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 要:理想信念是人們認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未來的堅定意志和長久觀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未來人生目標上的重要表現。大學生時期正是一個人的理想信念形成的關鍵期,盡管當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逐漸成熟,但同時,他們的思想觀念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是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是他們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重要思想保證。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理想信念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5-0243-02
理想信念體現了一個人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就是當代大學生對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追求[1]。只有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得他們在成長發展的道路上不會迷失方向,使得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自覺能動性,向未來目標持續前進。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共政治局會議上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2]。
為了深入了解山西大學城高校的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現狀,進一步揭示大學生產生理想信念問題的原因,提出積極有效而切實可行的建議,更好地對大學生加以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起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筆者于2016年9~12月以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為主題在太原理工大學等幾所高校,通過以問卷調查形式為主,以個人訪談形式為輔,開展了一次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的調查研究。
一、關于山西大學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調查
本次調查問卷我們有計劃地選取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的1 000名在校大學生為調查樣本,共發放問卷1 000份,有效回收問卷1 00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440人,占44%;女生560人,占56%。黨員220人,占22%;共青團員780人,占78%。專科生370人,占37%;本科生600人,占60%;研究生30人,占 3%。理工類專業730人,占73%;文史類專業270人,占27%。大一年級120人,占12%;大二年級250人,占25%;大三年級300人,占30%;大四年級330人,占33%。)總體上看,樣本涵蓋面比較廣,涉及不同的政治面貌、不同的年級、性別和專業,學科分布廣,相對具有代表性。本次調查的結果如下。
(一)理想信念主流積極向上,社會和個人理想信念認知明確
當前大學生對于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有普遍共識,從調查結果顯示,有46%的被調查同學認為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有深遠意義”,有51%的被調查同學認為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有一定意義”,與這兩個高的比例相比,只有2.8%和0.2%的大學生選擇了“無所謂,關系不大”和“無意義,純粹浪費感情”。由此得出,對于大學生是否應該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否應該重視不良理想信念可能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大學生普遍給出了積極肯定的回答,這樣的結論已經充分地體現出了大學生對遠大崇高理想信念的高度認同。
對于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理想信念的態度,82%的調查對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是認同的,認為是“可以實現的”。但同時也可以發現,約18%的調查對象回答“不一定能實現”和“實現不了”,這表明仍然有少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存在著認知的薄弱和信心的不堅定。
對于個人理想信念的認知和規劃方面,約93%的調查對象表示的是 “清楚明確的”和“看情況會變化”,只有7%的調查對象選擇了“不清楚不知道”。由此可見,大部分的大學生還是有著明確的理想信念認知和規劃的。然而,仍然有超過60%的大學生對于未來個人理想信念不夠堅定或是感到困惑。7%的大學生對于個人理想信念缺乏規劃。
(二)生活理想信念多元化,職業理想信念功利化,道德理想信念淡薄化
對于大學生未來所期望的生活理想信念(見圖1),調查結果主要為:57%的同學選擇運動;72%的同學選擇旅游;39%選擇看電視、上網;68%選擇閱讀、聽音樂;28%選擇了聊天、逛街;選擇其他的只有5%。由此可見,大學生在未來生活理想信念的打算也是多樣的。生活理想信念的期望是多元的。
對于未來職業理想信念方面的問題,66%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設想是擁有一份高收入工作;在月收入調查時顯示,55%的大學生都希望自己未來能收入6 000元到1萬元,另外有11%選擇了1萬元以上。34%選擇月收入是2 000元~6 000元,沒有人選擇2 000元以下。可見,大學生的職業理想信念正在趨于功利化。雖然現代社會價值觀多元,人們追求自己的個人價值是可以理解的,但對個人利益的過分追求,將滿足自己利益作為出發點會使大學生的人生信念失去正確方向, 容易導致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方向。
對于道德理想信念中“王寶強家丑外揚”“拜金女”等相關事件看法:53%的大學生選擇了個人行為,不好評論;32%的大學生選擇了不恰當的炒作方式但可以理解;4%的大學生認為是他們展示自己的方式,很好;只有11%的大學生選擇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應堅決反對。由此可見,大學生在道德理想信念方面比較薄弱,大學生對于拜金主義的認識還有待提高。
二、關于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復雜多變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們逐漸認識到世界各國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方式和管理理念對經濟社會的促進作用。借鑒這些先進方法,我國的社會主義生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促進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但是,全球化也帶來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腐朽的、消極的思想觀念,這些觀念影響到了我國的社會環境,關鍵是精神文化環境,社會意識形式變得更加復雜,呈現出了不同思想觀念并存的局面。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容易受到沖擊,帶來思想觀念上的改變,反動的政治思想及資本主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消極思想滲透到了學生群體,給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確立造成了影響。
(二)網絡時代負面信息影響嚴重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隨著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當代大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多,傳播的速度更快,契合了當代青年大學生追求新異的心理特點。但是,網絡的負面信息也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了不良影響。各種不法分子和敵對勢力大肆利用網絡捏造事實真相,散布非法言論,利用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或重要的國家政要編造謠言,偽造事實,以此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這樣,對于正確理想信念還尚未成熟的大學生產生了誤導,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響。
(三)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重形式輕效果的現象
對于學生而言,自從上學之后,各種各樣的考試尤其是中考、高考占據著大部分時間,理想信念教育幾乎沒人提及。而到了大學之后,思想政治理論課課時安排少,主要學習專業課,而這些專業課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幾乎無人普及思想政治類的知識,在上公共政治課的時候,學生大多是玩手機、聊天、打游戲,很少有認真聽講的。不得不承認,盡管專業知識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理想信念不能被人們全然不顧。正是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關注程度不夠、重視程度不夠、引導程度不夠,最終導致當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能夠達到期望的目的,教育仍然是重視形式輕視效果。
(四)教書與育人工作內容十分不協調
具體來看,表現在思政課教師與日常學生工作管理人員的“脫節”。在高校的教師隊伍中,這兩支隊伍往往各司其職,各管其事。思政教師往往習慣于只在意學生的分數,而對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操守缺乏關注,比如:大學生違反校紀校規的處理一般依靠班主任、輔導員等進行管理,并不與思政教師的課程打分相結合,難以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評價體系。也未能形成所有教職工共同監督共同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最終造成理想信念方面的勢單力薄,也造成了理想信念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完全脫節局面。
三、關于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問題的對策
(一)積極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指引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論是在形式還是在內容都體現著理想信念內容。作為反映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而又符合我國實際國情的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我國的社會理想信念分化成了具體的價值追求目標,把公民與社會、社會與國家的整體利益追求都進行了完美的結合,明確了屬于國家、社會、個人的分層價值目標,同時也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方向指引作用。當前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彰顯,其思想發展到什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人生走向。當前大學生在成長中難免遇到各種問題和困擾,特別是在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問題上,通過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向引導,可以避免在利益問題上犯錯誤,方向問題上迷失不前,同時又能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得大學生成為有用之才。因此,引導大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培育其理想信念至關重要。
(二)注重教育方法和方式的創新性
鼓勵大學生積極探尋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讓大學生在充分認知自我的基礎上,把個人理想信念與社會共同理想信念相結合,樹立起以個人實際為基本,以社會需要為依據的理想信念。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當代大學生應勿忘昨天的歷史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擔負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光榮使命,并著力培育正確的社會主義思想政治觀念,樹立崇高科學的理想信念。同時可以通過展播各種形式的愛國紀錄影片、宣講歷屆國家領導集體關于理想信念的系列講話、宣傳一些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創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和方法,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提高教學內容和模式的實效性
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涵與社會民情緊密聯系起來,并將之滲透到理想信念教育教學過程中去。將理論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現狀結合起來,使之具有說服力。當下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應該不斷提高時代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利用網絡媒體積極拓寬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借助網絡媒體能夠保持及時更新、快捷發布的優勢,變革相應的教育模式,使大學生對理想信念這個話題產生持續關注的興趣和積極的互動參與。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網絡優勢,通過不斷完善教學內容與改良教學模式,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理想信念。
(四)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
理想信念是大學生人生前進中的航標,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鼓勵大學生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融入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之中,需要注意對大學生的針對性,引導大學生未來應該怎么樣去找到適合自己前進的方向和道路,引導大學生合理規劃人生展望,確立發展前進目標,找到實現的有效途徑。鼓勵大學生要在前進的道路中不斷與人交流合作,主動承擔責任。同時要注重內因的作用,內因是事物發展的原動力,要教育大學生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原因和重要性,只有大學生真正從內心意識到這樣做是為了國家強大和民族復興,才能激發出蓬勃的朝氣和活力,才能不斷提高自我綜合素質,并將個人命運與祖國發展、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堅定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決心[3]。
參考文獻:
[1]于涵.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狀況調查分析——以首都五所重點高校部分大學生為樣本[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2]本書編寫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田兆富,李新紅.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