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濤
摘要:文物是我國歷史的重大體現,它見證了歷史發展演變的過程,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是我國精神文明和歷史的寄托,經過千百年的沉淀之后,更具備了其獨一無二的魅力。因此,保護文物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保護文物的同時也是在保護文物所見證過的歷史和精神內涵。在此,本文就當前文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略談。
關鍵詞:文物;保護;問題與建議
我國歷史悠久,擁有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國的文物就是這些文化的發展過程和形成的載體,證明著我國民族發展的歷史,向我們展示著先人的智慧和所創造出的奇跡。保護文物要從多個方面來進行,才能夠實現完整、完全的對文物的保護。
一、當前文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1)一些文物已經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甚至已經消失。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現代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林立在城鎮中,這些建筑的完成對一些名勝古跡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害,甚至永遠的消失。比如,浙江舟山為了進行舊城的改造,不得不拆除了歷史街區的建筑,并且,在現代化發展中,這樣的現象較為普遍,即使有一些重建的,也不能夠完全還原,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2)群眾缺乏保護文物的意識。很多人都沒有保護文物的意識,認為這些事情有專業的工作人員來做,認為保護文物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沒有什么關聯,甚至一些政府人員和旅游業人員也缺乏這種意識,在無形中增加了保護文物的難度。
(3)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亟待完善。完善的法律法規是保護文物的基礎,能夠為文物保護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但是,當前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導致了一些不規范的現象的存在。
(4)用于文物保護資金投入不足。政府用于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體現了政府對于文物保護的重視程度,但是我國許多地區用于文物保護的資金所占比重比較低,使得文物不能夠得到及時的維護,也沒有辦法安排專人看管,另外,文物周圍缺乏監控、監測和警報等設備,因此難以實現實時了解文物情況。
(5)缺乏文物保護的專業人才。當前,我國文物研究和保護的團隊中的人員較少,同時缺乏足夠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尤其是那些精通考古、歷史和鑒定的綜合型人才稀缺,而又有一部分人才不愿意進入基層去工作,因此,基層部門的專業人員可以說是匱乏,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進行。
二、如何更好的進行文物保護工作
(1)加強保護文物的相關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營造全民保護文物的氛圍,培養和提高群眾保護文物的意識。加強關于保護文物的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宣傳是進行保護文物執法的前提,不可否認,我國的文物遭到破壞,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們缺乏保護文物的意識,從而會做出一些不當的行為,使得文物遭到了不可挽救的損害。人們的思想引導著人們的行為,因此,文物保護部門要加大宣傳文物保護的知識和法律法規,對此,可以建立一個專題網頁,也可以向當地居民分發宣傳冊,舉辦文物保護講座等,這些措施都能夠提高人們保護文物的意識,喚起他們的責任感。另外,文物部門也要向有關部門宣傳,以獲得其他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因為文物保護幾乎是在全社會范圍內的,文物保護部門不可避免的要與其他部門進行工作上的交流溝通,因此,有必要讓其他相關部門對文物保護有所理解,從而能夠保證工作更加順利的進行。
(2)加強對于文物珍藏的管理。對文物的保護不僅體現在要將其仔細收藏,更加要在收藏之后進行科學的管理和保存,管理文物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引進適合文物收藏的設備,以實現長期保存文物,盡量選擇寬敞、安全的環境,同時要能夠具有足夠的空間;第二,注重文物的數據統計,隨著時間的前行,文物的數量和種類會越來越多,因此,要及時進行統計和記錄,以便于管理;第三,建立一套適合的文物檔案,對每一件文物都記錄下其發現時間、名稱等信息,并且整理成冊,記入檔案,以便于未來文物的查詢和研究。
(3)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利用法律武器來進行文物保護。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代表歷史長河的文物數不勝數,單單依靠文物保護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充分借助法律這一具有絕對權威的力量進行約束和控制才是根本,對此,首先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切實有效合理的政策、法規,并且加強和完善執法部門保護文物和監督的力度;第二,要積極向民眾保護文物的正確和必要性,以及破壞文物犯法的觀念。
(4)提高文物保護部門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完善文物保護的設施。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文物保護工作的進行之間有直接的關系,因此,相關部門除了積極引進相關人才之外,還可以從內部現有人員中挑選合適人員,安排其進行進修。另外,政府要加大對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確保完善的文物保護設施。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是筆者通過分析當前我國文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加強文物保護的建議,以期有所用處??偠灾奈锉Wo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這項工作的目的也不是經濟效益,而是社會效益,因此,不僅需要文物保護部門和相關政府部門的努力,還需要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努力,為保護我國古老的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天津市薊縣文物保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