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順
【模擬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根據《西游記》改編的美劇《荒原》近日在美開播,孫悟空的造型被評論為更像《龍珠》中的超級賽亞人,其火眼金睛則更像《火影忍者》里的輪回眼。而孫悟空的任務,是去尋找傳說中的新大陸。這并不是《西游記》首次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產生“變異”——在日本電視劇《西游記》中,唐僧變成了女性……
顯然,在這些案例中,《西游記》走樣了。然而,有學者指出,這些乍看荒唐的現象,其實也同時暗含了文化傳播的某些規律,即一國文化進入他國后會產生變化。傳播中的“變異”,往往也可能是文化創新的發端。
對于這種現象,你有什么聯想和看法?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在本作文材料中,其關鍵詞無疑是“變異(或走樣)”。針對文化傳播中的“變異”現象,無非有三種觀點,一是創新發端,一是荒唐現象,一是寬容對待。為此可從以下角度參考立意:(1)變異帶來創新。這種對文化進行的合理變異,不僅使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補充,更多的是使文化在雙向以至多向的反復輸入和輸出中產生新的內容,有了不同于傳統的新的意義。(2)文化創新應有度。要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與創新本不矛盾;有創新精神固然很重要,但創新傳統文化尤其要注重方式和手段。否則,創新不成,反成笑柄,還會有褻瀆傳統文化之嫌。(3)文化傳播切勿任性。《西游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經典,隨傳播進入他國過程中的變異,可能會引起誤解,會使一些第一次欣賞此片的外國人,無法領會到該片原本要傳達的旨意。這種對文化的改編,體現出對傳統文化的漠視,也會造成文化的沒落。(4)包容“變異”。不同的讀者在不同的時代,遇到經典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用現代的視角重新思考過去的文化,這是一種變化過程。對于傳統文化改編的度,其實很難把握,我們不妨對改編作品寬容一些。
【同步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釀酒師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進缸里,拌上酒曲,然后把缸密封起來,讓米與外界隔絕,隔絕外界的喧囂與繁華。一段時間后,缸里那質樸的米就釀成醇香的酒。這時,幾元錢一斤的米開始成為幾十元、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幾元錢一斤的米會成為幾十元、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這是米的潛力。從中可以知道,米如此,人也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米要釀成酒,需要與外界隔絕,隔絕外界的喧囂與繁華,在生活之中,誘惑能夠迷人心智,因此人要學會拒絕誘惑。最終米釀成了美酒,是黑暗、孤獨、寂寞、沉靜“釀”就了它的潛力。由此可知,只有甘于寂寞,人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余秋雨將他的書集命名為“文化苦旅”,周作人將他的書房取名曰“苦雨齋”“苦茶齋”。生活中苦味的食品也不少,有黃連、杏仁、蓮心、苦瓜,還有苦咖啡。莊周說,不順其自然就是苦,有為就是苦,無為才能清靜而安樂;釋迦牟尼說,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泥土的味道是苦澀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樹林中清新的空氣也有著一絲苦津津的味道……高中學習生活是“苦役”的代名詞,苦題目、苦分數、苦個好大學,一切都是苦。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材料表述了余秋雨、周作人對苦的認識和人們在生活中對苦的認識,由材料可聯想到與苦相關的名言及人生感悟。在客觀上,可從苦難對人生的作用角度立意:苦難可以磨煉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主觀上,可從以下幾方面立意:憂國憂民之苦;為理想為事業奮斗之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