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顥,張雪琴,展宗冰,何海軍,王子玉,王靜,楊杰
摘要:從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經濟技術指標、生產技術等方面規范了甘肅省鮮食甜玉米種植區春、夏播鮮食甜玉米生產技術。
關鍵詞:鮮食甜玉米;生產技術;規程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1-1463(2017)11-0087-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11.028
鮮食甜玉米富含豐富蛋白質、游離氨基酸、脂肪、糖及多種維生素,是一種菜果兼用的新型食品。具有鮮、甜、嫩、脆、清香等特點,適宜蒸食、烹飪、加工,籽粒皮薄汁多、含糖量高、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易于消化,適口性好,為當今熱門蔬菜,深受消費者青睞[1 - 6 ]。鮮食甜玉米籽粒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出10倍以上,油分含量高于普通玉米,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果穗不但可鮮食,也可做罐頭和速凍食品,青苞收獲后的莖葉為奶牛場的上好青貯飼料。采用科學選地、種植,合理密植、充足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可使鮮苞單穗重在350~400 g,鮮穗帶苞產量15 000~24 000 kg/hm2,經濟效益顯著。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鮮食甜玉米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經濟指標和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本規程適用于甘肅省甜玉米種植區春、夏播鮮食甜玉米生產全過程。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程。
GB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 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T 18407.1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DB440100/T 31 超甜玉米
DB440100/T 68-2005甜玉米種子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本規程。
甜玉米是指受sh1、sh2、sh4、bt1、bt2等基因控制、乳熟期可溶性糖含量達8%以上的一種鮮食甜玉米類型。
4 產地環境
產地3 km范圍內無污染源,大氣與灌溉水、土壤等質量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要求。選擇土層深厚、肥力高、通透性好、酸堿度適中、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地塊,空間隔離在300~400 m內無種植非甜質或不同類型的甜玉米,或在時間間隔上不同類型鮮食甜玉米品種播期相差在20 d以上。避免不同類型的鮮食甜玉米品種花期相遇,相互發生串粉而影響品質[7 ]。
5 經濟技術指標
5.1 目標產量
帶苞鮮穗產量 15 000~24 000 kg/hm2。
5.2 產量結構
春播密度52 500~60 000 株/hm2,夏播密度 45 000~52 500 株/hm2。每株留1穗,單穗粗 4.0~5.5 cm,穗長18~23 cm,鮮苞單穗重350~400 g。
5.3 施肥指標
全生育期施N 270~300 kg/hm2、P2O5 150 ~165 kg/hm2、K2O 270~300 kg/hm2,氮、磷、鉀質量比例為 1∶0.5∶1,其中氮肥施用比例為基肥22%、苗肥10%、拔節肥30%、攻苞肥30%、粒肥8%,前、中、后期比例為 32∶60∶8。在氮磷鉀用量不變的情況下,肥料種類可因地制宜進行調整。
6 栽培技術
6.1 品種選擇
選用抗性好、產量高、品質優、適應性廣,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或引種獲得成功的鮮食甜玉米品種。
6.2 適時播種
6.2.1 選地 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和速效養分含量高、土壤結構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
6.2.2 整地 適耕期深翻15~20 cm,清除殘留廢膜,暴曬數日后耙平,達到上虛下實、地塊平整。結合深翻基施優質腐熟廄肥105~120 t/hm2、磷酸二銨300~450 kg/hm2、復合肥(N-P2O5-K2O為18-18-18)300 kg/hm2。對重茬種植的地塊應加施硫酸鋅7.5~15.0 kg/hm2。
6.2.3 種子處理 選用一級鮮食甜玉米良種,非包衣種子用冷水浸種12~24 h,或用60 ℃的溫水浸種6~12 h,然后放在陰涼處晾干,用包衣劑包衣。包衣種子播前曬種 2~3 d,除去病蟲雜粒。
6.2.4 播種期 春播于地表溫度穩定超過10~12 ℃時,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夏播時須保證采收期氣溫穩定在18 ℃以上,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
6.2.5 播種方式 有露地直播和覆膜直播2種。露地直播多以北方地區微壟穴播為主,壟面寬60 cm,壟溝寬40 cm,壟高10 cm,壟面種2行,行距50 cm。春播株距28~30 cm,夏播株距30~33 cm,每穴播2粒,播深3 cm,播后覆土。覆膜直播按幅寬100 cm起壟覆膜,壟面寬60 cm,壟溝寬40 cm,壟高15 cm,壟面種2行,株行距同露地直播,每穴播2粒,播深3 cm,播后用腐熟土雜肥或細土蓋種但不要壓實。做到播深、覆土一致,同時以3%~5%的用種量進行營養缽育苗備作補苗用。
6.2.6 合理密植 采用穴播。春播密度52 500~60 000株/hm2,播種量22.5~30.0 kg/hm2;夏播密度45 000~52 500株/hm2,播種量15.0~22.5 kg/hm2。
6.3 田間管理
6.3.1 查苗補苗 覆膜直播在播后10~15 d、幼苗出土至2葉1心時,用竹簽及時破膜放苗,并用細土封口。3~4葉期間苗,4~5葉期定苗,每穴留健壯苗1株。發現缺苗斷壟,及時用同齡預留苗或營養缽育苗補缺,移苗最好在傍晚或陰天進行,栽苗時要帶土,栽后及時灌水,確保成活率。
6.3.2 追肥 苗期(4~5葉期)葉面噴施2~3 g/kg 硫酸鋅溶液375~450 kg/hm2,防缺鋅癥;根部追施提苗肥,施尿素60~75 kg/hm2、氯化鉀75~90 kg/hm2,以促根壯苗,并輕培土。拔節、成穗期(7~8葉期)追施拔節肥,施尿素150~225 kg/hm2、氯化鉀195~240 kg/hm2或復合肥(N-P2O5-K2O為18-18-18)600 kg/hm2,葉面噴施氨基酸類葉面肥,5~7 d噴1次,連噴3~4次。中耕培土,適當灌水。大喇叭口期(10~12葉期)追施攻苞肥,施尿素120~150 kg/hm2、氯化鉀150~180 kg/hm2。果穗成熟期根據苗情增施尿素45~75 kg/hm2,以延長綠葉功能期,促使籽粒灌漿飽滿,增加果穗鮮重。
6.3.3 水分管理 全生長期以濕潤為主,合理排灌。春播時土壤田間持水量保持在65%~70%,苗期保持在50%~60%,拔節后土壤水分保持在70%為宜。抽雄前后30 d是需水高峰期,確保植株水分供應,遇干旱應及時灌水,防止禿頂缺粒。
6.3.4 中耕除草 春播時對雜草危害嚴重的地塊,覆膜前用42%玉無草懸浮劑 1 950 m L/hm2兌水450 kg,或50%乙草胺乳油1.5 kg/hm2兌水225 kg對地表均勻噴霧。夏播覆土后的當天,壓低噴霧器噴頭均勻噴灑90%乙草胺乳油1 200~1 500 mL/hm2于壟、溝面。
6.3.5 清除分蘗或多余雌穗 選擇晴天上午或陰天及早除蘗打杈,注意盡量避免損傷主莖和葉片;如遇甜玉米雌穗數過多,應在雌穗抽出剛吐絲時撥去主穗下部多余雌穗,每株保留最上部雌穗1個,確保每株生產1個上等級的商品果穗。
6.4 病蟲草鼠防治
堅持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先采用生物防治,結合物理防治和農業防治,科學合理地應用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應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并在采收前 15 ~20 d停止使用農藥,確保食用安全。
6.4.1 蟲害防治 苗期地老虎、蛄螻等地下害蟲用米糠、餅肥玉米粉等每15 kg加5%二嗪磷顆粒劑0.8~1.0 kg、加適量水拌勻作毒餌,于傍晚均勻撒入田間誘殺;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灌根防治。大喇叭口期玉米螟用蘇云桿菌(無敵小子)懸浮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 次。成穗期蚜蟲用1.6%狼毒素-綠優水乳劑400倍液+0.6%印楝素乳油400~600倍液噴霧防治;紅蜘蛛用1.8%阿維菌素乳油 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
6.4.2 病害防治 鮮食甜玉米的主要病害為絲黑穗病、大小斑病、病毒病,可用20%井岡霉素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1 000億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防治,從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每隔7 d噴1次,連噴2~3次。
6.4.3 鼠害防治 可用敵鼠鈉鹽毒餌毒殺,也可用毒谷或電網防治。
6.5 適時采收,及時上市
鮮食甜玉米有早、中、晚熟品種,采收期應根據品種特性、當地自然條件、播期及市場行情、銷售、加工等因素科學確定。一般授粉后21~24 d采收較佳。要分期、分批帶苞葉采收,采收后鮮苞不要在陽光下暴露太久,應及時處理,以不超過12 h為宜。最好當天采收,當天上市。
參考文獻:
[1] 李 玲,許立紅,高麗萍,等. 蘭州市鮮食玉米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4(1):59-60.
[2] 陳 蒼,楊國華,汪來田,等. 河西走廊甜玉米品比試驗初報[J]. 甘肅農業科技,2013(6):7-9.
[3] 李云亞,陳永治,蒲秀珍,等. 永靖縣鮮食甜玉米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3(11):64-65.
[4] 黃有成,郝 凱,張立榮,等. 超甜玉米新品種甘甜3號選育報告[J]. 甘肅農業科技,2014(8):3-4.
[5] 劉耀義,王占江. 甜(糯)玉米優質高產標準化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5(8):85-87.
[6] 楊文霞,郭瑞紅,楊國華,等. 8個鮮食甜玉米品種(系)在酒泉市的品比試驗初報[J]. 甘肅農業科技,2016(6):25-28.
[7] 王 顥,楊吉德,張雪琴,等. 鮮食型超甜玉米新品種朝甜603[J]. 中國蔬菜,2015(7):87-88.
(本文責編:陳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