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林
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日漸受到廣泛關注,成為高校教育改革探索中的重點研究對象。本文以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入手,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發展提供一定支持。
關鍵詞:旅游管理 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c)-039-02
旅游管理是一門新興的、具有較強實用性和實踐性的專業,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對人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實踐能力都具有較高的要求。但是高校傳統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過于重視對人才理論素養的培養,對人才旅游管理實踐能力的強化則相對忽視,嚴重限制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未來發展。所以新時期基于素質教育的深入,十分有必要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為人才培養工作的優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1 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我國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建設起步時間相對較晚,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才首次在高校中確立旅游管理專業,加強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推動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到90年代后,在我國旅游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各地區高校加強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視,并積極開設了旅游專業,對旅游管理人才加以培養,希望能夠改善我國旅游行業管理人才嚴重不足的情況,為旅游行業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1]。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各地區高校在不斷探索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也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并且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國社會上的旅游管理人才進一步增加,在促進旅游業的穩定發展方面貢獻了巨大的力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限制了教育功用的發揮,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化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結合現代化旅游管理人才需求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2 當前我國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發現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嚴重限制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學現代化的推進。
2.1 人才培養定位存在偏差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一般存在較大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教學結構不合理,所培養的人才不論是知識體系的構建還是實踐技能的掌握,都無法與現代社會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相適應,人才培養定位于社會人才需求不吻合的情況較為嚴重[2]。即使部分高校針對市場人才需求情況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進行了更為具體的劃分,從酒店管理、會展管理等多角度對學生實施教育和培養,但是綜合分析課程教學活動卻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在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技能的培養方面存在不足之處,無法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2.2 專業設置缺乏科學性
近幾年,受到我國旅游業蓬勃發展的影響,高校在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受到市場驅動,有選擇性的增設了會展管理、旅游人力資源管理、旅游電子商務等全新的專業形式,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新興的專業教育教學工作相對落后,無法對學生進行系統科學的培養,學生在接受教育后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都無法滿足社會人需求,對學生的順利就業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同時,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部分學校的專業設置存在重復性問題,也限制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所以十分有必要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適當的優化調整。
2.3 課程體系的構建缺乏完善性
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一般沒有對市場人才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即使部分學校進行了調查,但是在后期工作中也并未結合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進行不斷的調整,導致課程體系的構建仍然以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標準,課程體系缺乏完善性,已經難以與現代社會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相適應,繼續沿用這種存在缺陷的課程體系必然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影響,高校對旅游管理課程體系的設置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實踐能力不足,在工作后無法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不利于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3]。
3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措施
針對當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新時期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深入分析,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新建構提供良好的支持。
3.1 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整合創新
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能否順利就業、獲得良好職業發展的關鍵,在學生完成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后,不僅應該開闊眼界,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還應該關注綜合素質的培養,進一步增強學生與社會人才需求的契合度,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在具體教育實踐中,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整合和創新可以從對隱性課程的構建入手,加強對學校制度課程、文化心理課程等的構建,保證能夠結合學生的專業發展需求和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4]。同時部分學校也可以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把握能力加以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學生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3.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學校也應該認識到師資隊伍的重要性,進而結合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人才培養工作的優化提供一定的師資保障。具體來說,學校在培養優秀教師人才的過程中可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一方面讓教師到企業中參與掛職培訓,促進教師實踐教育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加以培養[5]。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請企業中專業人士到學校中組織開展專題講座,讓學生對自身未來發展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進而結合未來發展實際需求加強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3.3 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
在探索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人員應該加強對教學方法的重視,結合具體教育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增強教學針對性和系統性,促進學生旅游管理興趣的培養和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例如某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組織開展導游部分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就與當地旅游景點進行合作,組織學生到旅游景點中擔任導游實習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旅游景點工作人員會對學生實施導游培訓,并且學生也能夠嘗試進行導游志愿服務,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更為深刻,有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發展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6]。
4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已經嚴重限制了高素質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產生著一定的不良影響,所以新時期要想保證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就應該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切實增強人才培養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凸顯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時代性特征,在促進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優化開展的同時,也為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 邱瑛.應用型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4(4).
[2] 王純陽,樊建鋒.基于“協同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12(6).
[3] 王建平.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探討[J].科技風,2016(11).
[4] 楊莉.論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2014(9).
[5] 陳肖靜,許馳.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踐的研究[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16,20(1).
[6] 韓楠.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新鄉學院為例[J].商,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