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受到國家社會的重視。構建合理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廣大農村人民生產生活的基本保障,是我國建設社會之一新農村的必要環節。本文主要介紹了當下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結合我國農村社會的發展現狀和重點需求,探討了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探討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1
引言
隨著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深化,農村社會保險制度更加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目前我國農村社會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計劃生育政策對農村家庭的養老能力有一定程度消極影響,加之城市經濟發展吸引了大量農村的勞動力,因此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構建是國家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探討至關重要。
一、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
1.財政補貼不足: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過程中,政府雖然提供了資金補助,但由于沒有相關政策的規定,補貼力度還遠遠不夠。當前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關于幫扶農業發展的戰略方針已經明確,但不少地區對方針的落實缺乏重視,使得養老保險工作不能順利開展,打消了農民參與保險的積極性。
2.投資管理政策有缺陷:由于目前農村社會保險的投資管理政策不夠完善,導致保險基金難以增值,且增值方式單一。基金的增值只能通過存入銀行或者購買國債,但受到銀行利率和國債收益的不斷減少就會是基金貶值。其次社會保險的資金管理水平低下,基金的管理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管理技術也達不到要求,經常會被政府左右。還有一點就是當前對于資金管理的治理方式不合理,欠缺妥善的風險控制,尚未形成決策、運營和監督工作之間相輔相成的模式,資金投資沒有章法可依。
3.制度設計不完善:造成制度設計不完善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政府投入的工作量不足,且投入范圍太小,這就會造成社會保險制度淪為個人繳費的積累模式,無法實現社會保險的保障能力,使農民談“保”色變,失去參與的積極性,進而造成參保人員更少,范圍更小。二是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無法順利銜接,由于城鎮和農村的經濟結構差異較大,所以保險制度的結構迥乎不同,這就造成農村養老保險在繳費基數和年限、政府補貼等方面無法與城鎮養老模式相銜接。
4.管理水平低下:這一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缺乏專業的人才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再加上農村養老保險機構的設置不盡完善,出現了不少疏漏,在基金籌集和管理方面的問題最為關鍵。在基金的籌集過程中,不少農民因經濟拮據無法投保,而個別官員卻濫用職權、投機取巧,用政府公款為家人投保,這種牟取私利的行為極大地的危害到了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健康運行。
二、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方向
為解決當下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健康合理的保險體系,保障農村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本文依據我國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相應的政治制度和方針,探討了以下幾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方向。
1.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設計
(1)建立多層次保障體系: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各不相同,還存在差別極大的現象,對于不同經濟水平的農村居民,要使用相應的保障體系。對于那些沒有土地的農民工,應在養老保險中加入相應的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另外在繳費過程中還可實行自愿和強制并存的規則,例如對于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必須強制繳納一些費用,而醫療保險則可以自行決定。對于那些沒有土地同時也沒有固定收入的農民,可以依靠土地的出讓金和其他途徑籌取得資金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用。對于有固定收入的農村工薪階層,也要構建相應的保險制度,加強基金收支和保值的管理工作。
(2)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為保證基金的保值增值,可以實行以下幾點改進措施。第一,要增加養老保險的投保金額,擴大投保范圍,依據國際承認的養老保險測算方法對城鎮養老保障水平進行評估,設計合理的保險金額、養老待遇以及基礎繳費額度。第二統計得出當地的基金數量水平,依照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農民的收入水平,結合利率確定保險的最低投保金額。第三,發展更多的籌資渠道,迅速增加農村養老保險的經濟實力,借鑒商業保險的運營模式,做好風險防護工作,及提升資金增值的能力。
2.加強政府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的作用
(1)相關制度支持:政府在制定農村養老保險的制度規定時,要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對農村社會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務實地調研,從而保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科學合理、健康高效。首先,要明確養老保險的保險對象、保險水平、繳費金額和支付途徑等問題,其次還要妥善分配保險相關部門的職責和權力,構建和諧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
(2)相關法律支持:為加強政府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的作用,政府應通過相關法律的制定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進行更規范的調整。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要在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和前提下,結合當地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合理的法規,加大執法力度,保證相關政策的順利實行。
(3)財政支持:政府通過加大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財政投入,可以使財政支出結構得到優化,財政投入比例得到提升,同時還能減輕農民的投保壓力。因此政府應當增加對社會養老保險的資金支持,保證養老保險的資金安全,優化運營環境。
三、結語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農村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建立一個科學、合理、高效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有利于國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更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我們要不斷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理論,在保險工作中積累經驗,逐步改進相關制度,盡快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參考文獻:
[1]苑梅.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研究文獻綜述[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0(4).
[2]楊一帆.對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思考與展望[J].財經科學,2009(9).
作者簡介:林海球(1966-),女,漢族,浙江岱山縣人,當前職務:支公司經理,當前職稱:會計師,學歷:大專,主要從事如何深化農村保險市場研究。