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星宇 時佳雪 孫寧馨
摘 要: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各種就業問題突出。2015年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順應網絡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確定支持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為方向的“眾創空間”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2016年3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文:2016年將按照中央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組合拳。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大學生創業意識及影響因素得出大學生普遍創業意識不足,根據結論提出促進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建議。
關鍵詞: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創業意識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F0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c)-185-02
1 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對江蘇省高校進行實地調研以得出最新、最準確的大學生創業意識及影響因素的結論,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法同時結合文獻調查、訪談等形式進行調研。此次調查主要反映了南京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常州大學、常州工學院的創業意識及影響因素,調查對象來自四個不同層次的高校,且各個年級都有涉及。參與調查的同學們大部分來自理工類和經管類,這種比例在大多數大學中也相似,因此數據比較具有代表性。
2 研究結果
2.1 對創業概念的理解有偏差
調查結果顯示,58%同學認為,開創一份事業即創業,不一定要開辦企業,有20.6%同學認為需要開辦一個企業,17.2%同學認為創業需要開發一項前沿科技項目。可見大部分同學對創業的要求沒有提高到創新的基礎上,但仍有四成大學生對創業看法偏激,這部分大學生過度評價了創業。“創業”二字對于許多大學生來說是陌生而又“恐怖”的,創業非但風險巨大,而且辛苦,受到了“創業特質論”的影響從而造成對創業本質認知的偏差。他們認為創業是一項偉大而艱難的事業,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和大量資金的人才能成功創業。
2.2 大學生創業意識教育普及化程度低
根據對大學生關于學校創業類活動是否充分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7.8%同學認為學校關于創業類活動比較充分,因此大部分大學生認為學校關于創業類的活動不夠充分,宣傳方面也不到位。創業活動和講座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的形成也沒有產生激勵作用,大部分同學們對于學校創業活動可能關注度不夠。
2.3 創業環境支持感較低
根據對大學生周圍創業現象是否常見的調查結果顯示:親屬、朋友、成功人士等的創業現象是引導大學生創業意識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周圍的創業現象少見,這是導致現在一部分大學生創業意識薄弱的一大原因,周圍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形成有很大的主導和推動作用。就大學生身邊的成功或失敗的創業經驗對其影響而言,結果顯示,69.6%同學認為周圍人的創業經歷對自己的創業意愿影響不大,失敗的創業經驗固然沒有對大部分學生的創業意識產生負面影響,阻礙了他們的創業動力,但成功的創業典范也沒有對大部分大學生的創業意識產生激勵作用,沒有對大學生的創業動機達到正面的引導和熏陶,只有小部分學生受到成功創業經驗的影響。這可能與大學生獨立自主的性格有關。
2.4 對創業信息了解較少
國家、政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政策上的優惠和扶持,學校也為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創業平臺,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但是在校大學生對于國家、政府所提供的政策扶持或信息了解的并不多:極少數大學生表示經常關注大學生創業政策,3/4的大學生表示雖然了解但是不多,而近1/4的大學生基本不了解,也并不關心。對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概念,僅有4.4%的大學生有過仔細了解。59.6%學生只停留在聽說過和了解一點的層面,20.8%大學生根本沒有聽說過。大學生對于政策不是十分關注,這會令日后的創業面臨很多信息不對稱的局面。
2.5 創業主動性普遍偏低
根據對大學生是否(曾)有創業想法的調查結果顯示:僅2.8%大學生準備嘗試或已有充分準備創業,而62.2%的大學生(曾)有創業的想法但現實條件不充足,25%的大學生從來沒有創業的想法,說明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十分薄弱,真正愿意創業并將創業付諸實踐的大學生還是少數。
針對學校舉辦的一系列創業活動,11.2%的大學生表示沒興趣不參加,66.6%的大學生選擇了偶爾參加,證明很大一部分同學對于創業活動不是十分熱衷,大學生創業主動性普遍偏低,在創業學習上的積極性不高。這也從一方面表現出高校舉辦的創業活動對學生吸引力較低,創業活動的多樣化有待進一步完善。
2.6 創業傾向性不足
對于創業產業選擇,75.8%的大學生在創業上更加傾向投入高新技術產業和互聯網產業,對于服務行業和傳統制造業的意向較少。表明大學生創業時懂得緊跟市場步伐,選擇當今熱門、投資小、見效快的行業領域,這表現出大學生創業時比較看重實際效益的發展,注重長遠利益。也反映了大學生群體對自己的較高定位,這可能會導致“眼高手低”,但從另一方面,這也反映了我國科技發展,信息時代來臨的良好勢頭。
大學生的創業目標37.6%是創造財富和崗位,39.4%是實現自我價值。這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務實的態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選擇創業時更傾向于“生存價值型”。對個人而言,這樣的創業行為,缺乏興趣和熱情,很難感受到激情和成就感,得不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導致個人發展與人生理想的矛盾。對社會而言,生存性的創業價值意識容易導致生存性創業行為,在生存性創業中,社會很難得到快速發展。
2.7 創業中的困難與障礙重重
根據大學生面對的創業中的困難結果表明,大學生認為影響其創業的障礙普遍表現為創業風險大,自身抗壓能力小、經營管理能力欠佳,經驗能力不足,沒有足夠信心、缺乏社會經驗和職業經歷,尤其缺乏人際關系和商業網絡、缺乏真正有商業前景的創業項目,許多創業點子經不起市場的考驗、融資借貸困難重重、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看不起蠅頭小利。說明大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市場敏感度不夠,這提示當代大學生需關注社會,提高自己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地位。
3 建議
結果分析顯示,不同學校的大學生群體創業意識雖有個別不同,但整體上呈現比較統一的趨向。因此某些問題是普遍存在的,而這些問題則是影響我國大學生創業意識的主要因素。根據抓主要矛盾的方法論指導,我們對政府,針對以下問題分別給出若干條建議,以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創業意識。
3.1 給大學生群體樹立正確的創業概念
政府應加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宣傳,同時注意對創業概念進行普及,避免大學生對創業產生誤解因而打消創業的想法。發揮學校黨支部、團支部的連接紐帶作用,將黨和政府新形勢下的創業新政策及時推送至學生群體中。學校應積極邀請各界社會人士尤其是創業企業家來校演講,為學生答疑解惑,使學生們對創業概念有更貼合實際、更立體的認識。
3.2 政策與高校進行無縫對接,提高高校創業意識教育的普及程度
高校是落實政府政策最直接的平臺,因此與高校進行有效的無縫對接顯得至關重要。加強與高校之間的聯系,鼓勵各類高校大力推行創新創業活動和講座的開展。學校響應政府雙創政策的號召,增加開展創業活動的數量,提高創業活動質量,積極開展相關講座,培養大學生群體創業意識。
3.3 增加大學生周圍的創業活動
政府可關注并統計創業公民情況,征得同意后向學生、創業者開放,使他們對于創業環境的感受更深刻,有助于對他們的創業活動起到鼓舞、示范和前車之鑒的作用。大力發揮學校校史展覽館的作用,將企業家校友的生平經歷陳列在冊,使學生們對于學校的創業歷史有更高層次的認識,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們產生模仿動機,增加其創業動力。
3.4 提高大學生創業主動性
政府應適當提高各項創業類比賽的獎勵,激勵大學生群體積極參加創業比賽,提高其統籌規劃的思維能力。鼓勵學校組織創新創業類活動時應注意提高其實用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們在參與過程中感受到創業活動的樂趣,學到真本領。學校聯合企業組織實踐活動,使學生接觸社會上創業成功的企業家以及其擁有的產業,感受創業的豐碩成果,使其對創業產生向往。
3.5 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創業傾向
政府應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并給予大學生創業更多的財政支持和政策優惠。讓大學生的創業不僅限于防止失業和生存,使大學生始終保持創業激情和學習熱情。注重高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創業價值意識上的規范作用,加強學生創業意識教育。教育和激勵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創業目標,通過創業實現自我價值并創造財富、經濟獨立,獲得事業上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大學生濃厚的創業意識。
3.6 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減少創業之路上的障礙
政府應提高對創新創業活動的財政投入、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政策支持,降低大學生創業的融資難度,為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硬件保障。鼓勵學校密切聯系校友,定期邀請杰出校友回校進行演講交流,為應屆畢業生的創業活動提供資源和人脈;另一方面,經常邀請名譽良好的企業家去高校提供幫助,向學生們分享市場上新興的項目和創意,并對學生們提出的創業項目和創新點進行市場預測,幫助學生們走近市場環境。高校平時更應注意對大學生個人素質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不能與時代脫節,不能與社會脫節,授課的教師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課書中的案例,并鼓勵學生們進行討論交流,提出新方案等。努力使學生們有過硬的素質面對創業中的障礙和挑戰。
4 結語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對于有創新意識及行動的高等人才的渴望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大學生在校期間多培養創新意識,以滿足國家需求。同時也表現出對于大學生的創新培養的重要性。因此筆者希望此文通過此文能夠激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同時也希望政府能夠從大學生需求出發提供較為合理的政策方案,也希望高校能與政府進行合理的銜接使政府的政策能夠合理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艷華.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現狀調查及對策探討[J].滁州學院學報,2012,14(6).
[2] 魏秀艷,于宏輝.淺析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影響因素及培養[J].遼寧高職學報,2012,14(12).
[3] 林葉.大學生創業意識現狀調查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4.
[4] Falck O,Heblich s,luedemann E.Identity and entrepreneurship:Do school peers shap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2,39(1).
[5] Castiglione C,Licciardello O,Sanchez J C,et al.Liquid Modern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Orient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