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10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54例。對照組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藥物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59%, 高于對照組的77.7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為(40.57±3.68)U/ml, 高于研究組的(21.87±1.83)U/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采取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 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3.070
Investig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by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for endometriosis WANG Li-xin. Affiliated Shengjing Hospital Dalian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 Dalian 116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clinical effect by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for endometri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drug therapy.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2.59% than 77.7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erum cancer antigen125(CA125)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had higher serum CA125 level as (40.57±3.68) U/ml than (21.87±1.83) U/ml 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shows excellent curative effect for endometriosis, and this method contains valu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Laparoscopic surgery; Drug therapy; Endometriosis
目前,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逐漸增多, 每年呈現遞增趨勢。異位子宮內膜的種植經常在腹腔表面、卵巢內部或者侵入陰道直腸膈, 但是在許多病例當中分布更加廣泛[1]。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證實[2], 在育齡期婦女當中,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率在10%左右, 在全球范圍內有將近9000萬婦女伴有盆腔痛以及不育。另外這種疾病還會引發各種并發癥, 其中不孕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對患者身心帶來巨大傷害, 因此, 應該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3]。本研究主要對腹腔鏡聯合用藥治療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的效果進行分析, 從而為臨床選擇更為安全有效的護理方法提供參考價值, 以進一步促進腹腔鏡聯合用藥的臨床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收治療的10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54例。研究組年齡22~35歲, 平均年齡(30.4±4.2)歲;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4.3±2.9)年;對照組年齡23~37歲, 平均年齡(30.9±4.3)歲;病程3~14年, 平均病程(4.4±3.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 對腹膜類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癥進行電凝灼燒;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囊腫采取剝除術;病灶周圍粘連采取松解術;輸卵管通液采取通暢度檢查;腹壁切口采取可吸收線皮內縫合。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藥物治療, 給予患者孕三烯酮, 2.5 mg/次, 2次/周, 在月經第1天服用第1次, 3 d后服用第2次, 之后每周同一時間服用, 12周為1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前后的血清CA125水平情況、治療效果給予詳細記錄和比較。
1. 4 療效判定標準[4] 顯效:其相關癥狀完全消失, 盆腔包塊明顯縮小;有效:其相關癥狀明顯減輕, 盆腔包塊沒有增大或者有一定程度的縮小;無效:其相關癥狀、體征沒有任何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顯效30例(55.56%),
有效20例(37.04%), 無效4例(7.41%), 總有效率為92.59%
(50/54);對照組患者顯效24例(44.44%), 有效18例(33.33%), 無效12例(22.22%), 總有效率為77.78%(42/54);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A125水平情況比較 治療前, 研究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為(42.24±3.41)U/ml, 對照組患者為(40.57±3.68)U/ml,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為(40.57±3.68)U/ml, 高于研究組的(21.87±1.83)U/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在功能方面會隨著雌激素水平而發生明顯變化, 即隨著月經周期而改變, 但只有部分受到孕激素的影響而出現少量月經的現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腹痛及不孕, 對患者健康生活質量帶來巨大影響[5-8]。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的因素有很多種, 其病灶會對卵巢功能有一定影響, 使其排卵出現異常, 對生育帶來較大影響。另外, 異位病灶會導致生殖系統粘連, 使子宮以及輸卵管等相關位置出現異常改變, 造成無法受孕[8-10]。目前, 對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 可以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 其在直視下對病理改變部位進行手術, 同時還能夠發現部分微小病灶, 并采取相對應的處理, 將病灶進行破壞, 之后采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病灶, 使內部微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讓其萎縮以及退化[11-13]。根據相關實踐研究表明[14], 在腹腔鏡手術治療后采用藥物治療, 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及妊娠率。實踐研究還表明[15, 16], 孕三烯酮可以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細胞當中的PTEN基因表達的影響以及對細胞凋亡起到良好的誘導作用, 進而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子宮內膜異位癥采取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 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在臨床當中得以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遞林, 徐洪斌, 陳美一, 等. GnRH-a與內美通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復發的比較.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5, 20(11):695-696.
[2] 陳作珍. 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52例療效觀察.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4, 24(15):1821.
[3] 梁艷楠, 董宇明, 劉麗. 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達菲林與孕三烯酮輔助治療的臨床研究.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5(3):66.
[4] 林金芳, 孫翠翔, 華克勤, 等. 應用腹腔鏡診斷和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及不孕癥的療效.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5, 40(1):9-12.
[5] 江靜, 吳瑞芳, 王振海, 等. 米非司酮對離體在位和異體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含量的影響.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4, 39(4):
218-221.
[6] 王薄淑, 尹曉劫. 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應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的療效觀察. 實用醫技雜志, 2015, 12(6B):1645-1646.
[7] 廖金蘭, 陸桂玲. 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117例臨床分析. 醫學臨床研究, 2010, 27(8):1441-1443.
[8] 周宇惠. 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210例臨床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0, 3(7):25-26.
[9] 侯菊榮. 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105例臨床分析. 中國中醫藥咨訊, 2012, 4(3):198-199.
[10] 彭錫安, 羅曼漪. 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觀察. 中國醫學創新, 2015, 12(7):117-120.
[11] 程金花. 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3(20):34.
[12] 于廣智, 王秀峰. 腹腔鏡手術后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分析. 中外醫療, 2012, 31(25):84-85.
[13] 龔云輝, 石鋼. 腹腔鏡聯合藥物治療83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分析. 華西醫學, 2009(6):1424-1427.
[14] 朱健玲. 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分析. 亞太傳統醫藥, 2011, 7(4):125-126.
[15] 齊英華, 連方. 腹腔鏡手術聯合祛瘀解毒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的臨床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31(7):892-895.
[16] 陳香軍. 腹腔鏡手術聯合祛瘀解毒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臨床觀察. 中國鄉村醫藥, 2015(2):57-58.
[收稿日期: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