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最典型的特色就是擁有特色館藏,這些特色館藏是對民族文化的記錄、發展與傳承。特色館藏的形成是歷史積淀的結果,體現出一定的資源優勢。由此可見,民族特色圖書館的地位具有特殊性與關鍵性,承擔著更加艱巨的館藏任務與服務功能。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應該不斷抓住機遇積極豐富自身的館藏資源,形成一定的館藏特色,并不斷開拓與創新服務模式,形成數字化特色館藏服務模式,使自身的服務逐漸走向數字化、智能化、現代化,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自身的特色館藏資源優勢,實現自身功能與作用的長遠發揮。
一、民族圖書館應發展的特色館藏資源
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存在的根本意義就在于服務少數民族、傳承并發揚我國多民族文化,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多元性。因此,民族圖書館應擁有以下特色館藏資源:
(一)民族特色資源
民族特色資源是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所謂的“民族特色資源”就是依托于特定文獻、民族文化資料、民族發展史所發展并形成的服務于某一地域或某一民族的特色館藏資源,其中包括歷史傳承下來的資源,也包括實踐中形成的資源。民族特色資源是民族文化研究的基礎,也是地方學術研究的有力支撐。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中,有著不同的文化和歷史,因此對應的館藏資源也應有地域性差別,應該各具特色。例如:青海省的少數民族主要以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為多,應該形式多民族特色館藏資源;內蒙古地區主要以蒙古族少數民族為主,應該形成蒙古族特色館藏資源;貴州地區圖書館則應重點建設苗族、布依族等特色館藏資源,等等。
(二)學科特色資源
民族特色的圖書館要具有支撐學術研究的特色館藏實力,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民族特色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這就需要其發展學科特色資源,設置專門的民族學科、民族文化研究專業,圍繞這些專業形成特色資源,并展開同民族學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研究,目標是培養一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優秀人才。
民族圖書館應加強學科性館藏資源建設,根據所在地區的民族類型、特征等來設置民族學、少數民族語言學、少數民族文化學等學科相關的館藏資源,從而適應該地區的少數民族經濟、文化、教育等的發展需要,不斷優化并完善以學科結構為核心的館藏資源。當前各大民族高校已經擁有了符合自身特點的民族化學科專業系統,對應形成了屬于自身的特色館藏資源,例如:延邊大學主要立足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擁有自身強勢的特色專業,那就是韓語專業,并對應形成了豐富的與韓語相關的館藏文化資源,支持了韓語學習以及朝鮮族文化學習。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則創建了專題數據庫,如:藏文、彝文、羌族文獻數據庫。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則開通了最具震撼力的民族網等,這些都是民族館藏資源發展的依據。
(三)館內特色文獻資源
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要想體現自身優勢,就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獻館藏資源。圖書館要做好長期文獻積累的準備,立足于特定領域、特定學科來不斷積累、豐富并發展成系統性強、內容豐富、結構完整、與時俱進的文獻資源系統,發揮出民族性的特色文獻資源優勢。特色文獻資源是民族圖書館建設發展與彰顯自身特色的根本支柱。例如:中央民族大學作為一個最大的綜合性民族院校,少數民族文字圖書典藏全國第一,其中以邊疆少數民族館藏最為豐富,典藏內容覆蓋范圍也十分廣泛,涉及歷史、地理、風俗、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古典藏書中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字的年譜、傳記等珍善本,以及幾十種少數民族文字的刻本、金石拓片等,1600多函藏族佛經,同時也珍藏了眾多無自己語言少數民族的口碑記錄等等。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則珍藏了豐富、完善的畜牧獸醫類的文獻資源。
(四)地方特色資源
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多數是服務于特定地域環境、特定社會區域的圖書館,因此,應該擁有體現地方特色的館藏資源,那就是地方特色資源。具體應涵蓋:地方史料、地方志、地方年鑒、地域風情記錄等專著,以及一些能夠展示民族地方經濟特色、文化特色的各類館藏資源。其中地方文獻既要體現出地域性特征、地方特色,又要發揮被重復利用的功能與價值。要能夠全面、真實地反映出當地的歷史發展過程,以及政治、經濟、風俗等的發展現狀。這樣的圖書館應該參照當地的地域特征、歷史演變以及經濟、文化風俗特征等來集中搜集與珍藏本地文獻資料,并編排打造出一個地方特色資源系統,彰顯出自身的地方特色資源優勢。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就搜集并珍藏了《大英博物館藏敦煌文獻》,這是中國國內首次的影印版本;以及地方性文獻《西北地方文獻叢書》,它真實、全面地記錄并呈現了西北地區的歷史特點、文化風俗特征以及經濟發展歷程等,這些勢必為西北地區的歷史研究帶來最豐富、翔實的資料,是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文獻資源庫。
(五)特色語種資源
在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的最大特征就是重點針對少數民族所建設的圖書館館藏資源,然而,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征不僅僅體現在獨特的風俗習慣、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上,更重要的是獨立的語言系統。很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立的語言系統,這也使得各民族地區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就是必須形成語種特色資源。各地圖書館至少應根據自身民族特色收藏一系列載有當地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圖書資料或文獻資源,而且能夠形成較系統化、全面化的民族語言館藏資源系統,為廣大少數民族讀者提供該民族語言文字研究的便利,為更多地民族語言的系統化學習提供充足的資料支撐。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就匯聚了最充實、完整的少數民族特色語種資源:有13萬余冊民族文字圖書,其中涵蓋蒙古文、維吾爾文、朝鮮文、藏文等幾十類語言;一些古典藏書中也涵蓋了蒙古族、滿族、納西族、藏族等各類語言文獻。又如處于吉林省延邊自治州的延邊大學設置了“朝鮮學文獻信息中心”,圖書館內藏有近7萬余冊的朝鮮文圖書,上百種古典朝文藏書、期刊、雜志等,無不體現出了顯著的語種特色。
二、圍繞讀者建設圖書館的民族特色館藏服務
(一)打造特色館藏服務隊伍
民族地區圖書館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體現在為當地少數民族讀者提供特色、周到的館藏信息資源,使讀者享受到自身的館藏資源優勢與服務優勢。為了做到這一點,首先這樣的圖書館應該培養并打造出一批具有豐富、專業民族知識的圖書管理工作隊伍,其中要涵蓋一部分擁有少數民族文獻專業背景的雙語人才。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提升其工作質量,集中組織培訓、進修,參加學術會議等,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充分發揮其特殊的服務能力,以此來確保民族特色館藏資源能夠最大程度地服務該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
(二)豐富發展特色服務模式
民族特色的圖書館館藏資源,必然需要特色的服務模式。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民族圖書館必須善于依托現代化技術,通過網絡信息技術、電子信息科技等來不斷豐富發展自身的館藏資源,積極加強信息化服務,打造出彰顯自身特色館藏的特色服務,以適應如今信息時代的需要。例如,建立健全電子檢索系統,使讀者在同一個檢索界面就能迅速查詢到自己想要的藏書資料;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可以為相應少數民族讀者提供雙語服務等。
(三)打造特色數字化服務
圖書館數字化服務已經成為一大發展趨勢,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特色館藏的數字化服務來說則是一項新的挑戰。這類圖書館應該建設數字化特色館藏資源共享平臺,實現特色館藏資源的數字化共建與共享。然而,從目前來看,這一工作仍然有待推進和發展。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內蒙古大學,它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建設了CALIS支持的關鍵學科專題數據庫,如蒙古學特色數據庫,這不僅支持了蒙古學的長久、可持續建設與發展,而且對應的其他地方性民族大學也積極參與其中,與其建立了網絡鏈接,從而達到了特色資源的初步共享。不否認當前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仍存在不足,亟待改進,具體體現為缺少對網絡信息資源的動態評價、跟蹤與總結。在這種形勢下,就需要各民族地區圖書館要嚴格根據CALIS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優選科學的資源共享平臺,確保其能夠發揮全面檢索的功能,并積極展開同其他兄弟圖書館的聯系,在相同的規定指標下做好分工,各自展示出自身的特色館藏資源,體現出自身的館藏優勢,在此基礎上逐漸達到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
同時,民族特色館藏資源的數字化發展必須立足長期目標,而且要確保特色館藏服務能夠滿足個性化的民族服務需求,要形成以讀者為導向的服務模式,能夠根據當地客觀形勢變化、少數民族讀者服務需求的變化等展開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數字化資源建設。
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是特色館藏資源的匯聚地,應該時刻明確自身特殊的地位與功能,積極豐富、發展并完善自身的特色館藏資源,彰顯自身特色,不斷開拓創新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服務模式,不斷提高民族特色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為支撐民族特色文化的發展提供支持和動力。
參考文獻:
[1]金聲.論高校圖書館特藏方向之遴選與確定[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6):20-22.
[2]傅永陽,蔡永明.圖書館信息資源整合的不同模式與技術分析[J].情報資料工作,2012,(5):58-59.
[3]阿拉坦倉.特色化建設—— 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4):55-58.
[4]縐文勇.試論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化特色館藏資源建設[J].甘肅科技,2012,(5):164-165.
[5]馬春燕.我國民族高校圖書館數字化特色資源建設探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0,(11):86-90.
[6]包和平,包愛梅.民族高校民族文獻數據庫建設探討[J].情報資料工作,2011,(4):44-46.
[7]黃筱玲.湖南省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探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1,(9):116-l18.
[8]王殿杰,翟文君.公共圖書館的展覽功能——基于黑龍江省圖書館展覽活動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2009(6):76-78.
(作者簡介:陳安邦(1976-)男,青海省圖書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