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汝 付坤朋
摘 要:在全面推進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下,無錫市也加快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腳步。本文從生產、市場、技術創新構建我國區域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從四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中選取13個代表城市,運用因子分析法對其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進行評價。通過對比分析,明確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無錫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環境、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電子信息產業 競爭力評價 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a)-126-03
1 引言
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加快工業技術轉型升級,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技術支撐和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抓住國家政策調整和國際產業轉移的發展機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穩步增長。在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方面,無錫市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據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無錫集成電路設計業位居全國第四(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集成電路制造業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上海),集成電路封裝業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上海、蘇州)。面對新的政策推動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研究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評價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水平,抓住發展機遇,探尋如何推動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尤為重要。
從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趨勢看,多數學者突出資本、技術以及產業政策的重要性,著重研究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卻忽略了人才因素對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作用,許多研究在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的選取上主觀成分較大,指標體系能夠解釋產業競爭力的程度十分有限。本文在結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上,運用因子分析法,以全國13個電子信息產業發達城市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其產業競爭力強弱及影響因素,結合實證結果,提出促進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2 研究對象和數據來源
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已建設形成9個國家級信息產業基地和40個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園,并初步形成了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四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本研究以無錫電子信息產業為研究對象,選取全國四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的13個電子信息產業發達城市(北京、天津、上海、蘇州、無錫、杭州、深圳、東莞、珠海、重慶、武漢、合肥、西安)作為實證分析對象,選取的城市具有代表性意義,能夠充分體現中國各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水平。
本文所用相關指標數據,來源于各市統計年鑒、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中國電子新產業年鑒,各城市電子信息產業統計網以及各類互聯網資源的相關統計數據,最后經作者整理所得。
3 研究方法
3.1 指標構建
本文在綜合借鑒國內外學者有關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研究基礎上,結合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特征,充分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客觀性、可比性和可行性原則,科學、合理地選取評價指標。本研究從生產競爭力、市場競爭力和創新競爭力這三個一級指標構建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選取了11項分析指標構建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評級指標體系。
3.1.1 生產競爭力指標
生產競爭力是決定產業有效供給能力的重要基礎,產業投入與產出效率的高低強弱是評價電子信息產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的重要指標,從生產競爭力角度評價產業的競爭潛力,可以采用資產總額(X1)、總產值(X2)、產業增加值(X3)、企業總數(X4)四個指標。
3.1.2 市場競爭力指標
市場表現是產業競爭力強弱高低的直接體現,直接描述產業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結果,直接反映產業競爭力強弱。從市場競爭力角度考察產業競爭力,可采用主營業務收入(X5)、利潤總額(X6)、出口交貨值(X7)三個指標。
3.1.3 創新競爭力指標
產業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的大力推動,產業技術水準及其創新指標是決定產業發展水平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考察電子信息產業的創新競爭力,可以采用R&D經費支出(X8)、科技活動人員數(X9)、專利申請數(X10)、科學技術支出(X11)指標。
3.2 評價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來對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進行評價研究。因子分析法的本質內容是利用降維的思想,將若干關聯變量轉化為少數幾個綜合變量(即公共因子),其中每個公共因子都可以表示為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并且各公共因子之間互不相關,從而使得這些公共因子能夠反映原始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且所含的信息互不重疊。因子分析法最常用的數學模型如下:
將原有變量綜合成少數幾個因子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內容,在實證分析中,一般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如果其累計方差貢獻率超過85%時,就認為選取的公共因子可以較好地反映原始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用公共因子來代替原始變量。
4 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的實證研究
4.1 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
由于原始指標值存在不同的數量級和量綱,不能放在一起直接進行比較,因此需要對原始指標值進行標準化處理。借助統計分析軟件SPSS19.0對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根據SPSS軟件的運行結果,抽樣測度值KMO為0.717,Bartlett球形檢驗伴隨概率p值為0,小于0.05,顯著性水平通過原假設,認為原始變量之間存在有意義的相關,適合做因子分析。
4.2 提取公共因子
根據因子分析步驟,利用SPSS軟件的主成分分析法確定公因子個數,各因子旋轉前和旋轉后的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積方差貢獻率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有2個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對應的方差貢獻率為66.241%和25.222%,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91.463%。表明這2個公共因子包含了11個原始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選用這兩個公共因子來評價分析各市的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
確定公共因子后,可以進一步得到因子的載荷矩陣,因子載荷矩陣可以說明公共因子在各原始變量上的影響程度。要想在歸納出公共因子基礎上對所研究的問題作出進一步的分析,還需要確定每個公共因子在實際意義。因此,本文用最大方差法旋轉后得到了旋轉后的載荷矩陣(見表3),與旋轉之前相比,各個公因子的代表性變量更加清晰,能夠更有效地解釋公因子的實際含義。
表3是通過最大方差法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25次因子旋轉之后的結果,由表3可知:(1)公共因子1在資產總額(X1)、產業總產值(X2)、產業增加值(X3)、企業總數(X4)、主營業務收入(X5)、利潤總額( X6)、出口交貨值(X7)、專利申請數(X10)上具有較大載荷,反映產業的生產規模和市場規模,因此可以將其命名為規模因子F1;(2)公共因子2在R&D經費支出(X8)、科技活動人員數(X9)、科學技術支出(X11)上具有較大載荷,反映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因此可以將其命名為技術創新因子F2。
4.3 因子得分及評價模型的構建
在對公共因子載荷分析的基礎上,采用回歸法計算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計算得出原始變量的各公因子得分情況。具體表達式如下:
在此基礎上,對公因子進行賦權,可以計算得到各城市的綜合得分公式,表示如下:
F=(66.241F1+25.222F2)/91.463
根據上述模型可計算得出各城市電子信息產業單個因子得分及其綜合競爭力得分情況,我們對其進行相應的排序,如表4所示。
4.4 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實證結果與評價
將各市的原始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各市的綜合得分結果(見表4)。表4中的負值代表樣本的該市的電子信息產業規模水平、技術創新水平、綜合競爭力低于13個城市的平均水平,正直表示高于平均水平。具體實證分析結果如下。
(1)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水平較低,與深圳、蘇州等地相比還具有較大差距。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因子得分為-3.3768,排名第9位,低于13市的平均水平,產業規模因子包括資產總額(X1)、產業總產值(X2)、產業增加值(X3)、企業總數(X4)、主營業務收入(X5)、利潤總額( X6)、出口交貨值(X7)、專利申請數(X10)。分析電子信息產業原始指標可以看出,無錫市的經濟總量相比于深圳、上海、北京、蘇州等市有較大差距,其在電子信息產業的資本投入、生產總值、營業收入、企業數量等方面均遠遠小于深圳、蘇州等地,產業的規模較小,沒有形成規模集聚效應。(2)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有待提高,成為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綜合競爭力水平進一步提升的障礙。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創新因子得分為-2.3892,低于13市的平均水平,產業技術創新因子包括R&D經費支出(X8)、科技活動人員數(X9)、科學技術支出(X11),遠遠低于北京、上海。分析電子信息產業原始指標可以發現,無錫市的研發經費投入、科技活動人數和科技技術支出指標均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地。目前,無錫市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集成電路設計業、制造業、封測業分別排名全國第四、第二和第三位,但是在電子信息產業總體方面來說,無錫市在技術研發投入上不足,技術創新水平有待提高。
5 結論與對策
本文構建了我國區域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從四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以及中西部地區中選取13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通過將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情況同其他12個城市進行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所存在的優勢與不足。
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13個城市中處于中等水平,與深圳、北京、上海、蘇州等地相比具有一定差距,其在產業規模以及技術創新能力方面都有待提升。根據實證分析結果,本文就提高無錫市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提出了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1)調整產業的市場結構,推動無錫企業加大內銷力度。由于全球經濟的放緩以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出口加工型企業對外貿易成本提高,同時歐美為主的國際市場消費能力大大降低,消費量呈現大幅度萎縮,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出口受到嚴峻挑戰。另一方面,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之一,消費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最終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4%,可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消費市場之一。無錫市電子信息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市場的優勢,積極引進重大項目向無錫落地,吸收國內外先進產業技術應用,大力推進產品創新,加大人力和資本投資力度,擴大產品國內市場銷售份額,促使企業調整產品市場結構,加大內銷力度,積極轉型為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并重的骨干企業。(2)強化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無錫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基礎。電子信息產業是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發展建立在企業持續創新推動的基礎上,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是保障電子信息企業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要素。無錫市電子信息企業應該更加注重在產品研發能力方面的技術、資金以及人才的投入,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擺脫對國外技術和標準的依賴,優化產品生產結構,發展具有較高附加值或其他信息服務業,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同時積極與上海、蘇州等地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加強本地區電子信息企業之間的科技和經濟的合作與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強化各自的優勢發展區位。
參考文獻
[1] 盧明華.從產業連角度論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J].中國科技論壇,2004(4).
[2] 王建剛.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競爭力分析[J].上海大學學報, 2004(4).
[3] 楊鑫.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升級路徑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 2007(12).
[4] 柴靜.東莞電信信息產業升級研究[D].暨南大學,2010.
[5] 吳德進.福建省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J].福建論壇-社會科學版,2013(1).
[6] 劉林青,譚力文.產業國際競爭的二維評價-基于全球價值鏈的思考[J].中國工業經濟,2006(12).
[7] 蔣志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07.
①基金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區域空間結構演化機理與模式體系構建研究(41430635)子項目長三角產業集聚與空間格局演化過程與規律研究2015.01-2019.12。
作者簡介:曹炳汝(1960-),男,江蘇張家港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及物流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