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并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確定其相應的賠償責任。但是缺陷如何界定,缺陷與交通事故因果關系如何確定仍舊有探討之必要。
關鍵詞: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侵權責任法第49條
機動車屬于《產品質量法》上的產品,故可以根據《產品質量法》第 46 條的規定,判斷機動車是否存在缺陷。《產品質量法》第 46 條規定:“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該條規定從法律上確立了判斷機動車等產品是否存在缺陷的基本標準。具體而言,機動車存在缺陷,即其存在“不合理危險”。對“不合理的危險”的判斷,應當綜合各種因素進行。在比較法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采用綜合認定的模式。如《歐共體產品責任指令》第 6 條就規定,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尤其是對產品的說明、對產品用途的合理預期、將產品投入流通的時間等。因此,我們認為,在認定不合理的危險時,應綜合考慮機動車的一般用途、正常使用方式、標示、原材料等內在特征、使用時間等因素。此外,按照《標準化法》的規定,對在全國范圍內需要統一技術要求的產品,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標準。對沒有國家標準而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統一技術要求的產品,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行業標準,并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對于機動車,首先應看其是否符合有關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不符合該標準的,即構成缺陷。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11-2004》是檢驗機動車運行安全的國家標準,可以作為認定機動車是否存在缺陷的重要依據。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機動車的各項性能指標都符合有關強制性標準,也不能一概認定不存在缺陷,這是因為這些強制性標準可能并未覆蓋機動車的全部安全性能指標(特別對某些新型產品更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因該機動車產品中的某項指標屬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未作規定的性能指標,但其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可能造成他人損害的,仍可判定其因具有不合理危險而存在缺陷。
當然,我們不能以產品責任中對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的標準來要求機動車所有人或管理人,而應以與機動車所有人或管理人知識背景等條件相同的人關于機動車缺陷的認識水平來認定其是否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因此,應當注意查明具體案件中機動車所有人對有關機動車技術、性能等專業技術知識的了解程度,根據這些情況區分不同機動車所有人應當知道機動車缺陷的注意義務水平。例如,對一個機動車專業技術學校畢業、具有機動車維修專業知識的機動車所有人的注意義務的要求一般應當高于一個不具有機動車專業技術知識的機動車所有人。當然,有些條件因素對于判斷機動車所有人是否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是共同的和基本的,如機動車是否通過了定期檢驗,是否在剛發生過比較重大的事故后得到及時全面的維修,該款機動車是否正在被生產者或銷售者因缺陷而召回等等。一般而言,在機動車所有人將機動車通過租賃、借用等形式交給他人使用時,機動車所有人所負有的義務應當是對機動車是否具備上道路行駛的基本安全條件進行檢查的義務,該義務以機動車所有人自己作為駕駛人駕駛機動車上道路行駛時所負有的基本安全條件的注意義務為標準。《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1條對機動車駕駛人保持機動車上路時車輛基本安全條件的注意義務作了規定:“駕駛人駕駛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前,應當對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性能進行認真檢查;不得駕駛安全設施不全或者機件不符合技術標準等具有安全隱患的機動車。”也就是說,機動車所有人必須按照交通法規的要求,使機動車的狀況保持良好,駕駛機動車上路時,車輛必須符合國家頒布的安全技術標準。對車輛安全條件的檢查包括技術檢驗機構的法定年檢和所有人自身對車輛進行的經常性檢驗,未通過法定年檢或未進行年檢的機動車不得上路。同時,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對車輛進行必要的保養和經常性檢查,如果發現安全設備不全或機件不符合安全技術標準等具有安全隱患時,應當進行必要的維修。
此外,有觀點認為,雖然機動車所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的,但如果其已經采取了充分的預防措施如告知使用人該車存在某種缺陷等情形的,則不應認定為機動車所有人有過錯。我們不贊同該種觀點。如前所述,機動車所有人所負有的義務應以機動車所有人自己作為駕駛人駕駛機動車上道路行駛時所負有的基本安全條件的注意義務為標準,《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21 條對機動車駕駛人保持機動車上路時車輛基本安全條件的注意義務作了規定,因此,即使機動車所有人采取了一定的預防措施如告知使用人該機動車存在某種缺陷,由于其并沒有通過維修等方式使機動車具備上道路行駛的基本安全條件,故其對由于該機動車缺陷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仍然具有過錯。
此外,本項規定的情形構成機動車所有人過錯,還需要認定機動車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即機動車缺陷與交通事故的發生并致人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該因果關系應由被侵權人承擔證明責任。
參考文獻
[1]劉星,李靜芹.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認定.河北法學,2006,6.
[2]楊立新,王毅純.機動車代駕交通事故侵權責任研究.法學論壇,2015,7.
作者簡介
安鑫(1992-),男,漢族,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研究生,貴州民族大學,學生,研究方向:行政法學。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