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赫然
摘 要:需求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動力。供給側改革的目的在于通過提升供給側的質量和效率,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實現供需均衡發展,并推動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蘇州旅游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也存在旅游供需失衡、供需錯位、供給結構失衡等方面的問題。從提高旅游供給側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經濟結構和旅游產業結構調整,豐富旅游產品、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是蘇州旅游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側供給改革 蘇州旅游 旅游發展 旅游業改革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c)-043-02
2015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自此,“供給側改革”成為一個高頻詞,標志著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成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旅游業作為蘇州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在服務大眾、促進消費、推動蘇州經濟結構優化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如何在未來幾年圍繞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大局,增加旅游的有效供給,提高旅游服務水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產品需求數量和質量,推動蘇州地區旅游業的轉型和發展,是值得深思的大問題。
1 蘇州旅游業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場不斷擴大,蘇州旅游業得到了繁榮發展。據蘇州2016年統計年鑒數據2015年蘇州市擁有5A級旅游景區6家,4A級旅游景區33家,3A級旅游景區18家。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1863.6億元,比上年增長9.8%。全年接待入境過夜游客151.2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20億美元,蘇州旅游穩定發展,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得到了顯著提升。但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品質意識在不斷加強,旅游消費者對旅游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明顯提升。而當前,豐富低端的旅游產品已經無法滿足人們高質量的出游需求,蘇州旅游業的發展面臨旅游供給不足導致供需失衡、旅游產品品質低下導致供需錯位以及旅游側供給結構失衡導致的效率低下等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供需結構來看,目前我國國內旅游人數已逾40億人次,人均出游次數約3次,旅游需求旺盛。但從蘇州旅游市場的整體表現來看,所能提供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尚不能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交通和咨詢、投訴等服務在內的公共資源的投入不足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凸顯。解決旅游供給總量不足,特別是季節性和節假日供需失衡問題成為蘇州旅游產業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從旅游產品和服務品質來看,旅游旅行社等旅游企業目前能提供的旅游產品仍以觀光型旅游產品和一到二日的短期旅游服務為主,而針對散客化、主題化、體驗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等深度旅游引導和開發不足。蘇州旅行社接待國內外游客的人數出現了下降的趨勢。2015年蘇州接待入境過夜的旅游客增長率為4.0%,而當地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游增長率卻高達82.1%,蘇州似乎成為了國內旅游消費的轉向國際旅游消費一個跳板,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蘇州旅游產品的供需錯位問題;從旅游供給結構來看,蘇州各縣市的旅游投資主要集中在吳江區、高新區、昆山區和吳中區,占投資綜合的65%以上,而其他6區的投資總額不足35%,說明旅游產業供給結構失衡。此外,從投資的項目的類型來看,資金主要集中在傳統景區、飯店和公共設施方面投入,而在購物、娛樂方面的投入較少,有些地區幾乎無任何相關投資,依然表現出投資結構失衡的問題。
以上問題的凸顯,需要從提高旅游側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經濟結構和旅游產業結構調整,豐富旅游產品、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才能更好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市場的需要,才能發掘蘇州旅游產業新機遇,才能促進蘇州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2 側供給改革對于蘇州旅游產業的價值和意義
側供給改革有利于蘇州旅游產業平衡結構、提質增效以及彌補供給不足。
第一,有利于提高旅游產業、產品與消費需求之間匹配度。從蘇州旅游產品、產業的結構和旅游消費需求的結構來看,三者之間存在不匹配、不平衡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多數旅游景區以及與旅游相關的各行業(如餐飲、住宿、交通、零售、娛樂等)內部的現有結構、層次、時空分布因素與日益升級、擴大的市場需求不相匹配;另一方面,蘇州旅游產業側供給所形成的組合不具備靈活性和適應性,不能適應多樣化和多變的市場需求。因此,針對產業、產品與消費需求三者之間的改革,有利于旅游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第二,有利于旅游業的提質增效。一直以來蘇州旅游業的發展主要依靠資源的投入來實現旅游產業經濟的增長。傳統的旅游業對營銷、導游等人才的供給非常依賴。隨著經濟增長,合適的人才短缺、人工成本提高,人口紅利的已然消失,旅游業依賴勞動力供給的模式不復存在。近幾年,蘇州旅游投資雖急劇增長,也推動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但目前也面臨著資源投入瓶頸。未來不能過度依賴人力資源和資本的投入擴大而讓旅游業持續快速繁榮發展。旅游行業要發展,必須通過提高生產率,改善旅游供給側的制度、政策、技術等環境、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內驅力來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第三,有利于補齊資源以彌補公共產品供給不足。旅游供給分為由各級政府提供的公共旅游供給和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提供的私人旅游供給兩種。當前由于蘇州許多旅游景點所在地區游客量大增,有些甚至超出當地常住人口總量。而過去蘇州圍繞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所配置的公共產品(如公共交通設施、公共服務和公共政策等),難以再滿足旅游消費的需求和旅游業整體效益的提升要求。公共資源供給不足,供需矛盾凸顯,這就需要蘇州政府轉變治理理念和治理思維方式,將旅游消費者的需求以及當地居民生活所需,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進行考慮,完善公共設施,提升公共服務以補齊公共資源的不足。
3 蘇州旅游發展側供給改革新途徑
地方經濟的良性運轉僅僅只靠單一的“供給側”或“需求側”改革都是行不通的。改革,還是要抓住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真正實現供需平衡。旅游業在蘇州經濟中擔當者重要的使命,需要通過側供給改革釋放旅游的新需求,創造新的旅游供給,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譜寫出旅游供給側改革的新篇章。蘇州旅游發展的側供給改革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提升供給總量,以制度調節供給關系
供給要素是蘇州旅游業發展的基礎。一方面,蘇州旅游產業要通過側供給改革進一步完善住、游、行、娛樂、購物和交通等要素的建設,補齊旅游供給短板,結合蘇州各地豐富的文化資源,加強旅游紀念品的開發與供給,設計出具有蘇州低于文化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盤活民俗資源開發具有民俗特色的娛樂項目,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和新奇感。在非傳統類的旅游項目上,深入開發旅游資源,開發鄉村旅游、工業觀光旅游、節慶旅游、會展旅游等項目,并以此推出適合不同消費類型的旅游產品,走精細化、體驗式的多元化營銷和服務路線。此外,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將現代技術元素融入到靜態的、陳列式的觀光旅游產品中,打造出參與性較強的新型旅游項目。通過數字技術,加強供需間的實時互動,提升服務質量,同時完善旅游信息服務體系和管理體系,推動蘇州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設。
3.2 整合資源,以精品提高供給水平
旅游即生活。在經濟新常態下,任何資源都可以轉化、融合成為旅游產業的新供給。以“旅游+”的模式,跨界整合資源是蘇州旅游側供給改革的新路徑,新型的“旅游+文化”、“旅游+工業”、“旅游+餐飲住宿服務”、“旅游+體育服務”、“旅游+會展服務”等旅游形式的出現,都將成為旅游產業的新供給,整合出新格局必將提升蘇州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整體水平和綜合效益。旅游資源整合之外,應該把握好“散客化”、“主題化”和“體驗化”三大需求特征,將更多的資源用于研發具有個性化特征的旅游產品。樹立“精品意識”,旅游產業鏈上各個旅游服務企業,都應該具備“匠心精神”提升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供給水平以滿足人們享受生活品質的訴求,進而創造新的旅游消費需求,提升消費水平。
3.3 優化結構提升供給效率
從蘇州旅游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來看,需要強調通過供給結構優化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對旅游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全面提高生產率靈活應對市場需求,促使供給體系能適應好需求結構端的變化,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運用競合發展理念,進行旅游差異化投融資以加強江蘇省內區域結構調整,在綜合分析環境的基礎上明確蘇州不同區域、不同部門對旅游產品和服務開發進行規劃和開發,實現政策互聯、體制互融、市場互通、資源互用等效果,通過協同發展提升區域旅 游發展的整體競爭力。第二,加強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其他旅游熱點城市的聯動,形成跨區域旅游精品,并聯合宣傳和促銷,做到資源和產品的共享,形成區域旅游發展的協同效應。第三,運用全產業鏈的發展理念,聯合農業、工業、商業之間的協作,系統調整全產業結構,并根據蘇州產業鏈結構研發設計附加值更高的從旅游產品,建設現代化的設計和營銷服務體系,保障旅游產業的供給質量和效率。第四,關注大型旅游龍頭企業的培養,因為相對于景區、酒店、娛樂中心、購物商業場所等旅游產業鏈上的其他構成要素來說,旅行社在整個旅游產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更多的承擔著旅游業前期的的產品規劃設計、旅游中的服務以及后期的客戶維護和客訴處理等環節。
參考文獻
[1] 車海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邏輯[J].中國發展觀察,2015(11).
[2] 三問“側供給改革”看完你都懂了[EB/OL].人民網,2016-01-18.
[3] 2016年度上半年蘇州旅游業發展報告[EB/OL].https:// sanwen8.cn/p/585FxyY.html.
[4] 中國江蘇網.蘇州“十二五”旅游發展成就及2016年重點工作[EB/OL].http://tour2.jschina.com.cn/ system/2016/09/27/029703970.shtml.
[5] 王潔平.旅游業的“側供給改革”之路徑[J].今商圈,2016(4).
[6] 張樹俊.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旅游也有創新發展的路徑探討[J].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2).
[7] 趙全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海南旅游制度供給初探[J].南海學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