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淼+關晶

摘 要:學徒培訓中介模式是英國一種通過中介組織將學徒、企業、培訓機構聯系到一起新型學徒招募模式。目前英國學徒培訓中介已經形成了聯盟組織,英國技能經費署頒布了該模式的框架運行標準。通過整合中小企業培訓資源、加強培訓監督指導、促進培訓市場競爭,該模式起到了增加英國學徒培訓崗位的數量、提升學徒培訓質量的作用,值得我國借鑒。
關鍵詞:英國;學徒制;中介
作者簡介:劉鑫淼(1993-),男,黑龍江哈爾濱人,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職業技術教育;關晶(1978-),女,福建福州人,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職業技術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職業技術教育。
基金項目:2015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編號:15JZD046),主持人:徐國慶。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34-0083-04
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隨后教育部出臺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這標志著我國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已經進入實質性的推進階段。在試點開展過程中普遍遇到的一個棘手問題是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有限。本文著重介紹與分析英國在開展現代學徒制過程中,為解決中小企業參與學徒制熱情有限這一問題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學徒招募與培訓模式。通過對英國經驗的總結和介紹,試圖為我國現代學徒制中激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英國學徒培訓中介的產生與發展
英國是開展現代學徒制比較成功的國家之一,自1993年以來,學徒人數逐年增加。據統計,從2009年到2014年,參與學徒已經超過200萬人,新注冊的學徒從2009年的27.97萬人增至2014年的49.3萬人[1]。然而,在學徒制發展迅速的同時,英國政府也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中小企業參與學徒制的積極性不高。英國國家雇主技能(National Employer Skills Survey for England,簡稱NESS)調查報告顯示,員工規模在500人以上的企業中,30%的企業提供學徒崗位,而員工規模5人以下的企業中,只有5%企業提供學徒崗位[2],前者參與率幾乎是后者的六倍。這與英國職業教育素有“自愿自助”傳統,政府奉行“自由放任主義”原則,不干涉企業培訓有關[3]。除此之外,一項調查顯示,中小企業參與學徒制的積極性不足原因如下:首先,最主要的是企業的培訓時間和培訓資源有限,缺乏幫助學徒的指導人員;其次,培訓機構數量眾多,培訓機構之間競爭激烈,企業很難決定和哪一家機構合作;另外學徒制的框架復雜,企業不一定能按照學徒制框架要求提供相匹配的職位;最后,國家學徒制服務署的網站有關學徒制信息過于復雜,企業難以獲得關于學徒制的有效信息等[4]。
在此背景下,英國自上而下產生了一種新的學徒招募和培養模式——學徒培訓中介模式。2009年6月,國家學徒制服務署(National Apprenticeship Service,簡稱NAS)批準了相關利益機構的申請,同意建立學徒培訓中介公司(Apprenticeship Training Agency,簡稱ATA)[5]。從2012年8月起,技能經費署(Skill funding Agency,簡稱SFA)要求所有學徒培訓中介必須經過認證。由此,學徒培訓中介在英國逐漸發展起來,并逐漸形成一種較為高效的學徒招募模式。隨著學徒培訓中介數量的增加,為了增強競爭力,2015年2月,一些學徒培訓中介聯合起來組成學徒培訓中介聯盟,目前參加該聯盟的學徒培訓中介有15個[6],該聯盟旨在促進學徒培訓中介模式的發展,并且聯盟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交流經驗,資源共享,促進共同發展。這一聯盟的成立標志著學徒培訓中介已經進入集團化發展階段。
二、英國學徒培訓中介模式的內涵與運行
學徒培訓中介是一種將企業、培訓機構、學徒聯系在一起的中介組織。它通常會分別與企業和培訓機構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網絡。它直接充當學徒的雇主,并向學徒提供完整的學徒培訓。它將學徒的在崗培訓委托給企業,將學徒的脫崗培訓委托給培訓機構,由此最大限度地發掘和利用學徒崗位和培訓資源。
其基本的運行方式如下:學徒培訓中介就特定崗位向社會招募學徒,并與學徒簽訂雇傭合同,建立雇傭關系。然后由學徒培訓中介委托經過國家認證的培訓機構負責學徒的脫崗培訓。最后將培訓后的學徒輸送到企業。例如,當A企業有用工需求時,學徒培訓中介會將學徒輸送到A企業,當A企業由于某種受限因素不再需要學徒時,學徒培訓中介會將學徒遣回,再將學徒輸送至有用工需求的B企業。當B企業不再需要學徒時,學徒培訓中介再將學徒遣回,再輸送到其他企業。以此類推。它的基本運行方式見圖1。
在經費支出方面,一方面學徒培訓中介向學徒支付工資,工資標準基于學徒培訓中介與企業商議的工資標準,還要為學徒支付養老金、社會保險、工資稅等費用。另一方面,學徒培訓中介會付給培訓機構一定的培訓費。在經費收入方面,學徒培訓中介會向企業收取服務費并獲得技能經費署的資金支持。向企業收取服務費包括:(1)向企業收取會員費,每年約150英鎊。(2)向企業收取一次性的學徒安置費,每個學徒大概750英鎊。(3)向企業收取學徒管理費,約為學徒工資的10%-20%[7]。
三、英國學徒培訓中介模式的運行標準
為了保障學徒培訓中介模式的人才培養質量,英國技能經費署在2010年頒布了學徒培訓中介模式的框架運行標準。英國學習與技能提高服務組織(Learning and Skills Improvement Service,簡稱 LSIS)對運行的框架標準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學徒培訓中介必須按照該框架標準來操作才能獲得技能經費署的認證。英國就業中介標準監察局(Employment Agency Standards Inspectorate)、標準化辦公室(Ofsted)以及頒證機構也會以此框架標準作為參考,開展學徒培訓中介建立與運行方面的審查和指導工作。該標準共有5條[8]:
(一)學徒培訓中介模式的核心職能是招募和培訓學徒
學徒培訓中介是一個獨立而合法的中介組織。它面向社會主要招募16-18歲的青少年學徒,它充當學徒的直接雇主,負責學徒的人身安全和保障學徒的利益。基于此學徒培訓中介必須建立明確而有效的機制來幫助學徒。
建立保障學徒人身安全機制。學徒培訓中介應對學徒崗位做全面的風險評估;要求企業導師在場指導并保護學徒人身安全;幫助學徒做好防護措施;此外,應給學徒發放明確崗位職責的指導文件或者學徒手冊。
建立保障學徒合法權益機制。學徒培訓中介應根據學徒的需要提供全職或者兼職的學徒崗位;還應讓企業提供足夠的雇傭時間,使學徒完成學徒制。此外,應允許學徒請假,并適當延遲雇傭時間。最后,應與中小企業商議最低學徒工資標準,根據2014年10月公布的最新標準,每小時不低于2.73英鎊。
(二)學徒培訓中介模式致力于提供高質量的學徒培訓
學徒培訓中介注重學徒的培訓質量,在學徒參與培訓之前,學徒培訓中介應針對不同學徒提出個性化的建議和指導。正是學徒培訓中介對學徒的在崗培訓和脫崗培訓質量嚴格把控,才使學徒整體培訓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為了保證學徒在崗培訓質量,學徒培訓中介應保證在崗培訓時間。充分了解企業的學徒崗位空缺情況,一旦企業有學徒崗位空缺,及時將學徒派遣到該企業;還應保證在崗培訓的連續性。當某企業不再需要學徒時,學徒培訓中介應繼續與學徒保持雇傭關系,同時綜合企業的相關學徒崗位空缺信息,將學徒及時輸送到其他企業;另外,應保證企業提供正式崗位;最后,應樹立優秀學徒榜樣,以此激勵學徒自主學習。
為了保障學徒脫崗培訓質量,學徒培訓中介應選擇經技能經費署認證的培訓機構。它篩選的具體措施如下:學徒培訓中介通常會要求培訓機構提供招標說明書;與培訓機構的高級代表舉行會議;對培訓機構的培訓策略、培訓方法、培訓容納能力、培訓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考察。另外,也會通過查閱教育標準辦公室發布的有關培訓機構業務水平報告、讓培訓機構提供學徒培訓完成率、與培訓機構代表建立雙向面對面的對話機制等多種方式,充分保障學徒的脫崗培訓質量。
(三)學徒培訓中介模式應注重開發新的學徒崗位
學徒培訓中介模式不是要取代原有企業直接招募學徒的模式,而是通過激勵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新的學徒崗位的方式,實現對原有單一學徒招募模式的補充。
學徒培訓中介促進企業提供學徒崗位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使中小企業了解學徒培訓中介的服務宗旨;還應制定明確促進中小企業參與學徒制策略和標準;另外,應向中小企業提供幫助。例如為中小企業解讀學徒制框架,幫助中小企業挖掘學徒潛力以及幫助它們了解英國目前關于青年平等、健康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規定等;最后,給予中小企業一定的雇傭自由。在學徒制期間,如果企業用人需求增加,允許企業直接正式雇傭學徒。
(四)學徒培訓中介應與企業、培訓機構及學徒明確合同條款
學徒培訓中介必須與企業、學徒以及培訓機構簽訂合同,針對三者制定不同的策略。包括學徒招募與培訓協議、與企業合作協議以及與培訓機構合作協議。
在與學徒簽訂合同時應保證學徒擁有學徒崗位。學徒培訓中介會根據企業的崗位空缺和培訓機會的數量來招募學徒,并建立學徒崗位空缺系統;還應提供合適的學徒崗位,學徒培訓中介通過崗位空缺系統將學徒和企業提供崗位之間進行匹配;另外,使學徒了解培訓機構、企業、學徒培訓中介以及自身承擔的責任;最后,保證學徒在崗培訓時間達到學徒制規定的時間要求。
在與企業簽訂合同時,首先應明確雙方所承擔的責任。還應重點關注企業在崗培訓質量;另外應對學徒在崗培訓提供幫助;最后應建立學徒遣回機制。當企業由于不可抗性因素無法繼續雇傭學徒時,學徒培訓中介將學徒撤回,并且為學徒尋找新的用人企業。
在與培訓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時,應優先選擇在技能經費署注冊的培訓機構。還應明確培訓機構私營或股份制的經營性質;另外,應在合同中明確培訓機構承擔的培訓責任。
(五)學徒培訓中介應該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學徒培訓中介由就業中介標準督察局(Employment Agency Standards inspectorate)管理。學徒培訓中介必須遵守《勞動與衛生安全法》、《就業保障法》、《工廠法》、《職業教育法》、《工會與勞動關系法》以及就業中介標準條例(Employment Agency Standards Regulations)。學徒培訓中介還應建立學徒管理系統,保證該系統可以及時獲得行業專家建議,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和指導學徒培訓。另外,學徒培訓中介必須制定保證學徒人身安全的風險應對措施。
四、英國學徒培訓中介的認證程序
學徒培訓中介認證流程分成四個步驟[9]。
(一)申請
申請組織需填寫申請表格,按照技能經費署的規定提供與企業、學徒、培訓機構簽訂的協議以及與協議有關的證明材料,否則,專家組將不會評議該申請方案。在申請的過程中,申請組織必須向國家學徒制服務署提交業務能力報告,這份報告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中小企業參與數、學徒注冊的人數、學徒的年齡分布、學徒的職業領域、培訓機構的培訓框架、被正式雇傭的學徒人數等[10]。
(二)專家會議
由技能經費署下屬的就業組織與培訓服務主管及工作人員(Delivery Services Managers/staff) 組成的專家小組會審核申請方案。在審核過程中,在申請方案中有需要解釋的部分,申請組織需在專家會議之前提供關于該部分的附加信息。有時申請組織也會被邀請參加專家會議,參與完善申請方案。
(三)決議
在小組會議之后,由該學徒培訓中介所在區域負責審批的副主任(Deputy Director Area)作最終的決定,獲得批準后,在認證的學徒培訓中介注冊(Recognised ATA Register)網站上公布。如果申請方案不被批準,技能經費署會聯系申請組織,提供反饋意見,并商議重新申請日期。首次申請距離再次申請的間隔不超過3個月。
(四)注冊
審核通過后,國家學徒制服務署對新認證的學徒培訓中介最初兩年不收取網站注冊費用。同時,技能經費署會要求學徒培訓中介在認證期間參與研究,進一步完善學徒培訓中介的商業模式,并要求學徒培訓中介完成并提交自我評估報告。
五、英國學徒培訓中介模式的評價與啟示
英國學徒培訓中介的出現為中小企業參與學徒制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它具有以下優點:首先,它將中小企業零散的學徒培訓資源整合成完整的學徒培訓項目,從而在總量上增加學徒崗位資源。其次,學徒培訓中介成為學徒在崗培訓和脫崗培訓新的監督者和指導者,有助于培養質量的提升。再次,該模式打破了培訓機構在學徒雇傭與培訓市場的壟斷局面,增強了市場競爭,有助于促使培訓機構改善服務質量。最后,這是一種基于中介組織的商業運作模式。它不單純依靠技能經費署的資金支持,其本身也具有盈利的功能,具有常態性。
當然,該模式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小覷的問題。首先是學徒培訓中介模式運行的合法化問題。英國就業與學習協會的主席Graham Hoyle認為這是一種打了有關法律“擦邊球”的現象,是以前非法雇傭學徒的合法化的延續[11]。其次,學徒培訓中介模式有關要求脫離實際。在學徒培訓中介模式運行過程中,要求中介輸送的學徒經過培訓后,必須成為中小企業的全職員工。有些學徒由于本身資質和學習態度的問題難以成為企業全職員工,這給學徒培訓中介在執行運行標準上帶來一定的困難[12]。再次, 學徒培訓中介認證雖然有其標準,但是個別申請認證的機構會在提供的學徒培訓數據上作假,缺乏剛性而利益相關者公認關鍵的質量評價標準,這也是學徒培訓中介模式有待改進的地方之一[13]。
該模式的產生與發展也為我國開展現代學徒制拓寬了思路。我國的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14],在現代學徒制的開展過程中,選擇合作的企業不應僅局限于大型企業,也應該看到中小企業所蘊藏的潛力。2016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規定,不得通過中介機構或者有償代理組織、安排和管理學生實習工作。該條規定的目的是防止濫用學生,擔心學生淪為中介機構賺錢的工具。但筆者認為學徒培訓中介模式有利于激發中小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合作潛能,是一種值得借鑒和嘗試的經驗,不應因噎廢食。而對基于這種模式的培訓質量及學生合法權益保障上,我們恰恰更應該學習英國較為完善的管理經驗,通過制定嚴格的運行管理標準,妥善利用中介組織,趨利避害,達到既發展學徒的數量又保證學徒培訓質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House Of Commons Library.Apprenticeship Statistics For England[Z]. House Of Commons Library.2015: 5,6.
[2]UKCES. National Employer Skills Survey for England 2009: Key findings report.[R]. London: UK 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 2009:56.
[3]CEDEFOP. Towards a histor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M].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4: 22-43.
[4]Ofsted .Engag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work experience and apprenticeships in London.[R].London: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Childrens Services and Skills, 2015:4,5.
[5]LSIS, A Guide to help you to work with and support ATA employed apprentices[Z]. London: Learning and Skills Improvement Service,2010: 4.
[6]COATA. Confederation of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Agency[EB/OL].http://coata.co.uk/,2016-03-08.
[8][9]Skill Fund Agency.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Agency Recognition Process Guidance.[Z]. London: Skill Fund Agency.2015: 5-11,15-16.
[7][10]LSIS.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Agencies: A guide to setting up an ATA [Z].London: Learning and Skills Improvement Service, 2010:21,20.
[11][12]FEWeeK. Flaws highlighted in the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Agency model[EB/OL].http://feweek.co.uk/2012/06/07/flaws-highlighted-in-the-apprenticeship-training-agency-model/,2012-06-07.
[13]LSIS.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Agency Model: An independent review of progress, prospects and potential[Z]. London: Learning and Skills Improvement Service,2012: 60.
[14]王玉龍,陳曉鴻.中小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長效機制研究[J].職教論壇,2013(28):26-28.
責任編輯 韓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