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如
摘 要:從2003年到2016年煙草物流經歷了10多年的時間進行了自我發展,煙草物流經歷了行業規范建設、行業整體提升、行業全面發展的三個發展階段。然而,雖然煙草物流行業相對于起步階段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行業中缺乏高完整性的信息化整合和統一的物流標準,以及物流成本高,流程不規范等問題,這些沒有解決的問題成了煙草物流發展的最大阻礙。
關鍵詞:煙草企業 物流
1、引言
煙草行業一直實行是國家專營專賣制度,煙草物流業也一直是以需求側而存在的,近年來,中國整體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正加快向第三產業主導的形態轉變。然而,在產業結構表現出顯著改善的同時,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歸結到行業內,煙草行業在未來發展中不可能一成不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這為中國未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指明了方向。“服務商”的理念應該來講不單單影響到煙草物流,應該是整個商業系統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
2、煙草物流在供應鏈上發展
廣義上的煙草物流是指煙草及其制品、沿用原輔料從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到銷售服務整個過程中物質實體運動以及流通環節的所有附加增值活動。狹義上的煙草是指煙草行業基于社會職能分工的不同,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及相互之間發生的煙草制品和相關物資實物的移動活動。煙草產品屬于國家專賣,需要對煙草產品的整個生產銷售流程施加很強的控制。煙卷作為國家稅收的最重要的來源之一,長期以來在我國一直實行計劃生產、專賣管理的制度。因此要以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支撐整個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從容應對市場環境帶來的挑戰風險。
3、煙草物流的發展現狀及發展過程
在中國煙草業一直是有個嚴格保護的壟斷行業,其壟斷利潤相對較高。我國煙草業現行的是專賣專營制度,這樣導致煙草銷售市場缺乏競爭意識,煙草物流無法因此煙草公司的重視。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煙草物流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
隨著新型煙草的營銷模式的實施和完善,煙草物流對煙草企業的煙草營銷的影響已經逐漸增加,國家局局長姜成康在2012年全國煙草行業物流工作會議中指出,“煙草物流是煙草行業的核心業務”,煙草物流的發展勢在必行。藥草物流行業要圍繞“成本”“效率”和“服務”三個中心來進行發展,不斷創新,不斷進步。
我國的煙草物流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初期階段。1999年上海煙草公司推行首次進行網絡銷售的現代物流手段,以標準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為內容,以“客戶滿意”為服務宗旨,將現代物流公司的行業宗旨完全體現,為中國煙草物流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從此開始,中國煙草物流開始了自己的發展。
(2)發展階段。2006年以來,我國煙草行業連續四次召開行業內部會議。2006年,現代物流被認為“是實現傳統商業向現代流通轉變的關鍵所在”;2007年和2008年在上海及安徽,我國煙草行業對現代物流建設工作為內容召開了行業會議;2010年的煙草公司行業內部會議上,煙草行業明確提出“煙草物流是煙草行業核心業務,是中國煙草面向未來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煙草行業已經將煙草物流作為現代化煙草行業發展的核心內容。
第三,建設成效明顯。全行業已經形成了覆蓋全國、分工明確、全程控制、面向500多萬卷煙零售戶的現代物流體系。
4、現階段我國煙草物流存在的問題
4.1 缺乏清晰的成本核算,物流標準不先進
在十多年間的煙草物流行業的發展時間內,煙草物流行業的成本核算沒有單獨的一套理論,通常情況下工業核算把物流費用算到到產品成本中,而商業核算則把這部分的費用歸納到商品流通之中。而在現階段的煙草物流企業內部,煙草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業務開展實施、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都是由不同部門來承擔的,因此關于物流的成本歸納就很難有一個部門完成,煙草物流成本的真實構成難以有效的反應出來。除此之外,我國物流行業的業內標準并不同意而且相對與發達國家的物流行業缺乏先進的標準。雖然現階段我國煙草行業對煙草些物流標識標準體系進行了一定的規范,然而對這個規范的推廣還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同時煙草物流中使用的設備沒有統一的規定,物流標準化管理及商品信息標準化工作等都相對滯后,嚴重制約了我國煙草物流行業的發展。
4.2 煙草物流缺乏專業性人才。
隨著現代化建設腳步,煙草物流行業也在加速著自己的發展,特別是物聯網技術已經在煙草物流行業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原有的煙草物流人員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與發展的需求已經不能相匹配,煙草物流公司現階段招聘的人員主要為應屆畢業生,這些應屆畢業生由于專業的不同,對物流行業的專業知識相對缺乏同時沒有工作經驗,同時進入企業后沒有經過專業的系統培訓,導致煙草物流現代化建設依然不能以先進技術取代舊的設備,致使煙草物流效率不高。
5、如何做好煙草“服務商”
5.1 主抓服務意識
提到服務意識,聯想到的第一家企業的崛起和發展,“海底撈”火鍋。在口味、價格、地理位置等各式各樣的要素影響下,該企業實實在在抓住了服務意識的能動效應,在一眾品牌中脫穎而出。在中國經濟大環境都在第三產業中釋放生產力的同時,在物流產業中也要尋找服務意識的發展方向。在尋求供給側改革的今天,不僅僅要做好我們本職的物流配送工作還要讓市場和消費者認可我們、需要我們。服務完成的好不好應該作為一個新常態的考核指標,納入到考核體系當中,廣泛征集工業公司和零售戶等被服務者對我們的要求和建議。
5.2 不斷提升能力
就本職工作而言淺談三點,首先是做好設備管理工作的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設備管理工作是有很強的預判性的,在良好的預判性前提下,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會被遏制在萌芽狀態。其次是樹立好(全員參與設備管理)TPM的意識,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分揀人員是第一使用人,分揀班長在設備使用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非常之大,TPM的樹立有助于部門之間的聯動和形成良性的循環。最后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物流服務商不單單是僅限于自己或者說是鎮江市,以現代物流發展的趨勢來看,形成大區域物流也是指日可待的,大數據的處理和大區域物流的形成逼迫著我們具有學習和創新的意識。
5.3 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明顯改善,整體水平提升明顯,服務領域不斷拓展,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物流產業轉型的方向既然是“服務商”那就應該注重對服務能力的考核,從物流“非法人實體化”可以看出物流中心越來越多的擔當起一個全方面職能部門,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一定是要求越來越嚴格,面對的機遇和挑戰也是越來越多。
參考文獻:
[1]刁柏青.物流與供應鏈系統規劃與設計「M].2003,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樊躍進.現代物流技術在卷煙自動化物流系統的應用「J].現代制造,2003:22-25.
[3]侯書森,孔淑紅.企業供應鏈管理「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