打水一場空。企業管理已經進入精細化管理時代,細節決定成敗,企業內涵建設極其重要。近年來,為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加速轉型升級,國家大力支持企業進行信息化管理,出臺相應政策,并給予高額補貼。大學生創業企業要把握這一機遇,利用信息化等新技術手段,先從理順內部管理機制做起,讓企業內部信息有效溝通、資源有效共享、職責有效分工、管理成本有效降低,讓自身先“硬”起來。
2.2 塑造以人為本的品牌形象,實施差異化策略
產品因顧客的需求而產生價值,顧客選擇購買與自身需求貼合度最高的產品,是當今顧客與產品關系的最真實寫照。品牌一詞,從形象來說,就是顧客在了解或使用產品后,企業及其產品在消費者心中映射出的畫像,簡言之,就是顧客對企業及其產品、服務的認知和評價。由于每個人所處環境、個人實際等諸多因素的不同,才會產生差異化需求,每個顧客都會在心中對自身需求有一個形象化的印像,企業的品牌形象,與顧客心中需求印像的貼合程度,直接決定消費者的選擇。面對我國市場供需錯配嚴重的局面,大學生創業企業,在品牌成立之初,不能面面俱到,試圖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必須結合實際,確定企業目標顧客的范圍,針對目標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喜好與競爭產品情況,確定有針對性的人格化的品牌戰略,開發生產產品,提供服務,設計包裝及銷售方案,并用顧客最熟悉最喜歡的方式將這些傳達給顧客。
2.3 傳承新工匠精神,精心打造優質產品
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職業文化精髓,自古以來中國的工匠們就有苦心專研技藝傳統,耗費數年之工才燒制出精美瓷器,集千人之力才完成的傳世繡品,讓中國工匠名揚四海。實踐證明,好的產品必須要花費心思,苦心專研才能設計生產出來。再好的市場營銷手段,都必須以好的產品做基礎,產品才是搭建企業與顧客之間的橋梁。大學生創業企業必須要多將心思用在打造自己的產品上,充分發揚傳統工匠精神,結合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加以創新,深入了解顧客需求、潛下心來學習實踐產品制造的工藝,嚴格把關生產質量,讓企業產品實現與顧客需求和精良品質兼顧。
2.4 重視客戶經營服務,建立合伙人式的客戶關系
互聯網時代,企業將不會再是單純的產品生產商,同時也是顧客經營服務的提供商。任何不重視或不能有效提供客戶經營服務的企業將倒閉。創業企業要想充分了解顧客需求,必須和顧客進行最直接的接觸。最有效的方式,無非就是讓生產者成為顧客或顧客成為生產者,實踐表明,后者更符合顧客的欲望與需求。與顧客建立合伙人式的關系,讓顧客成為發燒友,直接參與到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銷售等環節,使顧客需求在產品產銷過程中得到充分表述和滿足,這樣生產出的產品才最符合顧客需求,同時也進一步拉近了企業與顧客的距離。小米手機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其讓用戶直接參與到手機的設計環節,讓用戶對小米手機產生了認同感和一體感,使小米成為最受歡迎的手機產品之一。
2.5 “人”是創業企業的核心要素,做好人盡其用
任何改革都需要通過人來實現,人才是企業的核心資源。特別對于大學生初創企業,如何吸引人、留住人、人盡其用非常重要。企業管理者不要有“位子”思想,不要搞一言堂,初創期更不要先想著“分蛋糕”。新常態帶來一個多元化的創業時代,企業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建立新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才符合互聯網時代的要求。新技術已經打破了傳統組織金字塔式的層級關系,以客戶為中心,就要開放組織邊界,充分調動每一個員工的參與性、創造性,讓每一個員工都成為一個滿足客戶需求的載體,并充滿活力與創造力。騰訊應對改革,采取“邊緣式”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關注并重視每一位基層員工的創造性,采取“內部賽馬”機制,任何員工只要有好的創意,企業就像投資創業者一樣,為其提供流量、資金、技術等支持。正因如此,騰訊才能始終保持創造性的活力,在2017年躍居全球第10大企業市值公司。
3 結語
綜上,新常態為廣大大學生創業企業帶來危機的背后,更多的是無限商機。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作為初創企業,要及時發現、分析新時期發生的變化,主動適應,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創造性思維,及時形成適合自己、適合時代的商業模式,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邵寧.經濟新常態下的企業管理創新——在“2015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上的講話[J].企業管理,2015(05).
[2] 蒲文彬.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和解決[J].經營管理者, 2017(04).
[3] 趙婧.新時期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0).
①基金項目:本研究是四川省教育廳2017年立項課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大學生創業實踐研究”(17SB0119);2017年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立項項目“供給側改革對成都大學生創業企業的影響與對策研究”(2017Z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趙航(1984-),男,漢族,吉林人,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創新創業管理、職業指導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