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視角
“童年視角”是指以兒童的視角但不拘泥于兒童認知水平的方式來創作文章的形式,通常表現為文章的主人公是兒童。童年視角運用了童年視點敘事,可以增添真實感,從而豐富作品意蘊。作家善于捕捉片段化的生活場景,作出畫面式的呈現,表現出鮮明的兒童思維特點。此外,對兒童思維方式的擬用,也造成了作品語言感性、稚拙的特點與結構的散文化、空間化。童年視角的設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品文體的獨特性。
慷慨基因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些人體內可能天生就帶有一種“慷慨基因”(AVPR1a),帶有這種基因的人意味著他們往往比一般人更加樂善好施。統計數據顯示,擁有“慷慨基因”的人捐錢的可能性比沒有“慷慨基因”的人要高出50%。但目前還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有這種“慷慨基因”,以及他們為什么會有這種基因。
嚴寒教育
嚴寒教育,是日本人對幼兒進行的一種特殊耐寒訓練,中小學生冬天的校服依舊和夏天一樣,一律短褲短裙。雖然光著兩條小腿,但學生們仍然活躍在操場上,參加各種課間活動。從他們的臉上看,一點也不覺得冷。每逢一年中的第一場雪,父母都會帶著兒女到戶外洗冷水浴。當然,這與平日的洗浴不同,用冷水將身體淋濕就行了。這種嚴寒教育的由來,除了有歷史和傳統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希望通過這種鍛煉來提升小朋友們的身體素質。
補藥思維
補藥思維是指現在中國的某些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一種教育方式。如,在某些教育理念上,不少家長眼中只有“別人家的孩子”,別人“進補”鋼琴、國學、外語、武術,自家兒女也得張開嘴全部吃進去,至于合不合胃口、能不能消化,并不關注。因此,家長的錯愛,反而扭曲了孩子的天性。通過食物能進補出健康的身體,卻沒能通過教育“進補”出理性的思維。究其根源,家長對兒女的教育,始終沒能超過生存層面,只是想通過碎片化的知識和經驗,讓兒女成長為實用主義者,或如錢理群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